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东瀛味承:生活肌理中的近代饮食故事

0
分享至

近代日本的美食从来不是孤立的味觉符号,而是缠绕在代际的掌心温度里,藏在职业的晨昏忙碌中,浸在节庆的欢笑声里,生在庶民的生活智慧中。它是祖母传给孙女的樱饼捏制手法,是出租车司机常去的街角拉面店,是夏日祭上飘着红糖香的刨冰,是家庭主妇改良的剩菜炒饭。这些食物没有华丽的标签,却带着生活的肌理,每一口都是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对滋味的坚守与创造。

代际传承:掌心与灶台间的味道延续

1955年的京都府宇治市,樱花盛开的清晨,72岁的佐藤雪坐在廊下,教10岁的孙女美咲做樱饼。“樱叶要选刚摘的,用盐腌过才不会涩,豆沙馅要顺时针搅拌才细腻。”她枯瘦的手指捏着粉色的糯米团,裹上绵密的豆沙,再用腌制过的樱叶包好,动作缓慢却精准。美咲笨手笨脚地跟着学,糯米团总在手里散开,奶奶笑着帮她补救:“不急,奶奶当年学的时候,比你还糟呢。”刚做好的樱饼带着樱叶的清香和豆沙的甜糯,祖孙俩坐在樱花树下慢慢吃。战后物资匮乏的年代,樱饼是春天最奢侈的零食,奶奶把这门手艺传给孙女,不仅是味道的延续,更是把对生活的热爱藏进了掌心的温度里。多年后美咲也成了奶奶,每当樱花盛开,她都会教自己的孙女做樱饼,那股熟悉的清香,成了家族三代人最温暖的春日记忆。

1978年的广岛县尾道市,“三代目 味噌屋”里,25岁的山田健一正在跟着父亲学习酿味噌。巨大的陶瓮里,大豆、米曲和盐按比例混合,父亲跪在地上,用木槌反复捶打,“力道要匀,这样味噌才够醇厚。”健一学着父亲的样子,捶打了没一会儿就胳膊发酸。父亲告诉他,这门手艺从爷爷那辈就开始了,昭和初年爷爷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卖味噌,到现在有五十多年了。酿好的味噌要密封发酵半年,打开陶瓮的那一刻,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附近的主妇们都爱来这里买味噌,“山田屋的味噌煮萝卜最香。”健一看着主妇们满意的笑容,突然明白父亲坚持手工酿味噌的意义——这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把祖辈的味道传递给街坊邻居。如今健一的儿子也开始学酿味噌,木槌捶打陶瓮的声音,在尾道的老巷里代代回响。

2003年的静冈县滨松市,“和菓子 花咲”的厨房里,40岁的铃木明子正在教女儿制作鲷鱼烧。“面糊要调得稀稠适中,火候不能太大,不然外皮焦了里面还没熟。”她握着女儿的手,一起把面糊倒进鲷鱼形状的模具里,放入红豆馅,再盖上模具翻面。女儿盯着模具里慢慢鼓起的鲷鱼烧,眼睛发亮:“妈妈,好像真的小鱼在游!”明子笑着点头,这门手艺是她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母亲当年在车站前摆小摊卖鲷鱼烧,养活了全家。现在明子开了自己的小店,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准备面糊,红豆馅要选北海道的红豆,熬煮时不加防腐剂。刚烤好的鲷鱼烧外皮酥脆,内里软糯,红豆馅甜而不腻,不少老顾客说:“这味道和当年你妈妈做的一模一样。”明子知道,她传递的不仅是鲷鱼烧的做法,更是母亲那辈人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



职业关联:晨昏与街巷里的饮食印记

1962年的东京都台东区,凌晨五点的街头,出租车司机渡边彻收班后,总会拐进“寅屋拉面”。老板寅次郎正在熬制汤底,猪骨和鸡架在大锅里煮了一夜,汤色奶白。“彻君,还是老样子?叉烧拉面加溏心蛋?”“嗯,今天跑了趟箱根,累坏了。”拉面端上桌,渡边彻吸溜着劲道的面条,喝着鲜美的汤底,叉烧肉肥瘦相间,溏心蛋戳破后流心裹着面条。寅屋拉面是出租车司机的“秘密基地”,每天清晨和深夜,总有不少司机来这里吃一碗热拉面。寅次郎会根据司机的需求调整口味,“跑长途的司机喜欢味重点,市内短途的喜欢清淡点。”60年代的东京出租车行业繁荣,寅屋拉面就像司机们的“充电站”,一碗热拉面下肚,疲惫就少了大半,这口热乎的滋味,藏在无数出租车司机的晨昏奔波里。

