![]()
10月29日,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圆满落幕。5天会期、4大展馆……数字背后,610朵“志愿红”始终跃动,他们身穿红色马甲,在文创销售岗、门禁服务岗、证件发放岗等47个岗位,累计服务5.4万小时,用耐心、专业与微笑,把“服务农高会”写进每一次指路和每一次搬运里,让“农业科技盛会”多了青春温度。
“小齿轮”转动大展会
志愿者赵瑞所在的市场检查组有8名同学,来自4个学院,8个专业。第一天分工还要反复确认,第三天就能“眼神交流”:布展时一人核对清单、一人分类归档、一人梳理问题,全程零语言。“9天下来,我们把自己练成了‘流程图’。”
![]()
![]()
“市监组”的志愿者韩嫣然,让她最感动的是“被信任”:“负责人外出直接对我说‘有你在,我就放心了’,还塞给我们矿泉水等补给。”这些瞬间,让韩嫣然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写进了心里。
“小伙子,这几天多亏你帮我看摊子、引客人,这甑糕是咱自己做的,甜,你尝尝。”“我真切地触摸到了杨凌农高会的灵魂:它是老农人对‘好技术’的期盼,是新农人对‘新未来’的渴望,也是人与人之间因土地而联结的温柔。”
![]()
![]()
![]()
![]()
“市监组”的陈锦烨是第一次服务农高会。每天8小时、日均2万步,让他对“小齿轮”有了新理解:“只有每一颗齿轮咬合紧密,展会机器才能高速运转。”
在重复中始终保持热情
“C馆怎么走?”“无人机大赛几点开始?”筹委会展览部巡展组成员李佳轩一天要回答同一问题五六十次。为了保持“第一遍”的精气神,她把展馆分布图贴在手机背面,边走边背。“我们不仅是活地图,更是连接普通观众与高科技的桥梁。”李佳轩说。
![]()
“同学,这枚章能盖在笔记本扉页上吗?”“当然可以!”志愿者邓俊双手接过递来的手账,对准坐标,用力按下——“咔嗒”一声。
“即使偶尔盖歪了也不生气,对我们很宽容!”同一套动作、同一句解释,“重复百遍的答案,也要像第一遍那样热情。”
“明年我还来”
“展商报到签字看似轻松,实则关乎食品安全承诺。”
“这些承诺书背后,是市场监管人员为保障产品安全所做出的努力,也是万千消费者能够放心购物的基石。”
![]()
![]()
志愿者张宇欣感慨道:“志愿活动让我看到,在理性运作之外,还有温暖的守护与真诚的连接。”
志愿者陈俊宇,去年在证件组“闷头盖章”,今年成了“媒体管家”:5天里,他对接人民日报、陕西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等近百家,协助开展食宿对接、接驳车调度等工作。“把记者准时送到现场,把农高故事更快传出去,这就是我们的价值。”
![]()
![]()
10月29日,志愿者完成最后一批展品清点,拖着沙哑的嗓音、发酸的双腿走出C馆大门,却依旧在朋友圈刷屏:“明年我还来!”他们用青春写下的一句句承诺,让农高会的故事未完待续。
以志愿之名践行使命
用青春之力汇聚暖流
为青春担当的志愿者们点赞!
![]()
编辑|高瑜审核|赵允
来源|杨凌发布作者|宗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