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夷坚志》《太上感应篇》《道德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夜半惊醒,冷汗淋漓,同样的梦境反复出现,这到底是偶然还是某种警示?
城隍爷,掌管一方阴阳、司理冥府善恶的神明,在民间信仰中历来被视为公正严明的审判者。世人只知城隍管人间功过,却少有人晓得,这位正神也会通过梦境给世人示警。古籍《夷坚志》中记载:"梦者,神游也。三梦相同,非偶然耳,乃天意示人。"当一个人连续三夜梦见同一场景,这往往不是简单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是冥冥之中的提醒。
城隍信仰起源于上古的水庸祭祀,后融合道教文化,成为掌管地方阴阳的重要神祇。每座城池都有城隍庙,香火旺盛,百姓遇事常去祈祷。这位正神不仅审判亡魂,也会在阳世之人走上歧路时给予警醒。梦境,便是其中一种方式。
连续三夜的重复梦境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城隍爷通过梦境传达的四个警告,又是什么内容?这些警示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休戚相关,不可不察。让我们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说起,看看古人是如何理解这种反复出现的噩梦,又是如何因此改变命运的。
![]()
明朝嘉靖年间,江南苏州府有个商人叫陈立本,做布匹生意颇有家资。这陈立本为人精明,却也刻薄,常在生意上算计他人,克扣伙计工钱,欠债不还。他自认聪明,觉得赚钱就该不择手段,哪管他人死活。
这年初秋,陈立本突然开始做噩梦。梦中他站在一座高大的府衙前,牌匾上写着"苏州府城隍庙"。庙门大开,里面黑漆漆的,隐约能看见一尊神像端坐堂上,面容威严。就在他犹豫要不要进去时,突然从庙里传来一声断喝:"陈立本,还不跪下!"
他吓得腿一软,正要跪下,就惊醒了。醒来时已是三更天,浑身冷汗,心跳如鼓。陈立本安慰自己,不过是个梦罢了,白天想太多了。可第二天晚上,同样的梦又来了。还是那座城隍庙,还是那声断喝,还是在要跪下的瞬间惊醒。
到了第三夜,陈立本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有些发毛。他想起民间传说,连续三夜做同样的梦,往往不是好兆头。果然,当夜他又梦到了城隍庙。这次不同的是,他真的跪下了。
跪在冰冷的地面上,陈立本抬头看去,只见堂上端坐的城隍爷面如冠玉,须髯飘飘,一双眼睛如同电光般锐利。城隍爷开口了,声音如洪钟:"陈立本,你可知错?"
陈立本心里慌乱,嘴上却强辩:"小人不知何错之有。"
"不知?"城隍爷冷笑一声,"你欠王家布坊三百两银子,拖了两年不还,致使王家老母病重无钱医治;你克扣伙计工钱,十几个家庭因你而困顿;你以次充好,坑害买主。这些,你可记得?"
陈立本额头冷汗直冒。城隍爷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只是他从未放在心上。他以为这些都是生意场上的常事,没想到竟被一笔笔记下了。
城隍爷接着说:"本神掌管苏州一府善恶,你作恶多端,本该严惩。可念你尚有一线良知未泯,故托梦示警。今日给你四个警告,若再不悔改,来日必有大祸。"
"哪四个警告?"陈立本颤声问道。
城隍爷抬手一指,只见空中显现出四行金色大字。陈立本定睛一看,还未看清写的什么,突然一阵天旋地转,又惊醒了。
这次醒来,天已微明。陈立本坐在床上,回想梦中情景,心里又怕又疑。那四行字他只看到了一个模糊的轮廓,没看清具体内容。可城隍爷的话却字字清晰,让他不寒而栗。
白天,陈立本照常去铺子里,却有些心神不宁。伙计小李端茶来,他看着这个跟了自己五年的年轻人,突然问:"小李,你家里可还好?"
