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厦门10月30日电 (余乃鎏、陈博)建设国内领先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以科技赋能应急管理现代化,“智慧应急”建设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基础设施,通过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务,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打造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有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城市治理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近日,由厦门市委宣传部主办、为期两天的2025第四季度“央媒话厦门”集中采访活动举行。活动首日下午,采访团先后来到厦门市应急管理局、厦门软件园二期,了解和感受厦门市近年来大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当天15时40分许,数十公里之外,一支应急队伍现场搭建“临时指挥部”的演练场景,通过无人机传输回来,同步显示在厦门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里;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指挥中心大屏幕还演示了“森林防灭火管理系统”等。
![]()
厦门应急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演示“森林防灭火管理系统”。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科技筑屏障,智慧护鹭岛”,厦门市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为应对台风、暴雨、森林火灾等多重灾害挑战,近年来厦门市大力推进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将韧性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构建起“监测精准、响应迅速、救援高效、保障有力”的全链条风险防控体系。其中,2022年9月厦门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用,标志着该市应急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为筑牢城市安全屏障、提高重大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其中,厦门应急指挥中心融合物联网感知、视频监控等多维数据,构建全域立体监测网络:在自然灾害感知方面,布设154处内涝监测点、85个水库监测点、152个林火监控点、120台大气电场仪,实现台风、暴雨、内涝、森林火灾实时监测;在危险源感知方面,接入37家危化品重点企业1200余路监测传感、近300路监控视频,实现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探测器、生产储存装置关键参数传感数据实时上传;在城市安全感知方面,接入14万余路“雪亮工程”视频,构建142个热成像高位监控点,覆盖城市重点区域与关键设施,感知设备统筹部署与全域监测能力显著提升……这是厦门应急管理部门用信息化建设勾勒出韧性城市的清晰轮廓,将应急管理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民众可感知的安全保障的生动写照。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是三大板块,我们在持续推进各个板块的能力建设。”厦门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化作为一个辅助的赋能手段日益在应急管理领域彰显作用,厦门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管理等部门全面整合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等功能,构建出的“一中心、多系统、全场景、泛应用”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拥有福建省首创“避灾点数字地图”,具备多维度的监测预警能力、多手段的安全监管能力、多任务的决策分析能力和多场景的指挥保障能力,汇集了值班值守、监测预警、灾情发布、会商决策、指挥调度等各类功能,有效推动应急科技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为厦门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让宜居之城更具温度、韧性之城更有底气。
![]()
采访团参访思明智算中心。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而在厦门软件园二期,思明区落实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思明智算中心坐落其中。在这里,采访团了解到,该中心由思明区携手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采取政企联建联运模式建设而成,是全省首个“政企联建联营”的人工智能项目,也是全市首个运用专项债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聚焦“算力供给、生态孵化、产业赋能”,致力于为厦门及周边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务,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定位为厦门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基础设施,核心目标包括夯实人工智能产业算力底座、支撑智慧政务等领域,以及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等。”思明智算中心负责人介绍,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而算力是基础。思明智算中心是思明区立足人工智能“135+N”发展战略、主动布局多功能产业服务于一体的智算中心,总算力997P,其中,320P的自建算力堪称厦门市单一规模最大、算力最先进、综合能力最优,“通过建设算力,思明区形成了算力、平台、资金、人才、场景、数据、空间、政策等八大服务矩阵,并依托算力形成一个多方位孵化体系,打造出集‘算力供给、科技研发、产业赋能、生态孵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可服务到思明区的相关企业和产业。”
![]()
介绍思明智算中心赋能企业、产业等典型案例。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
值得一提的是,采访团在厦门软件园二期集中采访期间还获悉,该市积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径,按照“1+2+N”(1个数字底座、2个治理平台、N个应用场景)总体架构,聚焦城市治理难题,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信息技术赋能双管齐下,创新打造出厦门市域治理“一网统管”,实现城市治理事件“及时发现、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数据显示,厦门“城市大脑”的感知中台已接入63类超10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城市运行过程中各类事件的及时发现;AI中台已上架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108个算法,支撑62个AI应用场景的智能识别与告警;数据中台已汇聚公共数据超150亿条,形成包含24个维度206个指标项的“一人一档”、17个维度126个指标项的“一企一档”,提升各类城市治理场景的基础支撑能力;市级城市事件协同管理平台汇聚12345政务热线、城市运管服、公共安全管理等12个事件平台528万件事件数据,推进提升发现和应对复杂治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协同治理效能;城市数字体征监测平台已整合接入16个部门超600项指标数据,形成1个综合态势和6个专题态势,初步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此外,厦门聚焦城市治理难题,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推行大货车盲区监测预警,道路事故率降低7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88%,全面提升大货车事故预防成效;开展九小场所火灾隐患防范,已试点覆盖840个九小场所,自动触发形成2000余条告警事件,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变‘经验判断’为‘数据决策’,变‘人防人治’为‘智防智治’,变‘以部门为中心’为‘以事件为中心’,创新打造的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有力推进城市精准精细治理,有效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厦门市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