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平安10月30日电 (甘海琼、实习生马司宇)10月30日《海东市高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实施。该《条例》的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海东市在“依法治种、依法兴种”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
发布会现场。实习生 马司宇摄
海东市是青海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种质资源富集区、供种区和保障区。全市拥有各类农作物品种资源20种、2000多个品种,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30万亩,占青海省总量近50%。其中,杂交油菜供种覆盖我国北方春油菜种植区的80%以上,并出口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青薯9号”马铃薯推广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平安区、互助县被认定为全国种业大县,平安区还被认定为国家油菜“夏繁”基地。制定《条例》旨在系统保护、高效利用这些珍贵的战略资源,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助力海东市建设青海省种业振兴样板市、打造全国“北繁”高地。
《条例》共六章三十一条,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原则,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而成。内容涵盖了总则、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繁殖与利用、科技研发与推广、法律责任及附则,构建了全链条的保护与利用体系。《条例》明确了保护范围、主管部门职责,并对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登记保存、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设立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行为规范。
《条例》的全面施行,将为海东市从种质资源大市向种业产业强市跨越提供强大的法治引擎,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