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荷兰政府一纸禁令掀起的“抢芯”风波,曾让不少人以为能借此拿捏中国芯片产业链。
![]()
可短短一个月过去,剧情彻底反转:荷兰的多次警告成了“耳旁风”,安世中国不仅稳稳掌控产能,还带着新规矩恢复供货,欧洲车企更是撇下荷兰总部,扎堆飞往中国签字求情。
这场博弈,从头到尾都是荷兰自导自演的闹剧,最终也只能落得自作自受的下场!
荷兰急功近利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下手”,从一开始就透着仓促与霸道。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援引《物资供应法》,以“防范知识产权转移”为由,冻结了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总价值高达147亿元。
更离谱的是,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就匆匆裁决。
暂停中方委派的CEO张学政职务,指派外籍人士担任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只给中资股东留下1股象征性股权。
要知道,欧洲同类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得三个月,可荷兰从行政冻结到完成管理权更替,只用了7天,这样“火箭速度”的司法程序,连外界都忍不住质疑其公正性。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一开始还满不在乎,觉得能把安世当筹码向中国施压,10月12日发声明称此举是为“保障欧洲芯片供应安全”,却绝口不提背后美国要求更换中方管理层的背景。
![]()
显然,荷兰是想跟着美国站队,顺便抢下这块“肥肉”。
可荷兰压根没算明白账,闻泰科技2019年花380亿元收购安世后,不仅每年给荷兰缴1.3亿欧元所得税,还在德国汉堡投2亿美元建厂解决1200人就业。
荷兰媒体之前编造“中国要挪用技术、裁40%欧洲员工”的谣言,最后拿不出证据只能悄悄删帖。
更关键的是,安世72%的封装测试产能在东莞和上海临港,全球80%的成品供应靠中国区,荷兰抢到手的“总部”,不过是个没实权的空架子。
中方12小时破局
荷兰总部刚接管,就想切断中国工厂的数据接口搞技术封锁,可他们没想到,安世中国的工程师12小时就破解了限制。
东莞工厂的贴片机没停过,上海临港的产线还多开了3条夜班线,负责维护的德国工程师都感慨:“这里自主运营能力比总部还强,关键参数全存在本地服务器,根本锁不住。”
这底气不是凭空来的。早在2023年,安世中国就搭了备用系统,从封装材料到测试设备,90%能靠国内供应商搞定,原材料库存够撑3个月满负荷生产。
![]()
面对荷兰的单方面干预,中方更是打出精准的“组合拳”。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直接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向境外出口成品元器件,东莞工厂随即停止对外发货,全球供应链瞬间绷紧。
10月9日,稀土新规落地,含0.1%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需审批;要知道,芯片制造必需的高纯度稀土,全球70%产量来自中国,这一下直接卡了荷兰ASML的脖子。
其EUV光刻机因缺稀土抛光粉,产能爬坡放缓30%,德国西门子、巴斯夫也因原材料缺口,被迫把订单转移到中国。
荷兰总部还想通过切断系统权限、停发薪酬施压,可安世中国直接启动独立运营,自己保障员工福利。
10月23日更是通过官方渠道发声明,援引《公司法》《劳动合同法》否定总部免去全球销售市场部副总裁张秋明职务的决定,明确“张秋明签署的合同均代表公司正式行为”。
这一番操作下来,荷兰总部彻底成了“局外人”,连欧洲车企都懒得跟他们沟通。
荷兰总部被彻底无视
安世生产的二极管、MOSFET芯片,在汽车晶体管市场占近40%份额,一辆传统汽车要用500颗,新能源车更是要1000颗,没了它,车企生产线只能停摆。
![]()
出口禁令生效后,欧洲车企最先扛不住:大众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的芯片库存只够撑三周,10月15日就停了高尔夫、途观的生产线,每天亏4000万欧元。
宝马单月损失达10亿欧元,新能源车型交付周期从3个月拉长到6个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再断供下去,行业年损失会超200亿欧元。
更让人意外的是,日本本田也被波及,其墨西哥工厂因缺安世芯片宣布停产,成了首个受影响的非欧洲主流车企,供应链风险直接从欧洲蔓延到美洲。
10月19日,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但附加了三条硬规矩:仅限中国境内市场、只收人民币、优先满足国内订单。
消息一出,欧洲车企立马行动起来。
大众中国区总裁带着团队飞抵东莞,仅用3小时就签完协议,还承诺把中国区采购量提升30%。
宝马更干脆,主动提出把亚太区采购总部迁到东莞,就为了缩短供货周期;奔驰派亚太区总裁飞上海,主动提“预付30%定金”求优先拿货。
一周内,12家欧洲车企完成签约,包括奥迪、雷诺,没有一家事先征询荷兰总部意见。
![]()
不少车企还专门在中国银行开了人民币账户,安世中国的人民币结算订单占比直接达到100%;这哪里是“求情”,分明是用实际行动认可了中国的规则。
反观荷兰总部,托管团队多次联系安世中国协调产能被拒,发邮件给客户澄清“管理权归属”。
结果多数企业直接拉黑了他们的邮箱,曾经的“全球管理中心”,如今连物业费都快交不起了。
荷兰政府还想挽回,经济大臣卡雷曼斯10月21日主动给中国商务部打电话,却只得到“先纠正错误做法”的回应。
荷兰外交官提议“用知识产权独立托管换出口禁令解除”,也没得到答复;欧盟介入也没用,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通话时回避荷兰干预的合法性。
德法还公开不满,德国批评荷兰“破坏欧盟统一市场”,法国威胁启动反胁迫工具法案调查。
市场数据更刺眼:安世荷兰总部10月营收同比降89%,员工流失率达23%,彻底成了空壳。
![]()
结语
这场“抢芯”闹剧,荷兰从头到尾都在误判:误判了中国的产能实力,误判了产业链的绑定深度,误判了自己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
最终,荷兰警告无用,欧洲车企用实际行动站队中国规则,中国则用“核心技术+完整产业链”证明了谁才掌握真正的话语权。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闻泰科技:荷兰想让本国企业接手,但没用,客户不会追随》2025-10-28
![]()
观察者网:《荷兰“强抢”中资企业导致芯片断供,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停产》2025-10-29
![]()
新浪财经:《荷兰这回要成最大背锅侠!担不起芯片断供责任!甩锅给公司领导人》2025-10-30
![]()
喜欢本期节目,请您点击“关注”,不错过下期分享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