1985年的大阪府大阪市,正午的商业街,邮递员佐藤裕子送完信,总会在“丸尾便当店”买一份炸鸡便当。“裕子桑,今天的炸鸡是刚炸的,还热乎着呢!”老板丸尾递过便当,里面的炸鸡块金黄酥脆,配菜是炒时蔬和玉子烧。裕子坐在路边的长椅上,快速吃着便当,还要赶在下午两点前送完下一波信。丸尾便当店专门为上班族和体力劳动者准备便当,分量足、价格实惠,炸鸡便当是最畅销的,“邮递员桑们跑东跑西,得吃点顶饿的。”80年代的大阪,邮递员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丸尾的炸鸡便当成了他们的能量来源。裕子说:“吃着热乎的炸鸡,就觉得下午的工作也有干劲了。”便当里的炸鸡,不仅是食物,更是支撑着邮递员们穿梭在街巷里的温暖力量。

2010年的神奈川县横滨市,深夜的港口,集装箱卡车司机田中浩二卸完货,来到“港边关东煮”摊前。摊主阿婆正在给关东煮加汤,萝卜、海带、鱼丸在昆布高汤里翻滚。“浩二君,今天的萝卜煮得特别烂,快来尝尝。”浩二点了一份综合关东煮,喝着热汤,吃着软烂的萝卜,一天的疲惫都消散了。阿婆的关东煮摊摆了二十年,专门服务深夜工作的港口工人和卡车司机。她的关东煮汤底每天现熬,食材新鲜,价格便宜,“这些孩子深夜工作不容易,得让他们吃口热乎的。”浩二跑长途运输十几年,去过很多地方,但总觉得阿婆的关东煮最暖。他说:“每次吃到阿婆的关东煮,就觉得像回到家一样。”这碗深夜的关东煮,藏在港口的灯火里,温暖着无数深夜劳动者的心。



节庆饮食:四季与欢闹里的味觉仪式

1958年的奈良县奈良市,夏日祭的夜晚,神社前的“阿菊刨冰摊”前围满了孩子。摊主阿菊正在用手动刨冰机刨冰,冰块在她手中慢慢变成细腻的雪花,浇上自制的红糖浆,撒上少许芝麻。“阿菊奶奶,我要一份刨冰!”孩子们踮着脚尖喊。刚做好的刨冰冰凉清甜,红糖浆带着焦香,在炎热的夏日里格外解暑。50年代的奈良夏日祭,没有太多花哨的零食,刨冰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美味。阿菊的红糖浆要熬煮两个小时,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熬太稠会苦,太稀没味道。”孩子们捧着刨冰碗,在神社的灯笼下跑闹,红糖汁滴在衣服上也不在意。那碗冰凉的刨冰,是奈良孩子们夏日里最快乐的记忆,也是夏日祭最热闹的味觉符号。

1982年的宫城县仙台市,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节菜。佐藤家的厨房里,母亲正和女儿一起做御节料理。“黑豆要煮得软烂,象征着身体健康;鱼糕要切成漂亮的菱形,寓意吉祥。”她们把煮好的黑豆、鱼糕、海带卷、烤鲷鱼等食材整齐地码在多层漆盒里,每层都有不同的寓意。新年当天,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打开御节料理盒,热气腾腾的食物散发着香气。80年代的仙台,年节菜是新年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母亲们会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每一道菜都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佐藤女儿说:“小时候最期待新年,不仅能穿新衣,还能吃到妈妈做的御节料理。”那盒色彩丰富的御节料理,是仙台人新年最温暖的味觉记忆,也是家庭团聚的象征。

