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娇艳的玫瑰,为何是沈阳老铁的市花?

0
分享至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赏花

春来卉。

  堪爱独玫瑰。

  簪鬓放娇怜紫艳,

  伴糖津咽胜红蕤。

  枯润总香飞。

  ——《忆江南·咏玫瑰》

  清·陆震


沈阳市和平区体育公园内的玫瑰造型园林小品。

  沈阳市城管执法局供图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辽宁省沈阳市,一场“玫瑰超级巨星演唱会”让节日气氛更加热烈。从以玫瑰命名的城市音乐节、文旅活动,到城市公园、广场中的玫瑰造型装置,再到街角庭院的玫瑰景观小品,玫瑰的灼灼花姿与独特芬芳,早已融入了沈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沈阳,冬季漫长而寒冷,市民却热忱豪爽;玫瑰,花香浓烈、花色绚丽,却不畏寒,热情绽放。花与城相映,寄托了大家对生活的美好希冀,也彰显坚韧、热情的城市精神。

坚韧与热情

花与城的双向奔赴


沈阳市辽中区种植的爱莎玫瑰。

  人民日报记者 胡婧怡摄

沈阳与玫瑰结缘的历史有多久?据《辽中县志》记载,当地在明末清初就开始栽植玫瑰,“辽中栽植玫瑰如种田,夏初开花,红苞逐月开,连续不断,花放大于盘,香味迷人”。

  沈阳地处北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玫瑰因生命力强、不畏寒,成为当地人装扮房前屋后的理想选择,几百年来备受喜爱。

  1983年至1984年,沈阳在全市范围开展评选市花活动。在群众投票、专家论证等工作的基础上,1985年4月2日,沈阳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以玫瑰为沈阳市市花的决定,进而提升了玫瑰在城市绿化、景观营造和文化推广中的作用。

  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至今仍是许多市民的美好记忆。作为世博园主题建筑,玫瑰园引进了3000余个玫瑰和月季品种,总株数近20万,展示规模大、展期长、品种全,呈现了丰富的玫瑰种植历史及文化特色。

  博览会的会徽造型似盛开的玫瑰,以地球、玫瑰和机床飞溅的钢花为基本设计元素。作为老工业基地,沈阳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数百个第一:第一台蒸汽拖拉机、第一台车床……在这座城市,璀璨的钢花与娇艳的玫瑰相映生辉。

  “无论是建设新中国,还是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沈阳人心中始终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一股劲儿。”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风景园林绿化处处长李鹏说,“沈阳人喜爱的玫瑰花,映照着这座城市无数奋斗者火热的内心。”


高原红玫瑰。

  人民日报记者 胡婧怡摄

融合与发展

打造城市浪漫名片


辽中区玫瑰种植基地,人们在欣赏绽放的玫瑰。

  杨青 摄

20世纪90年代初,沈阳辽中地区选育出了适合当地栽植的一系列优质、高产、抗性强的玫瑰新品种。此后,新品种被大面积栽植。

如今,沈阳鲜切花玫瑰种植面积达3400亩,占全市鲜切花种植面积的82%;年产鲜切花玫瑰1.32亿枝,占全市鲜切花年产量的89.5%。“辽中玫瑰”成功获批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沈阳玫瑰主打北纬42度寒地玫瑰概念,年产量的60%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突出冬季反季供应优势,且花期较长,瓶插期比南方玫瑰延长了5至7天。”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综合处副处长孙萌说。

  在沈阳,玫瑰元素常被用于城市地标设计和文化活动。去年开始,沈阳连续两年举办玫瑰音乐节,以玫瑰为主题打造音乐节IP。打卡巨型玫瑰花束、品尝玫瑰特色饮品……有关玫瑰的多元体验为音乐节增添了浪漫氛围,也为市花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新活力。

  辽中区今年还在沈阳新华书店马路湾店举办“玫景入书 礼献芳菲”主题活动,打造“玫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读者不仅可以品尝玫瑰茶饮,体验插花等活动,还可以现场购买玫瑰印章本等文创产品。

  浑河岸边的“玫瑰花框”网红打卡点、新春灯会的“沈阳之约”玫瑰花束、冰天雪地中的冰封玫瑰墙……“在沈阳,玫瑰不仅是一种美丽花卉,更是城市的浪漫名片。”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说。

共建与共享

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沈阳市南湖公园设立的冰封玫瑰墙。

  沈阳市城管执法局供图

今年夏天,位于沈阳市三好桥下浑河岸边的玫瑰花海,粉的娇艳,红的热烈,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我们利用街角空地栽植了耐寒品种的玫瑰,每年6月迎来盛花期,经过适当修剪,可二次开花。”李鹏说,玫瑰花期长、品种繁多,适用于北方城市绿化。

