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龙口市:以“五个精细化”构建社区工作者管理新模式

0
分享至

龙口市以省级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系统性地制度重构、数字赋能与资源整合,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县街共管”为组织基础、以“1+7”制度体系为核心框架、以“积分赋能”为驱动引擎的社区工作者管理新模式,有效激发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实验主题

聚焦五个精细化,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

主要做法

创新组织体制,构建“县街共管、权责清晰”的管理新格局。聚焦组织体制运行不顺畅的核心症结,龙口市着力在“统”与“分”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是高位统筹,建立协同机制。建立由党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编办、财政、人社等11个部门参与的协调小组,负责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和重大事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出多门”的问题。二是权能匹配,推行“市街共管”。创新性地将社区工作者的人事档案、薪酬核定、岗位等级晋升等“事权”收由市级统一管理,确保了政策适用的规范性与一致性;同时,将日常考勤、绩效评价、岗位使用等“治权”充分下放至街道,发挥街道熟悉情况、管理便捷的优势,形成了“市级统筹规范、街道主责管理、社区聚焦使用”的清晰架构。三是制度保障,规范运行流程。构建“1+7”制度文件体系,在印发《关于开展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出台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7个配套办法,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政策闭环,从根源上解决了职责不清、保障不稳等顽固痛点,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在“社区工作者之家”建立社区工作者成长档案室,推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打造实体阵地,筑强“集成赋能、研训一体”的运转新枢纽。针对县级层面缺乏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的问题,龙口市依托城市党建服务中心,高标准打造了占地4000平方米的“社区工作者之家”,实体化运行;同步单设社区工作者服务科入驻办公,单独成立党支部,实现“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组织”的“四有”配置。阵地内不仅设有日常办公区,更创新设置了用于“红蓝推演”的实景模拟室、课程开发办公室、全科讲堂、创促空间等功能区,集政策研究、考核管理、常态培训、解压赋能等十大功能于一体,让“社区工作者之家”成为社区工作者们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和“能力加油站”。将“社区工作者之家”工作人员分为政策研究、培训赋能、管理考核等专组,使其成为推动实验区建设的“中枢大脑”和“执行引擎”,不仅系统谋划全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划,还高效承接各级各部门培训交流活动,并成功提炼出“红蓝推演”等一批典型做法和经验。

健全培训体系,打造“积分驱动、实战为本”的赋能新模式。围绕破解社区工作者培训形式化、效果不佳难题,龙口市推动培训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一是推行“积分制”管理。制定《培训赋能精细体系建设办法》,对社区工作者的参训情况量化赋分,并与绩效考核硬性挂钩,激发了社区工作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内生动力。二是创新“红蓝推演”实训。紧密围绕“重大项目开工前的群众沟通”“飞线充电治理”等真实治理场景,开展“真刀真枪”的情景模拟对抗演练,极大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应急处突和矛盾化解能力,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社会工作报》刊发推广。三是开展“全科化”轮训。依托4个县级实训基地,采用“小班化、脱产式”方式,对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开展全覆盖轮训,开设“全科讲堂”精准送学,快速提升其履职能力和人岗匹配度。


在龙口市“社区工作者之家”,组织社区工作者以“调解居民与商户矛盾”为主题开展“红蓝推演”情景实训。

规范职级序列,拓展“积分晋档、全周期管理”的发展新空间。为打破职业“天花板”,龙口市在原有“三岗十八级”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一是细化晋升路径。创新设置“入门级—熟练级—专业级”三层过渡职级,为新入职人员提供了清晰的成长预期,解决了晋升周期过长、晋升路径不清的问题。二是建立全周期积分体系。制定《职业发展精细体系建设办法》,将岗位履职、培训学习、荣誉奖励、群众评价等8个维度量化为积分,生成可视化的“个人成长雷达图”,使每名社区工作者的成长轨迹一目了然。三是强化积分结果运用。建立“积分晋档”机制,使积分与职级晋升直接挂钩;推行“积分选岗”,在岗位调整时优先满足积分较高者的意愿;创新“积分兑换”,形成了“成长看得见、进步有回报”的闭环激励模式。

