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骑手社保补贴的全国落地,其意义不仅在于行业内部,也标志着骑手成为灵活就业人群中第一个被规模化解决社保问题、建立行业保障体系的职业类型。
撰文丨艾川
10月27日,美团宣布,即日起骑手养老保险补贴将正式覆盖全国,向全部骑手开放。
从外卖和即时零售行业而言,这是行业内首个面向全部骑手的社保补贴方案;而从数亿人的灵活就业群体而言,数百万骑手的社保改革率先“打样”,也带来更灵活、更包容的保障解决思路。
01
今年2月19日,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家平台同日公布了给骑手上社保的消息。
八个月过去,三家平台各自拿出了一份答卷。
京东当时在舆论上的声浪最大,对外自称是行业首个为全职骑手缴齐“五险一金”的外卖平台。不过,京东虽然在全职骑手方面拔了头筹,后续在兼职骑手的社保问题上却进展相对缓慢。
今年9月,饿了么版的社保补贴也开始覆盖全职骑手,但在兼职骑手方面,饿了么动作比较谨慎,自10月起落在武汉、南通等十城试点。
而美团本次的社保方案落地,其精华就在于降低门槛、更大范围覆盖。也就是说,不论全职/兼职、跑单类型、时长、参保地点,700多万美团骑手任何人皆可受用此方案,只要符合条件并以灵活就业身份主动参保,都可自动获得补贴。
方案不分高下,只要能解决劳动者保障的创新,都是好办法。
但考虑到千万规模骑手流动性大、过渡性强的现状,以及此前有骑手明确提出的“不想交”“想多拿点钱”等反馈,还是有必要再审视细节。
从本质上来说,京东社保方案是“双轨制”,一小部分全职骑手的确成为了大赢家,但更多的兼职骑手却成了“沉默的大多数”。饿了么方案则是“半双轨制”,采用分级式补贴,对于核心骑手的补贴比例更高。
而美团方案则是经典意义上的“单轨制”,向所有骑手开放,不设三六九等,部分保障甚至覆盖骑手家人和其它平台骑手,解决了数百万骑手的基础保障问题。
02
在舆论场上,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给骑手上社保的难度。
难点主要在两方面。
其一,大部分人都只将骑手作为一份“过渡职业”,且存在兼职行为。
有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骑手在平台上工作不到半年,近一半的骑手工作时间不到一年。而我国常见的城镇居民社保,是基于签订劳动合同的“全职”而进行制度设计的,显然不适合骑手这个群体。后来国家也推出了一些补充方案,比如部分骑手自己交的新农合、新农保。虽然各级财政补贴力度较大,但对跨区流动就业的骑手来说,在实际使用和转移上多有不便。
其二,传统的职工社保模式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分担费用,尽管企业承担的份额相对更多些,但个人承担的部分也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2024年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者一项针对某头部外卖平台3万余名骑手的调研显示:若强制个人缴纳社保,23.5%的骑手明确表示“不愿参保”,38.9%的骑手仅愿意缴纳月收入的5%以下,能接受现行缴费比例的骑手不到一成。
另一项行业调查也显示,72.3%的外卖骑手“只愿意缴纳500元以下金额”。
如何破局这两大难点呢?
一种方案是走传统劳动关系的老路,给骑手上 “五险一金”。对于能享受到的那一部分全职骑手而言,这种方案当然近乎完美,但也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和长期可持续,它注定是“高门槛、高保障”的特性,很难覆盖到人数规模数倍于全职的兼职骑手群体。
还有一种方案是以灵活应对灵活,探索“参保补贴”的新办法。通过补贴养老保险的模式切入,先把门槛降下来,把覆盖规模提上去;而且骑手 “想交给补贴、不想交也行”,也就是自愿原则:骑手自愿参加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平台直接补贴50%。骑手当月参保缴费,次月初获得50%补贴金,平台直接打款到其个人账户中。
当然,这种方案也不是完美的,但综合考量骑手本人的意愿与企业本身的财力,这已经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次优方案”。它从酝酿、出台,到全面落地,历时一年多,个中不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今年2月19日,美团发布社保公告时透露,“自2024年以来,美团就骑手缴纳社保方案做了认真研究”。
4月初,美团启动骑手养老保险试点,在福建泉州、江苏南通两城区开启;5月初,首批参与美团养老保险试点的骑手,收到了补贴到账的消息;7月17日“骑士节”,美团宣布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上线养老保险补贴。此次则是兑现承诺,11月开始,全国所有骑手都能自主自愿缴纳社保,并自动获得养老保险补贴资格。
从节奏上来看,美团的骑手社保改革有快有慢;而且,也没少挨骂。
所谓慢,一则是,美团的“宣传工作”的确慢了一丢丢,比如2月份的公告就被京东抢跑了几个小时;二则是,美团的骑手社保并非是“宣传导向”,而是循序渐进,根据政策制度来,根据骑手的意愿来,一边试错,一边总结经验,为全行业“打样”。
所谓快,按照美团原本的承诺,将于2025年年内将骑手养老保险覆盖全国,这几天的全面落地,意味着将计划整整提前了两个月。美团设立包括大病关怀在内的进阶保障,还首次覆盖全行业骑手及其家人,不在美团跑单的骑手也可以申请。
但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也伴随着不少批评声音,舆论也并非买账。比如就有不少声音质疑,为何不效仿“全职+五险一金”模式,直接包办百万骑手社保?
