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没出息》如何唱响反“独”促统新声?

台媒关注国台办反“独”促统强硬表态

0
分享至


《没出息》完整填词版MV截图。


“马丁同学”(右)与Innokids乐队主唱。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给予《没出息》积极评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30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近几周,一首以台湾地区民意机构代表、民进党籍人士王世坚为创作原型的网络歌曲《没出息》火遍海峡两岸,凭借魔性的旋律和犀利的歌词,在社交媒体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

“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现在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歌曲以诙谐讽刺的笔触,直指某些“台独”政客言行不一、进退失据的窘态。其编曲节奏洗脑、风格鲜明,加之鲜明的反“独”促统立场,引发广泛共鸣,不仅在两岸网友中引发热议,更获得多家大陆主流媒体转发推荐。

《没出息》爆红“破圈”,甚至吸引了部分关注台海局势的国际媒体目光。日本《外交官》网站评论称,民进党当局担忧大陆社交媒体对台湾青年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正试图加以限制;而大陆则以《没出息》为代表的“柔性传播”方式作出回应。美国媒体也注意到,随着越来越多正面、真实的大陆形象通过新媒体渠道传入岛内,台湾民众的认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台海局势正朝着有利于统一的方向演进。

这首“神曲”为何能迅速引发共鸣?其创作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带着青年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了在《没出息》诞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Innokids英之子乐队词作者兼制作人“马丁同学”,深入挖掘这一现象级作品从构思、创作到全网走红的全过程。

从网络段子到全民热议,《没出息》如何走红

早在9月底,“马丁同学”及其团队就注意到了王世坚的一段“金句”。利用国庆假期,他们迅速完成了一首以反“独”促统为主题的歌曲,并于10月7日正式发布《没出息》完整版音乐视频。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马丁同学”坦承,《没出息》确实源于“二次创作”——其灵感最初来自博主“音乐人王博”剪辑的一段短视频。Innokids英之子乐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整的谱曲、填词、演唱及后期混音制作,最终呈现出一支结构完整、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

“二次创作超越原作”的现象并不鲜见。“马丁同学”表示,团队在加工原始素材时,特别注重注入新意,在传递反“台独”立场的同时,营造强烈的反差感。“首先是编曲和演唱方式——我们由女主唱以吉他弹唱的形式演绎,与原短视频的‘魔性’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体验。”他解释道,“其次是歌词设计。两段主歌各有侧重:前半段聚焦批评台湾某些政党以‘民主’为幌子,实则热衷内斗、只顾选票、不办实事;后半段则从反‘台独’角度,揭示为何‘本来应该从从容容、游刃有余’,最终却落得‘匆匆忙忙、连滚带爬’,形成逻辑闭环,强化主题表达。”

歌曲发布后迅速引发关注。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台湾网等主流媒体相继转发,并特别引用歌词中“早点谈统一,确实是从容又游刃有余;‘台独’的后果,只能是连滚带爬去”等句子,引发广泛共鸣。“马丁同学”坦言,如此广泛的传播效果“远超我们最初的预期”。

谈及《没出息》爆红的原因,他从创作者角度总结了三点:一是歌曲本身具有“魔性”曲风,易于传播,具备群众基础;二是时机与平台助推——10月7日发布后,歌曲很快在抖音获得头部博主推荐,次日即有网络媒体申请授权转载片段;三是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随着《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转发,这首歌迅速从网络热梗升级为全民热议的话题。

台湾网友纷纷点赞,民进党“急了”

以台湾政治人物夸张言行作为创作切入点的歌曲《没出息》,在中国大陆完成艺术再创作后,迅速“逆向输入”台湾,短短数日内便在两岸舆论场引发强烈共鸣。

“马丁同学”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特别关注到台湾网友对这首歌的积极反馈。据他观察,不少台湾网友评价其“好听、有趣、耳目一新”,更有留言直言:“骂得好,把绿营人士的真实嘴脸直接揭穿了。”面对部分民进党支持者对歌曲的攻击,主创团队成员也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回应,并对支持国家统一的台湾网友留言给予点赞互动。

有分析指出,《没出息》的意外走红,已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新亮点。“马丁同学”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其实,两岸民间,尤其是青年群体之间的文化互动由来已久。从台湾的时事议题、流行音乐,到大陆的影视剧、网络神曲和流行语,一直在彼此影响、相互渗透。《没出息》只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案例。”

在他看来,这首歌的特殊意义在于:它首次以高度娱乐化、大众化的方式,将反“独”促统的核心理念,通过民间自发创作和传播,有效触达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并激发了跨海峡的二次创作与讨论热潮。

值得注意的是,歌曲主角王世坚是台湾绿营人士,但《没出息》在两岸的迅速传播却令民进党方面感到不安。有绿营政客甚至污蔑该作品是“大陆统战工具”,并呼吁台湾民众不要转发扩散。

对此,“马丁同学”以轻松而坚定的语气回应:“如果说最初那些对王世坚的‘鬼畜’剪辑算是‘统战’,那或许还有点冤枉;但如果说我们这个明确表达反‘独’促统立场的版本是‘统战’,那就随他们说吧!”他强调,反“独”促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情感认同与价值共识。“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持这一立场的民间声音太多了,其中也包括很多岛内的年轻人。”

这个时代既有技术革命,也有民族复兴

《没出息》之所以能迅速走红全网,不仅因其鲜明的立场与巧妙的表达,也离不开创作团队的专业素养与对新技术的娴熟运用。据“马丁同学”介绍,Innokids英之子乐队是一支典型的数字化虚拟乐队——并非完全由AI生成,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真人乐队,而是由真人创作者在AI与数字音视频后期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协同完成作品。他强调,团队所有作品均在AI辅助下创作,但没有一首是“纯AI直出”。“我们一直在探索一个核心问题:在内容创作中,AI与人类的能力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的目标,是综合运用技术、创意与制作手段,让数字化内容依然承载人的情感、温度与价值观。”

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马丁同学”认为,未来既不会是“真人唯一”,也不会是“AI主宰”,而将是一个“AI+真人”深度融合的混合时代。“在文化内容创作领域,AI只是工具,真正提供精神内核、审美判断和价值导向的,始终是人。”他举例说,“比如把一首网络歌曲升华为表达反‘独’促统理念的作品,这种思想高度和价值选择,AI无法替我们完成。”

“因此,在一个AI无处不在的世界里,唯一不可被替代的,正是人类的创造力。”他说。

采访临近尾声时,“马丁同学”感慨道:“我们正处在一个极具张力的时代:技术革命加速演进,地缘格局深刻重塑,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这个时代最确定的趋势之一。作为亲历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点顺应历史潮流的事,成为这一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推动者。这是一件每个人都能做,而又意义非凡的事情。”

正是凭借对新时代青年情感的精准把握,《没出息》及其创作团队赢得了广泛共鸣。面对未来,“马丁同学”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Innokids英之子乐队将继续深耕数字内容创作领域,推出更多契合年轻人审美、传递积极价值的作品,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青年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6354文章数 5937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