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搜药)
全国感冒高发,药店用药需求大增。
01
今年流感大不同,提前进入流行期
步入11月,全国多地气温骤降,流感病毒活动水平明显增强。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近期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
据央视新闻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比往年要早了一个多月。英国、德国、意大利近期也发现流感病例开始明显增加。
北京大学卫生应急管理中心教授刘珏认为,受国际人员往来及秋冬季寒冷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可能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迎来流感高峰。
很多专家也认为,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更早一些,另外感染人数会更多。
从毒株类型上来说,今年报告的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而去年是甲型H1N1,因此大众对今年流行的H3N2毒株免疫力就会更低一些,要引起重视。
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议,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年龄小于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大于65岁的老年人;肥胖者;妊娠及围产期妇女应给予高度重视。
02
抗流感药品,药店端需求大涨
流感病例的持续增长,也直接推动了相关药品市场需求的升温。在南方地区,病毒性感冒用药的需求表现得尤为旺盛。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感冒用药需求的全年峰值,而今年流感疫情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1月中旬达峰,叠加元旦、春节“双节”期间的人员流动与家庭备药需求,零售端药品动销率有望较第三季度实现大幅提升。
除了药店端数据持续走高,抗感冒药物的巨大销量,在二级市场上也有所体现。
医药板块中以流感、感冒、呼吸道疾病治疗为主的抗流感概念上市公司股价普遍走强,包括止咳类龙头特一药业、OTC龙头华润三九在内,一众手握抗感冒拳头产品的上市药企也受到多方关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容易混淆流感与普通细菌感染,在用药上存在误区。实际上,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并非细菌感染,盲目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对治疗流感无效,还可能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
在西药选择方面,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药物都是常用且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中药或中成药则可根据辨证结果使用,如连花清瘟胶囊、银翘散等。
公众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多通风、科学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家庭成员中如有流感患者,应尽量减少密切接触,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有关专家提醒,流感并非普通感冒,患者可能出现高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切勿盲目“预防性用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