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报》10月27日刊登文章,标题为《“海燕”的量产为何给西方泼了一盆冷水》,作者是阿列克谢·列昂科夫。编译如下:
俄罗斯“海燕”战略巡航导弹最初由普京总统于2018年公布。自那时起已过去了七年,许多西方人认为这种导弹仅存在于纸面上。最终,有关该导弹已顺利通过测试并投入量产的声明给西方专家浇了“一盆冷水”。
“海燕”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核动力导弹。也就是说,它发射后可在空中无限期待命,然后根据指令绕过敌方防空和反导阵地所在区域攻击目标。这种导弹在目前乃至可预见的未来都是无法被拦截的。美国没有能力在本国所有边境地区部署反导系统。而且,一旦发生全球冲突,这些反导系统也可能被摧毁。此外,这种导弹还可搭载核弹头。
“海燕”已被称为“复仇利器”或“末日武器”。也就是说,它能确保在爆发全球冲突的情况下击中目标,可用于摧毁敌方关键的民用和军事基础设施。这种导弹能在极低空飞行且具备空中机动能力,因此能有效突破防空和反导系统。西方专家认为,“海燕”的出现将打破现有战略平衡并成为针对美国和北约的重要威慑因素。
可以推断,这种导弹也能携带常规弹头并成为对“战斧”巡航导弹被部署在欧洲或乌克兰的回应。此外,“海燕”的投产也将成为俄方在俄美有关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中的重要筹码。
也就是说,如果《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得到延长,作为核弹头载具的“海燕”的产量将受到该条约的管辖。如果该条约得不到延长,俄罗斯将根据确保自身国家安全的需要确定该导弹的产量。
笔者认为,“海燕”导弹核弹头当量将至少为5万吨。
另据德国《商报》网站10月2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表示,“海燕”巡航导弹作为一种“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独一无二的武器”,已成功通过测试。挪威军事情报机构27日证实了此次测试。
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称,“海燕”导弹在21日测试期间飞行了14000公里,在空中停留约15小时。该导弹采用核动力,因此射程近乎无限。其飞行轨迹难以预测,飞行高度较低,因而非常难以拦截。
正如普京所说,此次测试传达出的信息是,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俄罗斯永远不会屈服于西方的压力。
美国空军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在一份报告中称“海燕”为“独特的武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款武器没有弱点。核反应堆可能是“海燕”的弱点之一,它对空气湿度变化、降水、风速波动以及冰雹和灰尘等环境因素非常敏感。
据英美安全情报协会估计,发动机排出的空气温度非常高,足以熔化大多数传统的金属反应堆材料;可能作为替代的陶瓷材料又太脆。如果飞行过程中反应堆发生故障,导弹坠毁,就可能导致大面积污染——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俄罗斯领土上。
此外,“海燕”虽然可以低空飞行数天,但一些专家指出,由于达不到高超音速,“海燕”在空中停留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受到攻击。
最终的问题在于,“海燕”导弹与常规系统相比到底具有多大优势。或许,俄罗斯更愿意将其作为一种威慑西方的手段。
俄罗斯还在研发其他新型核武器系统,例如“波塞冬”无人潜航器以及“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编译/刘洋 钟思睿)
原标题:《外媒:俄罗斯“海燕”导弹量产给西方“泼冷水”》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