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那场谈判,终于还是破裂了。原本是希望通过在土耳其举行的会谈,能让边境那点火气降下来,但结果不但没达成什么和平方案,反而被巴基斯坦防长一句话给点燃了火药味。
![]()
从报道看,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这番话是在电视节目上说的,话里一点不绕弯子。他直接点名阿富汗,说他们屡次违背停火协议,是在印度的操控下干事,甚至用了“被新德里控制的木偶”这样的说法。他还强调,如果阿富汗真敢发动袭击,巴方的回应将是“50倍强度”。这种表态在南亚地区可不多见,语气之硬,基本就是撕破脸了。
其实,巴阿之间的矛盾,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两国之间的“杜兰线”是当年英国人拍脑袋画下来的。线一画,普什图族就被一刀两断,一半在阿富汗,一半在巴基斯坦。几十年来,这条边界的合法性一直是个问题,也因此成为冲突的根源之一。阿富汗历届政府都没承认这条线,而巴基斯坦则认为那是正式国界。再加上近年来“巴基斯坦塔利班”活动越来越频繁,很多袭击都被巴方指向阿富汗境内。巴基斯坦认为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在纵容这些组织,给他们提供庇护地、训练营和物资支持。
所以这次谈判的主要目的,就是让阿富汗承诺不再让恐怖组织利用其领土袭击巴方。但阿富汗那边的态度模糊,不给承诺也不否认,还反过来指责巴基斯坦“越界攻击”和“侵犯领空”,结果两边谈着谈着,谈崩了。
![]()
与巴方相比,阿富汗方面倒是低调得很,到目前都没正式回应。根据他们国内媒体的说法,阿富汗代表团认为是巴方提出了“无法接受的要求”,比如要求他们公开宣布巴塔为恐怖组织,并对其采取军事行动,这在阿富汗看来几乎不可能。因为巴塔和阿塔在宗教、族群上都有相当深的渊源。要阿塔政府去打巴塔,就像让兄弟反目,而另一方面,阿富汗也反指巴方侵犯领空、纵容美国无人机飞行,这让他们无法接受停火条款。双方一来一回,谈判自然越谈越僵。
不过,也得说一句,巴基斯坦如今的内外压力确实不小。国内经济不稳、恐怖袭击频发、政治斗争复杂,外部又要同时应对印度和阿富汗两个方向的压力。过去几年,巴基斯坦多次对外释放“想要和平”的信号,但恐袭事件一直没断。尤其是巴塔在边境地区的渗透,让巴军疲于应付。巴方这次情绪爆发,可以说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阿西夫口中的“50倍报复”,未必真是要打仗,但更多像是情绪上的极限表达:一种“别逼我动真格”的警告。
从阿富汗那边看,他们的问题也不少。塔利班政府上台后,国际承认度仍然有限,经济被制裁、财政几乎枯竭。为了稳住内部局势,他们需要展示强硬姿态,不能显得对外“低头”。尤其是面对巴基斯坦这样的邻国,他们很清楚,一旦被贴上“受控制”的标签,塔利班内部的强硬派就会不满,政权稳定也会受威胁。所以这次谈判,阿塔代表团宁可破局,也不愿签下“被动条款”。双方都是骑虎难下,一方怕被袭击继续扩大,一方怕失去面子和自主权。
![]()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关系紧张,但双方都还没真动手。巴军没有发动新一轮边境攻势,阿塔也没派部队越界。说明两国都还在试探,都在等一个转机。问题是,这种“带火的安静”往往最危险,一旦哪边出个意外,就可能引爆连锁反应。比如边防部队的误击、民兵的偷袭,甚至是一场误会,都可能让局势彻底失控。
接下来这场博弈会怎么发展,很难说。从目前的趋势看,短期内双方都不会轻易让步。巴基斯坦要一个明确的安全承诺,而阿富汗不可能轻易接受“被动”条款;阿富汗希望巴方停止越境行动和空袭,但巴方又不可能坐视恐袭。两边的立场都卡得死,没外力介入,很难突破。也许只有当伤亡或者经济压力再大到一定程度,才可能重新坐回谈判桌。
但话说回来,这种对抗,对两国其实都没好处。巴基斯坦现在正艰难维持经济复苏,外资不敢进,通胀高企,还要应对内部的反恐;阿富汗则靠边境贸易维持经济,真打起来,只会让民生更惨。只不过,在民族情绪、宗教认同和外部势力搅动的多重影响下,这些理性声音往往显得微弱。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懂和平的价值,而是根本没得选。
![]()
说到底,未来几周,关键要看两件事:一是阿富汗境内恐怖组织是否继续发动袭击;二是巴方是否会有军事行动迹象。如果都暂时收敛,那说明双方还在给外交留空间。如果哪边再出事,南亚局势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动荡。如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在找一个能下台的方式,毕竟,在这片早已被冲突撕裂的土地上,没人真的想再经历一场新的灾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