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重庆工商大学“网暴”老师解释自己因 ADHD(注意力缺陷障碍)导致课堂状态不佳加上抽背时未准备好被老师批评 20 分钟心生难堪,才在气头上发了帖,承认 “误判了老师的行为后,很多人在后台问我们什么是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下。
![]()
![]()
什么是ADHD
ADHD,全称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并非 “调皮捣蛋”“学习态度差” 等性格或教育问题,核心特征是大脑中负责 “注意力调控”“冲动控制”“行为规划” 的神经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发育节奏较慢,导致个体长期存在特定功能困难,且这种影响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
![]()
其核心表现可归为两类,且需满足 “持续 6 个月以上”“影响日常功能(如学习、社交、生活自理)” 两个前提:
注意缺陷:难以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如写作业半途而废、听课走神),容易遗忘日常事务(如忘带文具、漏记指令),对细节缺乏关注(如做题频繁出错);
![]()
多动与冲动:难以安静坐着(如上课扭来扭去、手脚不停),无法控制行为冲动(如打断他人说话、插队、突然改变计划)。
ADHD 并非儿童专属,约 60% 的患病儿童症状会延续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成年后可能表现为 “拖延严重”“工作效率低”“情绪易急躁”“丢三落四”等,仍属于 ADHD 的持续表现。
![]()
需强调:ADHD 是可通过医学评估诊断的健康问题,其成因与遗传(约 75% 病例关联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孕期环境(如烟酒接触)等相关,并非 “家长没教好” 或 “孩子故意为之”。
![]()
为什么会得 ADHD?不是 “家长没教好”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有 ADHD 倾向时,会自责 “是不是我教育方式错了”。但其实,ADHD 的成因很复杂,主要和这几点有关: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或家里人有 ADHD,孩子患病的概率会比普通孩子高(约 75% 的 ADHD 和遗传相关);
![]()
大脑发育:ADHD 孩子大脑中,负责 “注意力”“抑制冲动” 的区域(比如前额叶皮层)发育稍慢,就像 “控制行为的开关” 还没调试好;
环境影响: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烟酒)、童年生活环境不稳定(如频繁搬家、家庭氛围紧张)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记住:ADHD 不是 “家长的错”,也不是孩子 “故意捣乱”,它是需要科学干预的健康问题。
你知道ADHD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