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柬埔寨的悔过书:211研究生为爱出轨,最终人财两空

分享至

张帆收到那个从柬埔寨寄来的国际快递时,心里充满了困惑。

妻子林薇已经“离家出走”一个月了,杳无音信,怎么会突然从柬埔寨寄来东西?

他撕开包裹,里面只有一封薄薄的信。信封上,是林薇那熟悉的、娟秀的字迹。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颤抖着打开信纸,以为会看到妻子的解释或求助,然而,当信纸上那触目惊心的第一行字映入眼帘时,他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在瞬间崩塌,天旋地转。



01

林薇的人生,前半段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聪慧过人,读书对她来说,似乎是一件毫不费力的事情。

从小学到高中,她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心,一路拿着各种奖状,轻松考入了一所著名的211重点大学。

在大学里,她读的是社会学,一个需要极强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专业。她的世界,是由书籍、理论和数据构建的,理性、清晰、且有条不紊。

在遇到后来的丈夫张帆之前,林薇的本科时光,其实有过一段温暖而纯粹的恋情。那个男孩子,名叫苏阳,是她们中文系的才子。

苏阳和后来的张帆,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男人。他不高,不帅,家境普通,身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功利心和野心。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和写诗。

他对林薇的好,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层面的懂得与陪伴。

林薇熬夜写论文,苏阳会默默地查好所有她需要的参考资料,打印出来,用荧光笔划好重点,再悄悄放在她的书桌上。

林薇在学术上有了新的见解,会第一时间冲去找苏阳。他或许听不懂她那些复杂的社会学模型,但他会非常有耐心地听她讲完,然后,用他诗人的眼光,给出一些天马行空却又充满灵气的回应,总能让她茅塞顿开。

他从不送她昂贵的礼物,却会记得她在冬天容易手脚冰凉,亲手为她熬制一大罐红糖姜茶。

他会在她读完一本深奥的理论书、眉头紧锁时,递上一本轻松的诗集,说:“让你的大脑也休息一下。”

在苏阳身边,林薇是完全放松的。她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去计算得失。

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社会学观点,在图书馆里辩论一个下午;也可以在学校的草坪上,躺着看一下午的云,什么话都不说。

那是一种灵魂上的契合,安稳而妥帖。

林薇也曾以为,自己会和苏阳这样,安安稳稳地走下去,毕业,当老师,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知足常乐的生活。

然而,当她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读研,而苏阳选择回到家乡小城当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时,他们之间的裂痕,开始出现了。

在研究生院,林薇遇到了商学院的张帆。

张帆像一道强烈的光,闯进了她平静的世界。他英俊、自信,对未来充满了野心和规划。

他带她去参加各种高端的商业论坛,见识那些她只在财经杂志上看到过的商界大鳄。他向她描绘着上市、融资、财富自由的宏伟蓝图。

张帆也欣赏林薇,但他欣赏的,更多的是她的“价值”。他会惊叹于她对商业模式的精准分析,会利用她的智慧去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

他会说:“林薇,你这么聪明,不该一辈子待在象牙塔里。我们联手,一定能创造一个商业帝国。”

在张帆描绘的那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面前,苏阳所能给予的安稳和诗意,显得那么的“平淡”和“没有前途”。

林薇的内心,开始动摇了。她是一个习惯了用逻辑和模型去计算“最优解”的人。她反复比较,觉得和张帆在一起,人生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最终,她向苏阳提出了分手。

苏阳没有纠缠,只是深深地看了她很久,说了一句:“薇薇,我只是希望你记得,人生的幸福,是算不出来的。”

当时的林薇,对此不屑一顾。她认为,那是弱者对现实的妥协。

她带着一种近乎决绝的骄傲,转身投入了张帆的怀抱,并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去辅佐他,成就他。

她以为,自己做出了最理性的、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02

然而,生活,从来都不是一道可以被精确计算的数学题。

当张帆的事业越来越成功,他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他不再是那个会兴致勃勃地和她讨论用户画像、分析竞争对手的创业伙伴。他成了别人口中的“张总”,一个被无尽的会议、应酬和商务旅行填满了所有时间的成功人士。

他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表面。

他会给她一张没有额度上限的信用卡,说:“喜欢什么就买,别替我省钱。”

他会在纪念日,让秘书订好最贵的餐厅,送来最新款的珠宝,然后,在饭桌上,接听一个又一个的工作电话。

他会在深夜一身疲惫地回到家,对她所有的关心和问候,都只用“嗯”、“知道了”、“我很累”来回应。

他没有出轨,没有恶语相向,他只是……变得越来越“忙”。

这种忙碌,像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他们夫妻之间。林薇感觉自己,被隔绝在了丈夫的世界之外。

她引以为傲的智慧,在这个家里,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她想跟他聊聊自己新读的一本书,他会不耐烦地打断她:“说这些有什么用?能帮我签下合同吗?”

