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价格连破关口背后:货币周期与三大属性的深层逻辑
过去20年,黄金价格多次突破关键关口,我们先理清核心时间线:黄金首次突破1000美金/盎司是在2008年;2020年8月,金价从1000美金涨至2000美金;2025年3月(即今年),金价突破3000美金;同年10月,又进一步突破4000美金。
简单计算可见:黄金从1000美金到2000美金用了12年,从2000美金到3000美金用了5年,而从3000美金到4000美金仅用了7个月。为何金价突破1000美金关口的速度越来越快?要解答这个问题,需先明确黄金的三大核心功能,再结合货币周期分析。
黄金的三大功能的具体内容如下:
• 商品功能:最基础的用途,如制作金银首饰。
• 投资属性:人们通过购买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ETF等产品,实现资产配置与增值。
• 货币属性:有句经典论断——“黄金天然是货币”,而美元、港币、人民币等其他货币本质都是信用货币,黄金则是自带价值的“硬通货”。
长期以来,黄金虽被视为“货币之王”,但过去100年始终受美元“牵制”。这就不得不提到世界储备货币的周期规律:历史上,世界储备货币的更迭周期约为100年,从荷兰盾到英镑,再到如今的美元,均遵循这一规律。美元自1944年罗斯福时期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黄金为美元背书)至今,已接近100年周期节点。
当前,美元面临36、37万亿美元的高额债务,市场对其债务可控性产生质疑。在此背景下,全球央行的资产配置逻辑发生转变:原本将美债视为“流动性与收益兼具”的资产,如今开始转向黄金,将黄金重新作为本国货币的信用背书——这正是100年货币周期下的必然趋势。
不过从短期来看,美元仍保持较强韧性,且在通过多种方式“续命”以维护霸权:比如借助稳定币,或是特朗普近期对赵长鹏旗下币安的特赦,以及提出“将美国打造成数字货币之都”、放松加密货币监管等举措。本质上,这都是通过比特币(被称为“数字黄金”)为美元增加信用背书,缓解市场对美债高企、产业空心化、长期美债利率居高不下的担忧。
回到当下的金价波动,还有两个疑问需要解答:一是今年黄金涨幅超50%、白银涨幅超60%后,为何会出现回调?这究竟是各国央行抛售,还是黄金白银做市商抛盘?若说是交易赛道拥挤,那AI人工智能赛道的拥挤程度更甚,显然不能以此解释。二是当前黄金的支撑位是否强劲?近期金价从4300回调至4000,但对比2011、2012年,若当时出现这样的单日跌幅,市场早已“溃不成军”,而如今市场情绪依然平稳,甚至有人认为“只是刚涨完一轮后的正常调整”。
要理解这些现象,关键仍在“货币周期”与“黄金的货币属性”:当全球央行纷纷增持黄金,本质是在为货币信用“托底”。以中国为例,近两年持续增持黄金,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已达8.5%,但横向对比,新兴国家平均水平为15%,成熟国家更是高达25%,全球平均约22%——这意味着中国及其他不少国家的黄金增持空间仍很大,长期将为金价提供支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