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吉隆坡举行的第 47届(ASEAN)峰会上,泰国与柬埔寨两国签署停火与和平联合宣言。
双方承诺撤走重武器、释放战俘、启动扫雷和边境监察机制,看似是一场崭新的“历史性”和平契机。
然而这场看似荣耀加身的调停背后,贸易关税正作为隐藏筹码悄然起舞。
美国曾威胁将对泰国、柬埔寨出口商品加征高达49%的关税,随即在协议签署之后将其降至19%。
这份和平协议真的只是为了停火?还是美国的“经济王炸”在背后主导?
![]()
2025年7月,泰国与柬埔寨边境爆发新一轮严重冲突,双方在泰国东北部和柬边境交界展开炮火交锋,造成至少38人死亡,30余万人被迫流离失所。
在这一轮冲突中双方长期未解的边界争端再次爆发,多条炮火线、地雷伤亡以及民宅损毁,使区域稳定蒙上阴影。
美国政府曾试图介入,明确提出若冲突不断,美方将暂停或中止与泰国、柬埔寨的贸易谈判。
这一举措直接击中两国经济命脉,泰国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占其行业总量的28%,柬埔寨服装业 80%产能依赖美国市场。
但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随后东盟介入,马来西亚作为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于7月28 日召集泰柬领导人在布城举行会谈,中国和美国驻马大使列席。
会谈达成 “立即无条件停火” 共识,自当晚 12 时生效并成立东盟观察员小组监督执行。
时至10月26日,在峰会现场,泰国首相与柬埔寨首相在特朗普见证下签署联合宣言,内容包括重型武器撤离边境、地雷清除、设立由ASEAN观察组监督的停火机制、释放18名被扣柬军人、边贸通道重启等。
特朗普在签字后称:“我们做到了许多人说做不到的事情。”这表面上是外交上的一个亮点,美国从“远东事务旁观者”化身为“和平缔造者”。
尽管美国在这场停火谈判中没有出多少力,但还是高调的出席峰会,并试图揽功。
美国与东盟十国之间2024年双向贸易额约为4750亿美元。
而在泰国、柬埔寨尚处于危机状态、急于与美国修复经贸关系时,美国政府调高其出口国关税率至19%(此前威胁高达36%甚至49%)—对于出口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两国而言,压力巨大。
美国10月26日与马来西亚、柬埔寨签署了以关键矿产和贸易互惠为题的协议,同时与泰国、越南达成贸易框架协议。
协议内容明指:三国将与美方合作加强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关税回避监管,目的之一是“抑制中国在关键矿产链条中的扩张”。
![]()
美国在协议中仍对泰国、柬埔寨维持约19%的关税率,作为让步前的“枷锁”。换言之和平协议背景下的经济谈判与关税博弈交织进行。
马来西亚总理早在7月就警告:美国的贸易制裁不只是“暂时风暴”,而是“结构性调整”,要求东盟国家加强内部合作、减少对外依赖。
新加坡分析人士伊恩·张指出,特朗普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在于经济施压比传统军事外交更具实效”。
反观泰柬两国的态度,在危机发生时它们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恢复出口渠道、缓解经济痛点。柬埔寨甚至宣布将提名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感谢其在停火中的“关键介入”。
这样一来停火协议与贸易协议被捆绑在一起:你愿意签和平、撤武器、开放监督,我就给你贸易,是典型“先压后谈、以经促和”的策略。
虽然协议中写明“停止使用武力”“尊重主权”“共同扫雷”等字眼,但观察人士警觉:泰柬边境历史长期积累的纠纷并未根本解决,双方对协议内容的承诺仍存疑问。
也就是说和平宣言尚未转化为真正稳定的地区秩序,而美国利用此节点重塑其在印太区域的影响力与贸易格局。
![]()
泰国与柬埔寨的“历史性”和平协议,为区域稳定提供希望,但其背后隐藏的是美国借关税为筹码、推进经济与战略重构的意图。
此次行动虽让停火实现,却也让和平与经济利益紧密捆绑。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这既是一场摆脱纷争的机遇,也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贸易博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