她想跟他分析一下公司最近的战略风险,他会笑着拍拍她的头,像安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这些事你就别操心了,有专业团队呢。你在家享福就好。”

“享福”,这两个字,像针一样,刺痛了林薇。

她感觉自己,从一个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一个被圈养起来的、昂贵的宠物。她的价值,似乎只剩下“张帆的妻子”这个标签。

这种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和精神上的无边空虚,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她一个211毕业的高材生,一个曾经习惯了用头脑解决所有问题的人,第一次发现,面对婚姻里的冷暴力,她所有的理论和模型,都失灵了。

她迫切地需要一个出口,一个能证明自己价值、能重新夺回丈夫注意力的“方法”。

03

就在这时,高明出现了。

林薇是在一个线上读书会的社群里,认识高明的。

那段时间,她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重新开始捡起了一些专业书籍,并加入了一些线上社群,试图寻找一些精神上的共鸣。



高明的网名,叫“灵魂摆渡人”。他的个人简介里写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家。

他在群里很活跃,发言总是一针见血,对各种情感问题的剖析,显得专业又深刻。

林薇很快就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并尝试着在私下里,向他请教一些关于婚姻困境的问题。

高明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耐心。

他认真地倾听了林薇所有的苦恼,并且,与张帆的敷衍不同,他对林薇的智慧和分析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赞美。

“林薇女士,您是我见过最理性的求助者。”高明在语音里,声音温和而充满磁性,“您的问题,不在于您不够好,而在于您的丈夫,已经习惯了您的优秀,并把它当成了理所当然。他已经进入了情感的‘倦怠期’。”

“倦怠期”这个词,让林薇找到了共鸣。

高明像一个最顶级的猎手,精准地捕捉到了林薇的每一个痛点。他肯定她的价值,同情她的遭遇,并用各种专业的心理学术语,为她的婚姻,做了一场详尽的“病理分析”。

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高明成了林薇唯一的、可以倾诉的“灵魂知己”。她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依赖。

她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能“看懂”她的人。

她把自己所有的困惑,都摊开在了高明面前:“高老师,我到底该怎么办?我不想离婚,我还爱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重新像以前那样,看到我,重视我?”

电话那头,高明沉默了片刻。

然后,他用一种极其严肃和专业的口吻,说:“办法,是有的。但这需要您有极大的勇气,用一种……非常规的,甚至有些冒险的‘休克疗法’,来刺激他麻木的神经。”

04

高明为林薇设计的“休克疗法”,听起来疯狂,却又被他用一套严谨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包装得无懈可击。

“张帆先生这样的成功男性,他们的核心心理需求,是‘掌控感’和‘征服欲’。”高明循循善诱地分析道,“您对他太好了,太百依百顺了,这让他失去了征服的欲望,也让他觉得一切尽在掌控,所以才会倦怠。”

“所以,我们必须打破他的这种掌控感。我们要制造一场‘可控的危机’,让他体会到‘失去’的恐惧。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一件珍贵的物品时,他才会重新发现这件物品的价值。”

林薇被这套理论,彻底说服了。这听起来,就像一个她熟悉的、可以被操作的社会学实验。

“具体……要怎么做?”她问。

“很简单。”高明说,“我们要让他相信,你‘出轨’了。”

林薇大惊失色:“这怎么可以!”

“您先别激动,听我说完。”高明的声音依旧沉稳,“是‘假装’出轨。我们要共同导演一出戏。而我,愿意为了帮助您,扮演那个不存在的‘第三者’。”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高明为她描绘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剧本”。

第一步,制造证据。他会让林薇故意在家里留下一些“线索”,比如一张陌生的电影票,一条暧昧的微信聊天记录(由高明发给她),让她在接电话时,表现出躲闪和不自然。

第二步,情感升温。他会以“情感咨询”的名义,约林薇见面,并故意在一些可能会被张帆朋友看到的场合出现,制造“约会”的假象。

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私奔。

“我最近正好在柬埔寨有一个文化交流项目。”高明说,“到时候,您就以‘为爱走天涯’的名义,飞到柬埔寨来找我。您想,一个211毕业的研究生,为了一个男人,抛夫弃子,远走异国。这对您丈夫的冲击,该有多

大?”

