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的真相:朱棣朱允炆打了三年多,为何还是势均力敌

分享至

从草根到皇帝:朱元璋的逆袭之路》-64

朱棣靖难三年了,他的军事能力无疑是顶级的,率兵驰骋千里,很少有人能在正面战场击败他。但是他的弱点也同样明显,一碰到坚城往往束手无策。就算侥幸能攻下一两个,等他自己一离开,留下的守将就往往被城里擒杀,城池又复归朝廷所有。

到了建文三年十一月,朱棣控制的势力范围还是只有北平、永定、保定三个府。也就是说,他手里还是只有北平、秦皇岛、保定这三个地级市。

对朱棣来说,这实在无法接受。

自己可是要制霸天下的啊,打来打去都在河北兜圈子,最多当个省长,哪天才能达成成就?

且慢,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你来我往打了三年,朝廷方面只有那几张熟悉的面孔:盛庸、平安、吴杰,再加点七拼八凑的兵力,建文帝不是控制着整个大明的资源吗,他的精兵强将呢,他的那些藩王叔叔呢,为啥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用资源耗死朱棣呢?



朱棣更惨,他亲力亲为率领着自己起家的主力,卖力拼杀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也不见天下从者如云一呼百应。

就算不支持建文帝,也该支持朱棣啊,这难道不是二选一吗,除了铁铉等少数人,为何天下表现得这么淡定。

真相,往往在你多看一眼中显露。

【两个人的较量】

再复习一下,刘邦的分封制为何成功,因为他同时保存了宗室、外戚、功臣三股力量,他们之间有博弈也有合作,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哪一方对皇权不利,都会触动另两派对其合围。

朱允炆没有外戚,也没有功臣。老朱考虑到了这一切,本来依靠三道防线的设计,藩王之间的制衡,这个结构也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问题在于朱允炆的削藩,他削藩过早,手段太激烈,顺序又有问题,能犯的错误他都犯了。

这让其他藩王有理由按兵不动保持观望,因为不管支持谁,哪方获胜后自己都有可能被清算,与其这样还不如保持中立,结局也不会更坏。



来看一下,这场靖难之役中其他藩王的表现。

朱棣起兵前,不算大哥朱标,已经有7个藩王去世,他们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潭王朱梓,鲁王朱檀、湘王朱柏(被削后自焚),和两个夭折的弟弟:朱杞和朱楠。

4个藩王被削: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