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俄罗斯总统普京29日确认,俄方已成功完成“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测试。这款被西方称为“末日武器”的超级装备,据称拥有改变全球战略平衡的能力,其威力与特性一经披露,便引发广泛关注。
普京称,“波塞冬”在速度和下潜深度方面独一无二,且无法被拦截,其威力远超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
“波塞冬”是什么?
“波塞冬”是一款由紧凑型核反应堆驱动的巨型无人水下潜航器(可视为一种核动力超级鱼雷)。据估算,其长度约20至24米,直径约1.6至2米。其研发工作于2018年首次公布,但此后一直笼罩在神秘面纱之下。
公开资料显示,其关键特性包括:
无限航程——核动力赋予了它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可在深海自主巡弋数周乃至数月,随时待命。
自主战备——它可全程自动运行,经最高统帅授权、解除所有锁定后,潜航器便会开始水下航行。
极深潜航——能下潜至1000米以下的极端深度,现有几乎所有反潜手段都对其无效。
超高速度——据信其水下速度可超过100节(约185公里/小时),极大增加了拦截难度。俄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表示,“波塞冬的速度是普通鱼雷的数倍。”
威力巨大——“萨尔马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投送工具之一,可携带10至15枚核弹头。普京称“波塞冬”威力远超“萨尔马特”,意味着“波塞冬”的战斗部可能达到百万吨级当量,破坏力极为惊人。
“波塞冬”主要执行两大战略任务。
一是打击沿海目标。其携带的百万吨级核弹头如在敌国近海引爆,能人工制造高达数十米的海啸,彻底摧毁沿海城市和关键基础设施。
二是摧毁航母战斗群。可直接突破航母编队的层层防御,对核心舰艇实施毁灭性打击。
“波塞冬”的战略影响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传统防空反导体系,包括地面拦截系统与舰载防御系统,均无法应对这种“大潜深+超高速”的威胁。
其次,长时间的自主部署能力,使其行踪莫测,构成持续威慑。
最后,“波塞冬”的打击并非针对单点目标,而是大范围区域,这使得敌方即使发动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也将失去意义。
俄《国家防御》杂志主编、军事分析师伊戈尔·科罗琴科强调,该潜航器不受任何限制,因为现有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中未对这类武器作出规定。因此,这将推动美国与俄罗斯延长相关条约。条约延长后,双方可能会展开谈判,进而决定未来在核武器问题上的举措。
“这将促使美国采取切实接触行动,推动与俄方在军事战略及政治领域实现关系正常化。”科罗琴科说。
普京还说了什么?
普京是在访问莫斯科一家军队医院、会见在俄乌冲突中受伤的士兵时发表上述言论的。除了提到“波塞冬”,他还介绍了几款其他武器的发展情况。
普京提及不久前成功进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测试,其小型核动力推进系统虽然功率与核潜艇的核反应堆相当,但体积却比后者的核反应堆小千倍,而且只需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能启动。这项技术未来可应用于民用领域,还可用于解决北极地区的能源保障问题,以及用于未来的登月计划。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于10月21日完成1.4万公里的试飞,且并未达到该武器的能力上限。俄方称,“海燕”的性能特征使其能够保证“在几乎任何距离上对受到严密保护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普京提到,“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很快将进入现役。该导弹于2023年9月首次获准用于军事任务,预估射程约为1.8万公里,有效载荷为10吨。
普京还提及俄乌战场局势。
他说,前线局势对俄罗斯有利,俄军正积极推进。乌克兰军队在库皮扬斯克和波克罗夫斯克被包围。普京提出在这两个地点短暂停火,以便西方和乌克兰记者进入。这一提议已与军方指挥官及俄防长讨论过。
普京表示,记者们将能够“核查被包围的乌克兰部队的状况,以便乌克兰政治领导层就其公民和军事人员的命运做出相应决定”。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威力远超“萨尔马特”!普京揭秘俄“末日武器”的核威慑力》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