2005年的京都府京都市,中秋节的夜晚,“月见团子屋”里挤满了人。老板山田正在制作月见团子,把糯米粉和水混合揉成面团,分成小块搓圆,放进沸水里煮熟,捞出来裹上黄豆粉或豆沙馅。“月见团子要做得圆润,像月亮一样。”他一边做一边说。中秋节吃月见团子是京都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院子里摆上月见团子和清酒,赏月祈福。2000年后的京都,虽然生活节奏变快,但中秋节吃月见团子的习俗依然保留。不少年轻人会买上几串月见团子,和朋友一起在鸭川边赏月。刚做好的月见团子软糯香甜,黄豆粉的香气浓郁,山田说:“看到大家吃着团子赏月,就觉得这个节日有意义。”那串香甜的月见团子,是京都人中秋节最浪漫的味觉仪式,连接着传统与现代。



庶民创新:厨房与巧思里的生活滋味

1965年的千叶县千叶市,战后物资依然不算充裕,家庭主妇铃木光子正在用剩下的米饭做炒饭。“昨天的米饭别浪费,加点蔬菜和鸡蛋就是一顿好吃的。”她把胡萝卜、青椒切成丁,和鸡蛋一起倒进锅里翻炒,再加入米饭,撒上少许盐和酱油。刚做好的炒饭香气扑鼻,米饭粒粒分明,蔬菜脆嫩,鸡蛋松软。光子还会根据家里现有的食材调整炒饭的配料,有什么就加什么,有时候加火腿,有时候加豌豆。这种“剩菜炒饭”在60年代的日本家庭很常见,主妇们用自己的巧思,把简单的食材变成美味的饭菜。光子说:“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剩饭也能做出好吃的。”这碗充满巧思的炒饭,是庶民家庭应对物资匮乏的智慧,也是生活最真实的滋味。

1990年的大阪府吹田市,家庭主妇田中由纪子正在改良便当。“孩子不爱吃蔬菜,得想办法让他吃下去。”她把胡萝卜、黄瓜切成星星和花朵的形状,和虾仁一起炒,再把米饭捏成小熊的样子,用海苔做眼睛和鼻子。儿子打开便当看到小熊米饭,高兴地跳起来:“妈妈,今天的便当好可爱!”90年代的日本,“卡通便当”开始流行,主妇们为了让孩子爱上吃饭,纷纷发挥创意,把便当做得既好看又好吃。由纪子还会在便当盒里放一张小纸条,写上“今天也要加油哦”,儿子每天都期待着妈妈的便当。这盒充满创意的卡通便当,是主妇们对孩子的爱,也是庶民生活中最温馨的创新。

2018年的东京都世田谷区,年轻主妇高桥奈绪子正在制作“健康版大阪烧”。“现在大家都注重健康,传统大阪烧油脂太多,得改良一下。”她用全麦粉代替部分面粉,减少五花肉的用量,增加卷心菜和虾仁的比例,煎的时候用橄榄油。刚做好的健康版大阪烧,外皮酥脆,内里柔软,蔬菜的清甜和虾仁的鲜美满口都是。奈绪子还把做法分享到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留言说:“这样做既好吃又健康,明天就试试。”2010年后,健康饮食成为潮流,主妇们开始在传统美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既保留美味,又兼顾健康。这盘健康版大阪烧,是庶民家庭顺应时代变化的饮食创新,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些藏在生活维度里的近代日本美食,没有米其林的光环,却有着最鲜活的生活气息。它们是代际间传递的爱与记忆,是职业人晨昏里的温暖慰藉,是节庆时不变的仪式感,是庶民生活中的智慧与创新。从京都的樱饼到东京的炒饭,从大阪的炸鸡便当到仙台的御节料理,每一种美食都深深扎根在普通人的生活里,记录着近代日本的时代变迁与人文情怀。

它们或许简单,却充满力量;或许朴素,却饱含情感。每一口樱饼里都藏着祖孙的温情,每一碗拉面里都装着劳动者的坚韧,每一串月见团子都透着传统的浪漫,每一盘炒饭都展现着生活的智慧。这些带着生活肌理的美食,是近代日本最生动的味觉写照,也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心中最珍贵的饮食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杨紫啊!实在不行你就退圈吧!主要是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你都33了

杨紫啊!实在不行你就退圈吧!主要是大家都看不下去了,你都33了

乐悠悠娱乐
2025-10-28 15:05:14
25岁男子在四川景区身亡!遇难全过程曝光,网友一边倒:死不足惜

25岁男子在四川景区身亡!遇难全过程曝光,网友一边倒:死不足惜

一只番茄鱼
2025-10-30 21:25:33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6:05:42
这下好了,不仅全国人民知道了,就连空间站的航天员也知道了!