关于模式本身,我们过往也讨论过多次,不再赘述。但必须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大家对骑手保障的心理预期,与现实情况,是两回事。
比如,补贴方案虽灵活,也有骑手表示“不想交”;“五险一金”模式虽然保障全面,但也有骑手不愿被绑进“全职”。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区域、不同从业年限的骑手,都会有自己的实际需求和考虑。我们也很难基于“朴素正义”的美好愿望,指望一两家平台发明出“灵丹妙药”,一揽子解决。
说白了,给骑手办社保不是高谈阔论喊口号,而是基于长期战略的久久为功。
正因为难,所以才要改革;正因为能解决百万人保障,所以更要改革。哪怕是短期内会遭遇质疑和挑战,也要长期坚持,搞出一套低门槛、灵活弹性并覆盖百万人群的可持续机制,这种改革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03
至此,美团已初步建成覆盖全部骑手的多层次福利保障网。
在工伤险方面,早在2022年7月,美团就已经开启了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工作,截至今年已覆盖17省市,累计覆盖骑手1300万人,而商业意外险则覆盖所有骑手。实现了“每单必保”。职伤险和养老保险,共同构成骑手的基础保障。
在医疗方面,骑手配备了大病关怀金、年度免费体检、女性两癌筛查;在教育方面,有子女教育基金和职业转型教育基金。不管在哪家平台跑单,在骑手及家人需要援助时,均可向美团申请相应保障金。这一类可算作骑手的进阶保障。
在工作福利方面,不仅有骑手餐,全国还设了上千座“骑手之家”、上万座骑手驿站,提供免费休息、理发、按摩、咨询等服务。这些福利是基于骑手职业特征定制的,非常细节,很多白领工作都没有。
从这个角度来看,用“非此即彼”的逻辑来套骑手保障,是不合时宜的:你说骑手是灵活就业吧,人家有福利保障;你说骑手是合同工吧,人家的工作形态更弹性,还可以按需兼职。
骑手社保补贴的全国落地,其意义不仅在于行业内部,也标志着骑手成为灵活就业人群中第一个被规模化解决社保问题、建立行业保障体系的职业类型。
在中国,灵活就业群体共有2.4亿人,他们的劳动保障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痛点。作为对比,与骑手同为蓝领/灵活就业人群的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餐厅员工、群众演员、保安、保洁,至今行业都没有为他们建立保障体系,普遍面临保障不足的问题。
骑手灵活保障的这个作业怎么抄?
这里至少有两大经验。
其一,先从最切实的需求做起。
以骑手而言,他们起初最切实的需求其实并不是养老保险,而是工伤问题。养老保险固然重要,但本质上是面前未来,而工伤一旦出现,则是迫在眉睫,一刻都不能耽误。也因此,美团在2022年第一个着手推出就是新兴职业伤害保障,这是美团骑手社保试点的第一步。
对于中国2.4亿灵活就业者而言,这个道理也是一样的。
其二,降低门槛。
“五险一金”固然是一步到位,但其间隐含的“高成本”也意味着这个方案在现阶段很难向“全民”覆盖,实际落地和转化更是难上加难,最终沦为临空蹈虚的唱高调。美团的实践证明,“五险一金”并不是社保的唯一答案,尤其不是灵活就业者的唯一答案。
对于其他行业的灵活就业者而言,养老保险补贴可谓现行门槛最低、最有操作性的方案,不仅可以激发劳动者参保的积极性,也可以给相关企业提供一个成本可控的社保方案。
与其将社保标准定得高高的,陷入“一小部分人参保,大部分人无保”的尴尬境地,不如摒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思维模式,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更多劳动者纳入到保障体系里。
很多年后,当我们回望骑手社保从酝酿到落地的全过程时,一个最基本的评价标准是:
一个同时覆盖数百万灵活就业者的福利保障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尚无先例可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