小李一愣,没想到东家会问这个。他犹豫了一下,说:"托东家的福,还过得去。只是小的娘最近身子不好,想请大夫看看,手头有点紧。"
陈立本听了,心里一动。以往他是绝不会管这种事的,可今天不知怎的,就说:"那你先预支两个月工钱,给你娘看病。"
小李惊喜交加,连连道谢。陈立本摆摆手,自己心里却五味杂陈。
接下来几天,陈立本再没做那个梦。他松了口气,以为事情过去了。可就在第七天夜里,梦又来了。这次他直接出现在城隍庙的大殿上,城隍爷依然端坐堂前。
"陈立本,你可想明白了?"城隍爷问道。
![]()
陈立本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说:"小人愚钝,实在不明白城隍爷指的四个警告是什么。还请城隍爷明示。"
城隍爷看着他,沉默了片刻,说:"也罢,看你还算诚心,本神便明说了。第一个警告,是警你莫欠他人债务不还。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拖欠王家银两,害得人家老母重病,这笔账已经记在你头上。若再不还,王家老母一旦因此而亡,这条命就要算在你身上。"
陈立本听得冷汗淋漓。他确实欠着王家的钱,当初说好三个月还,结果一拖再拖,拖了两年。他不是还不起,只是觉得能拖就拖,多留点现银在手里总是好的。
"第二个警告,"城隍爷继续说,"是警你莫克扣伙计工钱。这些跟着你干活的人,都是养家糊口的普通百姓。你给他们的工钱本就不多,还要克扣,让他们一家老小跟着受苦。善待身边人,就是积德行善;欺压身边人,就是造业招祸。"
陈立本想起了小李,想起了铺子里十几个伙计。他们每天辛辛苦苦,自己却总想着法子少给他们工钱。有时候故意挑毛病,罚他们的钱;有时候拖延发钱的日子,好让钱多在自己手里留几天。
"第三个警告,"城隍爷的声音更加严厉,"是警你莫以次充好,欺骗买主。商道之本在于诚信,你以劣质布匹冒充上等货色,赚的是昧心钱。这些买主中,有给孩子做新衣的母亲,有置办嫁妆的人家,有准备寿礼的孝子。你骗的不只是银钱,还有他们的信任和期待。"
陈立本低下头,不敢看城隍爷的眼睛。他确实经常这么干,觉得反正买主也不懂,糊弄过去就是了。可现在听城隍爷这么说,才觉得自己做的事有多可耻。
"第四个警告,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城隍爷站起身来,走到陈立本面前,俯视着他,"是警你莫忘良心。人之初,性本善。你本不是恶人,只是被贪欲蒙蔽了本心。财货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为了钱财丧失良知,到头来必定追悔莫及。"
说完这些,城隍爷转身回到座位上,挥了挥手:"这四个警告,你要牢记在心。给你一年时间,改过自新。若能痛改前非,本神便不再追究你以往的过错。若执迷不悟,一年后必有天罚。去吧。"
陈立本还想说什么,眼前突然一黑,又醒了过来。
这一次醒来,陈立本浑身发抖。城隍爷的四个警告犹如四座大山压在他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梦,而是真正的神明示警。
第二天一早,陈立本就去了王家布坊,把欠的三百两银子连本带利全部还清,还额外添了五十两,说是补偿这两年耽误的损失。王家老母拿到银子,当即请了城里最好的大夫,病情很快稳定下来。
陈立本又召集了铺子里所有伙计,当众宣布提高大家的工钱,并且补发了之前克扣的部分。伙计们都很惊讶,不知道东家为何突然转了性。陈立本没有解释,只是说以前自己做得不对,以后大家好好干,不会再亏待任何人。
至于以次充好的事,陈立本更是痛下决心。他把库房里所有的劣质布匹都标明了实际品质,该降价的降价,该处理的处理,绝不再拿去冒充好货。有些老顾客发现他家的布匹突然变得货真价实,都觉得奇怪,还以为陈家换了掌柜的。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陈立本的生意不但没有因为他的改变而变差,反而越来越好。因为诚信经营,口碑传开了,来买布的人反而更多。伙计们干活也更卖力,铺子里一片欣欣向荣。
![]()
可陈立本心里始终有个疑问挥之不去。城隍爷说的四个警告,他都记住了,也在努力改正。可为什么是这四个?为什么连续三夜才出现完整的梦境?这其中是否还有更深的道理?
就在这时,苏州城里来了一位云游的道士。这道士在城隍庙前摆摊,说是会解梦卜卦。陈立本听说后,专门去请教。道士听完他的经历,捋着胡须笑道:"施主有缘,城隍爷这四个警告,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其中蕴含的道理,比表面上看到的要深得多。"
"还请道长指点。"陈立本恭敬地说。
道士看了看天色,说:"这个嘛,说来话长。施主若真想知道,我们找个清静地方,慢慢聊。"
陈立本连忙把道士请到自己家中,备好茶水,等待道士开讲。可道士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说:"这四个警告背后的深意,可是关乎修行的大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