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Bild》与多家媒体报道:随着冬天临近,俄军把目标瞄准了乌克兰的“暖气与电力命脉”——系统性打击发电厂、燃气设施和变电站,目标似乎很明确:让乌克兰在寒冬中“冻”成更脆弱的状态。按当前估计,乌克兰约有55%–60%的天然气网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单在10月,多起导弹袭击就重创了国家的供热与发电能力。
![]()
10 月 30 日早些时候,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的能源网和民用基础设施进行了另一次大规模联合空袭,发射了数百架攻击无人机,并从七架图-95MS 战略轰炸机和至少三架米格喷气式飞机上发射了数十枚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这次袭击持续了几个小时,重点是乌克兰西部。
![]()
俄罗斯近期这波攻击不是打战车,而是打电站、打天然气生产与储存设施——换句话说,是打你家暖气和灯。规模大:10月多次集中打击,Naftogaz(乌克兰国营能源公司)称当月已有多次重创,部分设施被数枚导弹击中。Naftogaz CEO 警告:“每立方米节省的燃气都很重要。后果可怕:供暖季开始时,若关键设施坏了,城市供暖、电力调度都可能崩裂,造成“寒冷灾难”(cold catastrophe)的风险。
为什么俄罗斯这招被频繁用?
- 战略逻辑:摧毁能源设施既能打击民生,也能削弱后勤和工业生产,是“消耗民意”的战争手段——迫使政府在国内压力下作出政治与军事让步。
- 成本与门槛:攻击发电厂和燃气网相比正面交战投入更小,但破坏效果大;且在技术上用巡航导弹或无人机即可实现远程打击。
- 恢复难度:电网与天然气系统不是“修一修就好”的消费品,关键部件、替代方案与大规模维修都需要时间、钱和国际合作。短期内靠进口与临时发电难以完全弥补。
乌克兰能做什么?能得到什么外援?
- 节能自救:Naftogaz呼吁民众节约燃气,企业也被建议错峰生产,以减少民用和工业并发时段的压力。
- 国际支持正在走向“拉紧扣子”:德国等西方国家被敦促增加对乌的能源援助与修复基金。德国已承诺通过乌克兰能源支持基金出资,并在讨论进一步援助以维护冬季供能
- 短期对策:移动发电车、海外燃气轮船和临时供热站能缓解局部压力,但无法替代系统性恢复。长期则靠重建与新基础设施投资。
结语:这不仅是“能源战”,也是信心战
把灯和暖气关掉,是一种能直击普通人生活的压力手段。乌克兰要在这个冬天顶住,不只是靠修电网、修管道,更要靠国际援助、全民节约与政治耐力。对外界来说,是否提供更多快速修复资金和设备,将决定这个寒冬是“可控的困难”还是“全国性的人道危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