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许出乎你的意料

0
分享至

说起古代帝王的排场,那真是皇权至上。活着的时候要锦衣玉食,死了以后也得风风光光。

可问题是,这种风光,往往是踩着别人命堆起来的。活人陪葬,说得好听点是“随葬人”,说得直白点,就是活埋。

别看现在我们说得轻巧,千百年前,真有人被关进墓室,眼睁睁看着墓门被封死,黑暗、憋闷、绝望,一步步吞噬身体和意志。

有人坚持十几天,有人几天便没了气息,到底能活多久?这可不是拍影视剧,靠的是空间、空气,还有那点点运气。



殉葬制度不光血腥,还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有的陪葬者是后宫妃嫔,有的是工匠奴仆,有的甚至是战俘。

这些人进了墓穴,命就不再是自己的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让人背后一凉的话题:那些被活埋的人,到底能撑多久?

墓室里的“空气账本”,怎么算都亏

别看帝王的陵墓盖得一个比一个大,可再大也不是活人住的地儿。门一封,变成密闭空间,空气这一项就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



密闭空间能储存空气量是有限的,300 平方米墓室若高度为 3 米,体积仅 900 立方米(90 万升)。

听起来不小,但真关进去上百号人,那空气压根儿不够分。按学者们的估算,如果一百个人一起被封进去,理论上能撑个五天,可这是理想状态。

现实可比实验残酷多了,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呼吸会加快,心跳会飙升,耗氧量是平时的几倍。再加上墓室里的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一点点升高,人很快就会昏厥。

有研究指出,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 5% 时人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达 10% 时会迅速昏迷;超过 20% 则可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而且,墓室里不可能只有人。要是陪葬的还有马匹、狗、家具、金银器,那占的空间和耗的氧气就更多。

几天下来,空气被抢光,活人也就变成了死人。

历史书里记录过一些极端的案例,春秋时期某位诸侯给女儿下葬,殉葬人数多达百人。

墓门封死四天后,还能听到里面的哀嚎声。有人猜测,那里面可能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听着瘆人,但也反映出一个事实:死得慢,不一定是好事。

有命陪葬,没命公平:身份决定生死方式

说到殉葬,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帝王妃子跟着下葬,其实远不止这些。



从奴仆、战俘到工匠、乐师,几乎所有阶层的人,都可能沦为陪葬者。而不同身份的殉葬方式,也大不一样。

皇帝的妃子,很多时候是活着被送进墓里的。

朱元璋驾崩时,四十余名妃嫔被灌毒酒后送入孝陵。但《彤史拾遗记》记载的"宫人十数人"未被赐死,这些幸存者在墓穴中经历了更漫长的死亡过程。
根据墓室结构推算,其内部容积约150立方米,18人同时存活时,氧气将在12小时内耗尽。
考古人员在孝陵周边发现的13具女性骸骨,还在她们身上发现了明显的挣扎痕迹,有人指甲都掰断了,墓壁上还有抓痕,经鉴定死亡时间相差不超过4小时,印证了这种集体窒息的场景。

即便是干活的工匠,都没有那么一丝“翻盘”的可能。帝王陵墓多采用 “封门石 + 铁水浇筑” 的密封方式,工匠难以预留逃生通道。



战俘的命运就更惨,早期的商代,流行“羌祭”,也就是把战俘肢解后陪葬。到了周代,开始用木俑代替人,这才算是人道了一点。

这种变化,表面上看是技术进步,背后其实是文明意识的觉醒。

但即便到了明清,活人殉葬依旧存在。虽然数量少了,形式也变了,但“制度性活埋”仍然时不时冒出来,就像一根旧社会的尾巴,甩也甩不掉。

从皇家规矩到人道觉醒,殉葬制度的退场

活人陪葬这种事,说白了就是封建权力的极端表现。但再强的制度,终究也挡不住人心的觉醒。



明英宗在位时,亲自下了一道遗诏,废除殉葬。他的母亲出身宫女,这让他对宫中女性的命运格外敏感。

正是这种共情,成了推动制度转折的关键一步。从那以后,明清两代殉葬逐渐减少,到了清末,基本已经不见了。

中国不是唯一一个经历殉葬风潮的国家,印度曾有“萨蒂制度”,寡妇要跟丈夫一起火化;美洲玛雅文明也搞人祭。

后来,随着启蒙思想传播,人权意识觉醒,全球范围内,这些制度都被逐步废除。

如今的中国,早已是文明法治社会。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古墓时,往往会专门为殉葬者设纪念墙,不再只记得帝王的丰功伟绩,也开始为那些无名死者发声。



比如兵马俑博物馆,就设立了殉葬者纪念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沉默的牺牲。

复旦大学的团队通过DNA复原技术,重建了部分殉葬者的面貌。曾经的“陪葬品”,有了自己的名字、面孔和故事。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个体尊严的还原。

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也把殉葬制度作为批判性案例进行讲解。目的不是渲染恐怖,是让年轻一代知道,文明的进步就是从尊重生命开始的。

中国还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伦理公约》,明确反对美化殉葬行为。

这说明,我们不仅在反思历史,也在为全球文化遗产的未来出谋划策。



古墓深处的回音,今人听见了吗?

