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735平方公里,不足北京朝阳区的一半大小;没有石油、没有矿产,连淡水都要靠进口。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国”,人均GDP却飙到8.4万美元,常年稳居全球前三。
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个国家每35个人里就有1个靠中国吃饭,每年从中国身上赚走百亿美元,转头却把美军请到家门口,盯着中国的货轮和航线不放。
一边是“衣食父母”,一边是“设防对象”,新加坡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平衡术”,到底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算计?
![]()
中国如何撑起新加坡的半壁江山?
马六甲海峡的地图一摊开,就知道新加坡有多幸运,这条连接印度洋和南海的航道,是全球贸易的“主动脉”,每年10万艘船舶穿梭其中,货物量是苏伊士运河的三倍。
而新加坡刚好卡在海峡最窄的“嗓子眼”,相当于握住了全球海运的“开关”。
不管是欧洲的奢侈品、中东的石油,还是中国的工业品,想从亚洲通往西方,大多要经过这里“打卡缴费”。
![]()
但光有地理位置不够,真正让新加坡赚得盆满钵满的,是中国这个“超级客户”。
2024年新加坡处理了4112.4万标箱的货物,90%都是转口贸易,其中超一半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从义乌的小商品到深圳的电子产品,从广州的家具到青岛的机械设备,这些货物要运往欧洲、非洲,都得先在新加坡卸货、分拣、再装船,每一次中转,新加坡就能坐收一笔转口费。
更别提穿越马六甲的船只里,60%都挂着中国旗,这些船只要么交过路钱,要么停靠补给,光这两项收入就撑起了新加坡海运业的半壁江山。
![]()
燃油生意更是一本万利,新加坡自己不产一滴石油,却建了世界最先进的炼油厂和地下储油库,油价比周边国家高出一截,年销量却能达到5492万吨,占全球六分之一。
为啥船主们愿意当“冤大头”?因为中国80%的石油进口都要走马六甲海峡,这些巨轮长途跋涉,必须在这里加油续航,新加坡相当于垄断了“海上加油站”的生意。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还是新加坡成品油的最大供应方,2022年就出口了887万吨汽油、柴油到新加坡,相当于中国先把油卖给新加坡
再看着新加坡高价卖给中国的船,这波“中间商赚差价”玩得炉火纯青。
![]()
除了贸易和航运,中国的富豪和企业更是“送钱上门”。
高瓴资本的张磊、红杉资本的沈南鹏、马云的妻子张瑛,这些华人富豪要么移民新加坡,要么在当地买豪宅、设基金。
爱奇艺、SHEIN、TikTok把全球总部迁过去,华为也要建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些资本和产业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还有大量就业岗位,直接推高了新加坡的经济水平。
数据显示,马六甲海峡相关的中国业务,直接养活了17万新加坡人,相当于每35个新加坡人里就有一个靠中国吃饭,说中国是新加坡的“衣食父母”毫不夸张。
![]()
靠中国赚钱,为何要请美军“站岗”?
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却把“防着中国”刻进了骨子里,新加坡的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没有战略纵深,连军队训练都要借其他国家的场地,这种先天的安全感缺失,让它把“依附强者”当成了生存法则,而它选中的“靠山”就是美国。
1990年,新加坡主动和美国签署军事合作备忘录,把樟宜海军基地拿出来给美军用。
![]()
要知道樟宜基地是亚洲最先进的海军基地之一,能停靠航母和核潜艇,美军在这里常年驻扎着第73特遣部队,还部署了侦察机,专门监控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动向。
名义上是“维护地区安全”,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美军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防范中国。
中国的货轮什么时候过海峡、运的什么货、航线怎么走,美军都能实时掌握,相当于在马六甲海峡装了个“流动摄像头”。
![]()
更讽刺的是,供养这些美军的钱,追根溯源大多来自中国,新加坡每年在军事基地维护、外军合作上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这些钱恰恰来自中国货轮的转口费、加油费。
相当于中国先给新加坡“发工资”,新加坡再用这笔钱请美军来“盯着”中国,这种“拿中国的钱养美国的兵”的操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新加坡之所以这么做,还有一层“去华化”的考量,因为华人占新加坡人口的74%,西方一直把它当成“华人代理人”,这让新加坡坐立难安。
![]()
为了撇清和中国的关系,它刻意推行多元化政策,强化英语教育,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还加强对中国移民的管控。
更过分的是,它还长期和台湾保持军事合作,2016年派往台湾训练的9辆装甲车在香港被扣留,才让这段隐秘的合作曝光。
后来新加坡部长王乙康还在公开场合把台湾和中国、美国并列称为“三个朋友”,明目张胆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
在中美博弈中,新加坡更是放弃了中立,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直言“难以保持中立”,还建立了专门的机制,方便美国调查境内涉及对华半导体贸易的企业。
这意味着当美国想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时,新加坡愿意当“帮手”,总统尚达曼更离谱,跑到华盛顿的IMF年会上建议中国放弃“自给自足”,让中国继续给美西方供应中低端产品,而美西方掌控高端技术。
可他忘了,新加坡自己正在推进“2061淡水自给计划”,想摆脱对马来西亚的供水依赖。
同样是“自给自足”,新加坡做就是未雨绸缪,中国做就是“走向孤立”,这双标玩得实在太溜。
![]()
中国的“PlanB”,让新加坡的红利褪色
面对新加坡的“吃饭砸锅”,中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用一系列实际行动,打破了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也让新加坡的红利开始消退。
最关键的就是北极航线的开通,以前中国货轮从青岛到鹿特丹,走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要41天,现在走北极航线只要18天,时间直接腰斩,运输成本还能降低30%。
更重要的是,这条航线不受地缘政治影响,不用看别人脸色,2024年中国货轮的通行量同比增长了45%,越来越多的货物开始绕开马六甲海峡。
![]()
除了北极航线,中国还在全球布局替代通道,在巴基斯坦,援建的瓜达尔港已经投入使用,中国的石油可以从波斯湾直接运到瓜达尔港,再通过陆路运往中国,完全绕开马六甲。
中泰铁路正在推进,建成后能连接中国和中南半岛,让陆路贸易通道更加顺畅。
中老铁路开通后,东南亚陆路贸易额已经提升了28%;中欧班列和“一带一路”倡议更是让中国的贸易网络遍布全球,不再局限于海洋航道。
这些布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马六甲海峡的中国货轮占比从60%降到了52%,新加坡的转口贸易和燃油生意受到了明显冲击。
![]()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把自己的经济比作“煤矿中的金丝雀”,坦言企业已经开始暂缓投资和招聘,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和关税影响,转口贸易的利润越来越薄。
雪上加霜的是,新加坡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大量富豪和资本的涌入,让这个小国不堪重负,房价一路飙升,政府不得不把外国人购房的额外印花税从30%提高到60%,还规定商住两用房产需要审批。
2024年,新加坡的消费税从8%上调到9%,生活成本进一步提高,过去11年里有9次被评为全球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
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依赖中国的那些行业也开始出现裁员潮,曾经的“红利狂欢”正在慢慢退去。
![]()
更让新加坡头疼的是,它的“平衡术”正在失效,随着美国全球影响力的衰退,已经无法持续提供安全保障,而中国的实力不断提升,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加坡既想维持和中国的贸易利益,又想依附美国的安全保护,这种左右摇摆的立场让它在很多问题上陷入被动。
就像在半导体管制问题上,它想配合美国,却担心得罪中国这个大客户;在南海问题上,它想跟着美国发声,又怕影响自己的航运生意,彻底陷入了两难境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