这下好了,不仅全国人民知道了,就连空间站的航天员也知道了!

夜深爱杂谈
2025-11-01 07:58:52
一夜之间,特朗普对华高挂“免战牌”!帮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一夜之间,特朗普对华高挂“免战牌”!帮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叮当当科技
2025-11-03 05:54:04
幽灵点球!C罗赛后遭群嘲! 费哈主帅怒斥:取悦C罗是安排好的!

幽灵点球!C罗赛后遭群嘲! 费哈主帅怒斥:取悦C罗是安排好的!

恒歪评球
2025-11-02 14:07:28
杨瀚森发展联盟好刷数据?杨毅:人家拿球能给你么,姥姥!

杨瀚森发展联盟好刷数据?杨毅:人家拿球能给你么,姥姥!

阿纂看事
2025-11-02 15:32:11
官方已确认!75岁张艺谋,突传消息!

官方已确认!75岁张艺谋,突传消息!

好叫好伐
2025-11-01 18:19:38
外电:红军城之战为何如此重要?

外电:红军城之战为何如此重要?

参考消息
2025-11-02 17:42:11
300亿收购梦碎!闻泰科技手中的安世只剩“空壳”

300亿收购梦碎!闻泰科技手中的安世只剩“空壳”

风风顺
2025-10-14 10:09:49
德媒:“压路机”重返布鲁塞尔?冯德莱恩拒绝

德媒:“压路机”重返布鲁塞尔?冯德莱恩拒绝

环球网资讯
2025-11-03 06:47:47
正式开通!南山⇌香港1.5小时!

正式开通!南山⇌香港1.5小时!

深圳全接触
2025-11-02 22:17:01
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州政协秘书长潘黔昆,拟任县委书记

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州政协秘书长潘黔昆,拟任县委书记

新京报政事儿
2025-11-02 17:12:16
中超第29轮现5大争议判罚!蓉城最冤?申花受益?亚泰逃红?

中超第29轮现5大争议判罚!蓉城最冤?申花受益?亚泰逃红?

谢葥邮轮摄影
2025-11-03 06:22:03
海牛1-0,赢球不可怕,可怕的是李霄鹏赛后一席话,尽显高情商

海牛1-0,赢球不可怕,可怕的是李霄鹏赛后一席话,尽显高情商

范櫳舍长
2025-11-02 20:20:16
“公粮补偿”方案有变,农民有福了?11月农村这5件事,大家要关注

“公粮补偿”方案有变,农民有福了?11月农村这5件事,大家要关注

特特农村生活
2025-11-02 14:01:25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痛心!19岁女大学生和24岁女子不幸遇难,网友:太大胆,必须严厉追责

大风新闻
2025-11-02 10:45:10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四大银行 大额存单最新利率:2025年11月,本金20万比买国债强吗?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2 09:05:48
11月3日精选热点:可控核聚变再传利好,这些地位公司显著受益

11月3日精选热点:可控核聚变再传利好,这些地位公司显著受益

元芳说投资
2025-11-02 19:30:34
主动揽责任,勇士队库里在又一次令人难以置信地失利后自责不已

主动揽责任,勇士队库里在又一次令人难以置信地失利后自责不已

好火子
2025-11-03 05:20:17
2025-11-03 07:32:49
红红妈露营生活家
红红妈露营生活家
热爱大自然,周末常去露营,分享装备、选址和户外烹饪经验。
9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手机
亲子
游戏
艺术
房产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亲子要闻

我发现一个带娃永远不生气的理论

TES给Faker打困了!网友称第一次见到Faker打哈欠

艺术要闻

瓦迪斯瓦夫·谢维尼茨基:19世纪波兰杰出的画家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