“等您到了柬埔寨,我们就进入计划的最后一步。您给他写一封‘悔过书’,信里,您要痛陈自己的‘罪行’,表达自己的悔恨,并告诉他,您发现自己最爱的人还是他,但一切都晚了。”

“这封信,会成为压垮他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会在巨大的震惊、愤怒和即将失去你的恐惧中,彻底醒悟。到那时,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来柬埔-寨找您,求您回家。而您,就掌握了这段关系里,绝对的主动权。”

这个计划,听起来天衣无缝,每一步都踩在了林薇的知识盲区和情感痛点上。

她被“拯救婚姻”的渴望,冲昏了头脑。

她一个高学历的研究生,竟然没有去思考这个计划里最基本的风险,没有去核实高明所谓的“项目”和身份。

她只觉得,这是一个聪明的、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她答应了。她以为自己是这场游戏的导演,却不知道,自己从一开始,就是那只一步步走进陷阱的猎物。

05

林薇按照“剧本”,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她笨拙地制造着各种“出轨”的假象,内心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和对未来的期待。

张帆确实察觉到了她的反常,但他并没有像高明预测的那样,表现出嫉妒和紧张。他只是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忙碌了。

林薇把这一切,都理解为丈夫“暴风雨前的宁静”,是在用冷漠来掩饰内心的波澜。

一个月后,时机“成熟”了。

林薇按照高明的指示,留下了一封决绝的“分手信”,并从联名账户里,转走了五十万。

高明说,这笔钱,是为了让“私奔”显得更真实,等计划成功后,会分文不少地还给她。

然后,她登上了飞往柬埔寨的飞机。

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林薇的心里,充满了忐忑和激动。她想象着,当张帆看到信,发现钱不见了,发现自己真的“消失”了,他会是怎样的心急如焚。

然而,当她走出机场,看到的,不是高明温文尔雅的笑脸,而是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和两个眼神不善的陌生男人。

高明也在车上,但他脸上的温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冰冷的、看猎物的眼神。

“高老师……”林薇感到了不对劲。

“上车。”高明的语气,不容置喙。

车子没有开往市区的酒店,而是一路颠簸,开向了偏僻的郊外,最后,停在了一栋被高墙围起来的、破败的院子里。

林薇被推进一间昏暗的房间,她的护照、手机和所有的钱,都被收走了。

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明白,自己掉进了一个多么可怕的陷阱。这里没有什么文化交流项目,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为什么?”她崩溃地质问高明。

高明冷笑了一声,说:“为什么?就因为你这样自作聪明的女人,最好骗。你以为你在算计生活,其实,是生活在算计你。”

接下来的几天,是林薇一生的噩梦。

她被囚禁在这个院子里,被迫按照高明的要求,给她丈夫张帆,写那封所谓的“悔过书”。

高明拿着一根棍子,站在她旁边,逼着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信的内容,极尽羞辱和背叛,把她塑造成了一个水性杨花、贪得无厌的恶毒女人。

写完后,高明拿过信,看了看,似乎还觉得不够,他又阴冷地笑着,说:“最后,再加一句话,就当是你送给你丈夫的,最后一份‘礼物’。”

林薇不知道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她只是一个提线木偶,在巨大的恐惧中,机械地,写下了那罪恶的最后一行字。

信,被寄了出去。

而林薇,则被关进了更深的小黑屋。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她只知道,自己人财两空,也彻底失去了那个,她本想用尽一生去爱的男人。

与此同时,国内。

张帆颤抖着打开那封信,熟悉的娟秀字迹映入眼帘,可第一行字的内容,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太阳穴上。

信上写着:“张帆,我走了,带着那个你以为早已不存在的秘密。你还记得吗?五年前,在郊外那条漆黑的国道上,被你开车撞到的那个人……”

06

张帆的血液,在那一刻仿佛凝固了。

五年前,郊外,国道,车祸……

那个被他深埋在记忆最深处、每晚都会在梦魇中重现的场景,就这样被一封来自异国他乡的信,血淋淋地撕开。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