完善管理考核,树立“数据说话、实干实效”的导向新标杆。致力于让管理更规范、考核更精准、激励更有效,龙口市健全岗位管理规则。出台《岗位管理精细体系建设办法》和《考勤管理指导意见》,明确人员“进、管、出”统一的全流程标准。出台《绩效考核精细体系建设办法》,实施精细化考核,建立德、能、勤、绩、廉5大类20项量化指标,按照市街4:6比例实行差异化权重考核,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工作实绩。开发“龙口市社区工作者精细管理服务系统”微信小程序,探索智慧化管理,集成六大类数据,实现积分自动累计、数据可视化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数字支撑。


开发“龙口市社区工作者精细管理服务系统”,集成考勤、考核、培训、岗位、薪酬、职级等6类数据,实现积分自动累计、数据可视化分析。

实际成效与创新成果

队伍管理效能实现新提升。“县街共管”体制厘清了权责边界,管理合力显著增强。今年以来,龙口市按新办法平稳完成24名社区正副职调整工作,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性和向心力大大增强。

队伍专业能力跃上新台阶。今年龙口市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近80%,持证比例大幅提升,其中1名社区工作者在全省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中斩获基础知识考核第一名。首创的“红蓝推演”实战实训方式成效显著,今年来共组织“红蓝推演”情景实训31次、社区书记论坛40次、书记“每周有约”24次,参与社区工作者1016人次。社区工作者各项业务能力提升明显,以矛盾调解工作为例,今年全市社区层面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58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5%,有效保障了多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在龙口市“社区工作者之家”开展书记论坛,探索社区“一老一小”服务资源整合和品质提升路径。

队伍内生动力注入新势能。精细化的职级序列和积分激励体系,为社区工作者队伍明确职业路径和事业前景,充分激发了队伍活力。今年以来,社区工作者走访居民68万余人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7万余户次,协助解决实际问题2830个,化解邻里纠纷1850起。社区工作者从“被动事务员”到“主动治理员”的角色转变日益明显。

基层治理效能取得新突破。社区工作者深度融入“平安龙口”建设,上半年通过网格巡查上报并协助处置安全隐患等问题980余件。发起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次,创新“莲心陪诊”等19个服务项目,惠及居民超10万人次。全市社区慈善基金募集资金同比增长45%,达610余万元,基层善治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制度成果。创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最大的成果在于系统构建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的“龙口样板”,形成了培训赋能、岗位管理、考勤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成长档案7个精细体系建设办法,系统性地将社区工作者“选、育、管、用、退”全链条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为同类地区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的、完整的制度工具箱。


经验启示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验区建设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离不开县级层面的“顶格推进”和系统谋划。通过以市“两办”名义印发实施方案、理顺组织体制、推行“市街共管”等举措,确保了党的领导贯穿于队伍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破除体制壁垒,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必须树立精细化理念,以系统思维破解传统管理难题。面对社区工作者管理这一系统性工程,实验区没有孤立地看待薪酬、培训、考核等问题,而是综合运用系统治理思维,通过“五个精细化”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重构,从源头破题,推动管理方式实现从粗放向精准的转变。

必须突出赋能与激励并重,激发队伍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实验区建设深刻把握了“管理”与“服务”、“约束”与“激励”的辩证关系。具体举措不仅在于严管,更在于赋能和厚爱,增强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只有坚持赋能与激励双轮驱动,在强化专业支撑的同时完善职业发展保障,才能真正激发社区工作者的内生动力,打造出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善治理的基层专业化队伍。

必须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服务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导向。龙口市将“群众评价”纳入职业发展积分体系,以评价促服务能力提升。聚焦民生工作场景,开展“红蓝推演”实训,不断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实践充分证明,必须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唯有锚定群众满意,才能真正激活队伍动力活力,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服务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来源: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金台资讯 incentive-icons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
1459398文章数 2007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