几千年前,那些活人被推进墓穴时,或许从没想过,几千年后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存在。可今天,我们确实听见了那段被尘土掩埋的历史。

殉葬制度的确曾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不该成为文明的骄傲。

对它的研究,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为了重演,而是为了警醒。每一段沉重的历史,都是文明成长的脚印。

从幽暗墓道到博物馆展柜,从帝王命令到公民教育,历史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而那些陪葬者的悲剧,也早已转化为文明前行的动力。



今天我们站在阳光下,能坦然地说出“活人陪葬”的残酷,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时代。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是铭记与反思。

这,就是文明的回响,也是未来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嫁50亿富豪,抛弃恩爱5年的周一围,如今她成了内娱最大的笑话

为嫁50亿富豪,抛弃恩爱5年的周一围,如今她成了内娱最大的笑话

春序娱乐
2025-10-07 10:46:56
别被“参谋次长”的“次”给骗了,吴石这个级别,高度你想不到

别被“参谋次长”的“次”给骗了,吴石这个级别,高度你想不到

云霄纪史观
2025-10-30 09:28:39
社保的石头 韩国已经摸过了

社保的石头 韩国已经摸过了

卢诗翰
2025-08-13 21:58:51
又被小米投诉了!远离雷军,保命要紧

又被小米投诉了!远离雷军,保命要紧

公子麦少
2025-11-01 22:57:15
活塞主帅谈杜伦生涯新高:统治级的表现 他打得太棒了

活塞主帅谈杜伦生涯新高:统治级的表现 他打得太棒了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2 14:51:03
女子跑去玉米地约会,农户晒出现场照片:纸巾扔了一地

女子跑去玉米地约会,农户晒出现场照片:纸巾扔了一地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0-29 08:37:15
抢救无效!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抢救无效!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小椰的奶奶
2025-11-02 12:08:58
日本小哥用“世上最黑涂料”把自己和房间全涂了一遍,然后...

日本小哥用“世上最黑涂料”把自己和房间全涂了一遍,然后...

最黑科技
2025-10-15 22:26:11
“半夜吓得一激灵!”网友反映iPhone半夜会自动拨号给陌生人,怎么回事?

“半夜吓得一激灵!”网友反映iPhone半夜会自动拨号给陌生人,怎么回事?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0-31 15:48:31
上海地铁回应“一老年乘客强坐女乘客腿上”

上海地铁回应“一老年乘客强坐女乘客腿上”

大象新闻
2025-11-01 19:22:05
美上将:最让人担忧的不是沈飞成飞六代机,而是其恐怖的生产速度

美上将:最让人担忧的不是沈飞成飞六代机,而是其恐怖的生产速度

荐史
2025-11-01 17:24:32
闺蜜让我当心男友,我婚前把房子卖了,婚后第3天婆婆露出真面目

闺蜜让我当心男友,我婚前把房子卖了,婚后第3天婆婆露出真面目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0-12 18:26:37
伊朗政局生变?前总统政变未遂或遭极刑

伊朗政局生变?前总统政变未遂或遭极刑

牛锅巴小钒
2025-11-01 10:41:16
放弃三千万欧年薪!尤文白捡大便宜,锁定昔日巨星中场,意甲变天

放弃三千万欧年薪!尤文白捡大便宜,锁定昔日巨星中场,意甲变天

祥谈体育
2025-11-02 11:34:03
首发3场得分上双!火箭队变阵成功?求快不求高,乌度卡反应迅速

首发3场得分上双!火箭队变阵成功?求快不求高,乌度卡反应迅速

熊哥爱篮球
2025-11-02 14:13:29
民宿成了中国游客的“隐秘交易所”:日本风俗女坦言,“中国客人很大方小费给的多”。

民宿成了中国游客的“隐秘交易所”:日本风俗女坦言,“中国客人很大方小费给的多”。

日本物语
2025-10-13 21:15:04
这才是美军机坠海的真正原因?特朗普不再遮掩,中方在等求助信号

这才是美军机坠海的真正原因?特朗普不再遮掩,中方在等求助信号

林子说事
2025-11-01 05:01:50
表面上是有钱人,实际全是伪豪门,求求这5个男人别再装了

表面上是有钱人,实际全是伪豪门,求求这5个男人别再装了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0-22 00:22:04
日本打响稀土突围战!澳矿首供重稀土,中国独霸时代要结束?

日本打响稀土突围战!澳矿首供重稀土,中国独霸时代要结束?

王二哥老搞笑
2025-11-02 00:11:39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会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会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

朔方瞭望
2025-11-02 10:04:34
2025-11-02 15:04:49
扶苏聊历史 incentive-icons
扶苏聊历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4614文章数 576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我的世界》销量突破35亿份 Java版取消代码混淆

数码要闻

小米 REDMI 产品经理笋寸:RGB 一定是屏幕趋势

手机要闻

售价6000元以上卖的最好的10款手机,小米上榜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