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家长们在讨论择校时,越来越多人会悄悄关注各高校的“造星”能力——比如哪些学校能孵化出“独角兽”企业,毕竟这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可能性。
最新公布的独角兽报告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全球估值超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新公司已经突破1500家,其中中国的300多家里,有超过200家为我国50所高校的校友所创办。令人惊喜的是,同济大学的校友名单中,竟然藏着6家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位列全国第11名。
![]()
这个成绩或许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但如果你了解同济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持续投入,就会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汽车,绝对是同济大学创新基因绕不开的话题。2009年,国内首个“汽车风洞”实验室在同济嘉定校区落成,这里历来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东风汽车旗下岚图汽车的掌舵人卢放就毕业于此,他带领的企业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增速最快的新能源车企。
除了这位行业大佬,汽车圈里的“同济系”可谓阵容强大。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到众多车企高管,同济校友在这个行业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更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同济创业者正在崭露头角:专注汽车电子工具链的“同星智能”、深耕充电桩市场的“咔酷咔新能源”,这些新兴企业的创始团队都有着鲜明的同济印记。
![]()
当然,同济的创业版图远不止于汽车。在新能源赛道,金禄电子、明天氢能等企业的背后都站着同济校友;在生物科技行业的荣昌生物、南模生物,创始人分别是同济的教授和校友;新材料行业也不乏多家“同济系”在快速成长。
今年7月,国内领先的智能悬架供应商时驾科技完成数亿元融资,其中同济大学科创基金的参与格外引人注目,表明该校不仅重视人才培养,更用真金白银支持学生创业。
![]()
据说在该校,不只给尖子生机会,而是要求100%的学生都得参与创新实践,还专门成立了平台型实体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帮学生把创意落地。
数据显示,同济学生每年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超过1.2万人次;在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上实现11连冠的TJArk团队,获得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事总冠军的同济电车队,在IEEE国际会议上实现“大满贯”的计算机视觉团队……无不表明同济浓厚的创新氛围,正是孕育创业者的沃土。在2024年理工类本科院校双创教育榜上,同济更是稳坐榜首,让“在同济,创出不凡成就”的名号实至名归。
![]()
看着这些从校园走出的创业者,不禁让人思考:在同济读书,除了学专业知识,还能获得什么?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许是敢于尝试的勇气,也许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这个特别需要创新精神的时代,这些素质或许比单纯的分数更值得珍视。
所以,如果你正在考虑未来的方向,不妨多关注下这所低调但实力不俗的学校。毕竟,在这里求学,说不定下一个改变行业的创意,就会在你手中诞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