  近年来,沈阳持续利用玫瑰提升城市微空间品质,为市民营造更加优美宜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今年以来,沈阳积极推动美丽庭院建设,玫瑰在庭院治理和改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沈阳市民在位于青年大街上的玫瑰少女景观小品前拍照。

  人民日报记者 胡婧怡 摄

  在沈阳主干路青年大街沿线,一处设计精巧的景观小品吸引很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一名“少女”头顶绚丽的玫瑰花冠,花丛边一张精心设计的长椅,供行人停留休憩,周围的小区围栏更被花墙包围。

  “为了美化城市,城管部门、街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设计,鲁迅美术学院的学生绘制图案,这里现在成了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沈河区北站街道迎宾社区党委书记赵双阳说。

  据统计,目前沈阳栽植绿化用玫瑰、刺玫等共计13.66万株,其中公园、广场等公共景观节点栽植占比为18%,居住区、单位庭院等附属绿地栽植占比达82%。

  “随着城市绿化美化品质的不断提升,我们还将继续通过不同形式,请市民参与城市设计和建设,让大家喜爱的玫瑰花绽放得更加美丽,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李鹏说。

花笺

沈阳·玫瑰

  玫瑰,蔷薇科,蔷薇属,落叶丛生灌木,枝干多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至9片,椭圆形至椭圆倒卵形,表面有皱纹,托叶大部和叶柄合生。花单生或数朵聚生,花色艳丽、花香浓郁。

  玫瑰适应性强,喜阳光,耐寒、耐旱,喜砂质壤土,忌水涝,分蘖能力强。夏初为玫瑰的盛花期,花团锦簇,观赏价值高,部分耐寒品种花期可延长至秋季。玫瑰栽培种有冷香玫瑰、多季玫瑰等,常用于城市绿化、公园景观及节日装饰。

  资料来源:沈阳市城管执法局

沈阳辽中区马三家子村去年玫瑰产值超3000万元——

致富花开产业兴

人民日报记者 刘佳华

秋日午后,走进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六间房镇马三家子村的温室大棚,浓郁的玫瑰花香扑面而来。棚内,齐腰高的种植槽整齐排列,其中不见泥土,株株娇艳欲滴的玫瑰植根于环保基质中,在阳光沐浴下热烈绽放。

  大棚内外,农户们正在忙碌。他们穿梭于种植槽间,采摘下鲜玫瑰后,就送到大棚旁的包装房内。20枝玫瑰被包装成一把,放在水桶中保鲜,等待由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这边是‘高原红’,那边是‘洛神’,里面还有‘爱莎’‘海洋之歌’……今年已经采收了2万多枝了。”大棚里,47岁的农户李红林介绍,“相比传统种植,无土栽培的玫瑰根系更发达,水肥吸收率更高,产量增加30%以上,而且花期调控更精准,售价比以前提高了三成。”

  辽中区特产辽中玫瑰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马三家子村则是辽中玫瑰的主产地之一。目前,村里131户村民从事玫瑰种植,拥有温室大棚313座,去年玫瑰产值超3000万元。

  “辽中有种植玫瑰的传统,我们村的玫瑰产业发展较早。”村党总支书记韩朋说,之前受限于种植分散、技术落后,村民种植的玫瑰易受病虫害和气候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合作社,将零散花农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又请来专家帮助村里提升种植技术。

  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马策就是专家之一。他在详细调研后,为马三家子村量身定制了玫瑰栽培方案,应用无土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延长花期。如今,现代化温室大棚盖了起来,温控放风、保湿浇水、监控施肥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今年玫瑰定植以来,马策带领的团队至少每周来村里一次,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技术升级的同时,玫瑰产业链正不断延伸。近年来,马三家子村积极探索“农业+文旅+加工”的三产融合路径,联合周边村庄,建设露地玫瑰花海300亩,还种植食用玫瑰,开发玫瑰酒、玫瑰饼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以及玫瑰主题文创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与消费市场紧密对接。

  玫瑰花建成产业链,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户。李红林说,在合作社工作每天可以收入100元,家里还有5座玫瑰大棚,去年收入15万元。“我打算在自家大棚也用上无土栽培,品种更新换代,收入能更多!”李红林说。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产值,加大直播带货力度,让这美丽的沈阳市花真正成为大伙儿的致富花。”韩朋说。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10.30 第11版

人民日报记者 胡婧怡

版面责编:纪雅林、管璇悦、郭玥

版式设计:张芳曼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娄霄霄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incentive-icons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平台,账号由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运营
16309文章数 256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