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周末,我们在直播间和线下活动,都被反复问到了同一个问题:想做的事情一直没去做,这是怎么了?
有人缺乏动力,不知该如何行动起来。有人觉察到内心的恐惧,不知上哪去寻找勇气。两天时间里被多次问到,这也许不是个体问题,而是时代的困境。
![]()
时间来到了周一,我决定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观察自己。毕竟,我认为自己行动力超强,完全不是那种“想做却不去做”的人。
接着,我发现自己和餐桌上的一根香蕉,陷入僵局。
当时距离饭点只剩40分钟,连上了两节私教课的我,已经饥肠辘辘。然而这根香蕉,我想吃,也不想吃。
使我产生摇摆的心理,是脑海里出现了妈妈的声音,“别吃了,马上就吃饭了,别一会儿吃不下饭了!”
小时候胃口不好,吃饭比学习更让妈妈操心,经常收到关于零食的警告。饭前再怎么饿都不能先吃点儿,就是为数不多的家规之一。
一瞬间我差点就被这个声音说服了,但一转眼我就把香蕉吃掉了。
吃不下饭,就少吃几口嘛,那咋了?我不要担心40分钟以后的未来!我就想满足此时此刻的需求!你们猜怎么着,后来的我,一口饭也没有少吃,那天着实是饿晕了。
![]()
力量训练换了教练以后强度大了好多
听完这个不起眼的故事,很多人也许以为我是一个典型的“东亚小孩”,从小受制于父母,行动起来瞻前顾后的。连吃香蕉这等小事,内心都不够坚定。
其实不然。相反,我的父母非常开明,从小到大支持着我做所有的事情。小到穿衣扮靓,大到辞职创业,我几乎随心所欲。
然而“妈妈的声音”,仍根治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已经喝了很多年冰水,也从未有什么不适,偶尔还是会响起妈妈在耳边说“别喝冰水很凉”;夏天喜欢穿吊带热裤,每次在小区遛狗,碰到和我妈发型很像的阿姨,就会突然“心虚”,因为妈妈常说“要保护好关节啊”。
这不是一种真的约束——我知道自己长大了,爱念的妈妈已经管不了我了。那是一种常年的“背景音”,已经宛如地心引力般的存在。在没有跳起来的时候,我们时常忽略它。然而在每一次离开地面的时候,它又存在得不能再存在了。
![]()
后来我反复想起这件小事,觉得这样的“香蕉时刻”极具代表性。
对吃香蕉产生迟疑,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冒出另一种声音,是一个缩影——
那些我们未能充分觉察的阻力,是我们以为自己早已摆脱的“妈妈的声音”,是规训、叮嘱和恐惧。它们躲进了潜意识里,为了与我们相安无事,伪装成稳定绵长的白噪音。
大多数时候,白噪音让人“镇定”,给了我们不去做某事的舒适。
![]()
“不该这么做。”
“这件事情太难,大概率会失败”;
“做了可能失败,不做至少能维持现状”;
“万一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
“大部分人都不会成功,做不做都没差”。
那你为什么还总是响起“想要去做某事”的念头呢?
因为在内心足够安静的时候,就会发现阻碍的声音,不真正全然地来自我们。而来自社会,父母,他人。
你怎么可能服气。
![]()
在心理学上,我们的行动依赖一个预期奖励系统。
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大脑已经开始预测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回报(情绪满足,成就感和社会认可等),并释放多巴胺来驱使我们行动。
但现代环境打断了这个回路。
信息太多太密,刺激太猛太快,我们的大脑无需思考,便筹集了无数的可能性。还没开始做,奖励就已经在想象中被透支;还没失败,惩罚就已经在脑中被预演。
于是,我们这一代人普遍想得多做得少。
因为看不见的白噪音,不再只是父母的叮嘱,更是社交媒体的声音。里面充斥着世界的缤纷,他人成功的榜样,领你前行。也同时给你险恶的预警,全方位的评判,每走一步绊你一脚。
![]()
在此,就不赘述我靠行动获得什么了,这些故事关注我的读者大概都听腻了。但不动,确实我什么都不会有。买了彩票不一定会中,但不买彩票一定中不了。
在我无数次的实操中发现,执行力,来源于清晰的决策结构:想做了,为什么要做,什么时候做,具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做完。
但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用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对世界的认知。而不是用真实的体验,去积累属于自己的经验。
越在幻想的层面停留,执行力越是被消磨。
想象力是很棒啦,但唯有想象的丰富,便愈发衬托了现实的匮乏。我们正处在“过度幻想”而“行动匮乏”的死循环之中。空前地感到惆怅,因为我们越来越被“想做的事情一直无法去做”的状态卡住。
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缝隙越拉越大,我们在风雨里打转,却左右不着岸。
![]()
怎么办呢?
先识别我们的“香蕉时刻”。
觉察自己想做什么,以及为什么想做,找到背后具体的驱动。学会奖励自己,并感受愉悦。哪怕只是吃掉一根香蕉,也要由衷地感到幸福(我)。
同时觉察自己不想做的,以及为什么不想做,找到背后具体的阻力和恐惧。
阻力见光死——每被看见一次,它就削弱一分。不要让阻力得分。
![]()
再从最小单位开始计划。
不再是一上来就辞职,创业,写书,从此改写人生。在巨大的计划面前,感到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而是先从理直气壮地“吃掉一根香蕉”开始。完成具体微小简单的事情,来习惯成就感的获得。刻意练习对其上瘾,以此来对抗惰性。直到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直到行动的惯性大于拖延的惯性。
当在小事上,已经成为了行动力超强的人,自然会继续往前挪动,去完成更大,巨大的计划。
![]()
把结果后置,把奖励前置。
严禁思考遥远的未来,不管那是美好的还是可怕的,我们能预测的事情为零。
关注即时反馈,享受当下的美好。我们的大脑,已经泡在催化剂里太久,外熟里嫩。知道的很多,却空空如也。它需要二次发育,将“行动=满足”关联起来。
每天少刷一点垃圾信息,让大脑少知道一些与你无关的道理,真正地生出智慧。重新相信,行动就会有好事发生!
![]()
记得有一期播客洛怀问道,“可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做一件事呢?”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终极的问题了——
诞生了一个想法,我们要如何确定这个想法乃真正的心中所想?
![]()
至今仍喜欢当时在播客里的回答。
我说,当一个婴儿想吃奶的时候,他不会再叠加地想“我为什么想喝奶?”,“我是真的想喝奶吗!”
他只会哇哇大哭地张嘴讨奶喝。喝饱了便满足。醒来,便等下一个想法自然地出现。
这就是人类的本能!
我们成年人啊,也是时候伸展拳脚,活动筋骨,让身心恢复本能。不问天地,像个婴儿般简单做人了。
吃香蕉而已,谁不会嘛?
![]()
好吃
![]()
今日作者
![]()
为什么虾青素是抗氧化的神?
场简单的跨国恋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