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阅读)
⬇️
1985年10月,当《中国消费者报》的创刊号带着油墨香走来,我国消费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四十载春秋流转,《中国消费者报》始终怀揣“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的初心,回应消费者诉求,勇敢撕开虚假宣传的伪装,揭开行业潜规则的面纱,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值此创刊4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的故事”专栏,诚邀与这份报纸共同成长的同路人,分享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记忆。相信这些故事里,有纸张的温度,有文字的力量,更有所有人对消费维权事业的执着坚守。
人物简介
(滑动阅读)
![]()
薛宝君,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消费者协会原秘书长、驻马店市开发区消协原秘书长。
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的最初相遇
源于1997年那场揪心的医疗纠纷
“一次相助”成起点
“一路相伴”逐梦前行
那是一个萧瑟的秋日,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农民曹金星夫妇攥着胸片走进我办公室时,眼睛里还泛着泪光。
片子上7岁女儿曹丹右肺上叶处鸡蛋般大的囊肿十分扎眼,可本该切除病变的手术,竟误切了健康的右肺中叶。这对夫妻带着孩子两度开胸,维权半年却被医院反复推诿……看着夫妻俩奔波半年熬红的眼,那时担任新蔡县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的我,当即受理了投诉。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后综合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
可当时的维权路比想象的要难太多:法院判决赔偿要有医疗事故判定书,医疗事故判定书必须由医疗主管部门出具,医疗主管部门出具医疗事故判定书前必须要由医院先出鉴定意见,可医院就是不出具医疗事故的结论性意见。于是,这起本来事实明显的医疗事故纠纷陷入了僵局。
1997年12月,我抱着一大摞材料找到《中国消费者报》河南记者站。随后几天,《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陪着我一遍遍核对手术记录,帮我梳理成清晰的证据链,又马不停蹄地反馈给报社组织采访报道。没过多久,中国消费者报社用一个整版刊登了小曹丹的遭遇,把医院误切肺叶、夫妻维权受阻的细节公之于众。
新闻报道见报后,在社会上形成了舆论压力,僵持的局面终于松动。最终医院虽未明确承认“医疗事故”,却补偿了小曹丹费用。
小曹丹医疗纠纷的成功处理让我听见了《中国消费者报》的正义之声,看着桌上那版带着温度的《中国消费者报》,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我要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送到更多人身边,让老百姓和全社会知法、懂法,让消费者遇着事有处说、有人帮。
这成了我后来万里维权路的起点,也让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的缘分,从“一次相助”变成“一路相伴”,并最终铸就了我4.3万公里的逐梦骑行。
万里骑行宣传《消法》
《中国消费者报》陪我万里行
经过近两年的规划和筹备,2000年1月1日,我正式开启了“单骑走神州,万里播《消法》”的征程。出发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专程采访我,之后一篇《单骑走神州,万里播〈消法〉》见报后,多地消协主动联系报社对接住宿、提醒路况,报社更开辟“薛宝君维权世纪万里行”专栏,让我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这趟4.3万多公里的行程,每一步都成了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的脚印。
我的万里骑行路线从河南起,一路南下。2000年秋,我刚到安徽叶集,在我的摊位前,一位大爷举着小曹丹事件的剪报问我“买农具被坑如何讨说法”。我指着宣传册上的条款告诉他“找消协,有《消法》给你撑腰”。大爷攥着册子笑得分外踏实——小曹丹医疗纠纷的报道成了消费者认可我的“名片”。
从安徽往湖南、江苏、上海走,从2000年冬到2001年春,每到一地,《中国消费者报》各地记者站总是联系当地工商、消协帮我打通前路。2000年12月在湖南,冻雨打得我浑身发僵,骑到长沙时腿直打哆嗦。时任湖南省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伍作法塞来棉衣,《中国消费者报》湖南记者站记者紧跟着送来一件户外冲锋衣,衣服前后印着“薛宝君3·15维权万里行、中国消费者报伴我行”,红底白字格外醒目。从此以后,这件衣服跟着我走完了剩余的3万多公里行程。
2001年秋在海南文昌,一位阿姨听当地消协说我要来,拿着《中国消费者报》等了我几个小时,咨询我帮她退假化肥。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阿姨拉着我的手说:“报纸上写你能办事,我就信你。”
2001年下半年往西走的路更难,《中国消费者报》的帮扶却从没间断过。在西藏那曲,《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联系当地消协帮我备好抗高反药;在新疆喀什,《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托工商部门协调,监管人员陪着我发放宣传册;在甘肃敦煌,一位老人听消协说我来了,拿着曹丹事件剪报找我帮忙追回保健品商贩骗他的养老钱。临别时,老人硬往我手里塞鸡蛋:“当年看你帮娃维权,就知你是好人。”
2002年3月,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万里播《消法》的最后一站——北京,《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已经在报社门口等我,手里举着当天的《中国消费者报》,1版刊登的《薛宝君:单骑万里播〈消法〉,今日抵京圆初心》看得我热泪盈眶。那一刻,我像流浪的孩子回到了家一样感动而温暖;那一刻,我忽然想起1997年那个深秋——若没有记者的较真、报社的报道,小曹丹的公道可能会永远石沉大海,我也不会有勇气在《中国消费者报》的感召下踏上这趟万里之路。
二十余年初心未变
共同守护和谐秩序
骑行结束,我带着激情更加专注地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消费维权工作岗位上。20多年来,我消费维权的脚步从没停下。2016年,我牵头发起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民间消费维权组织——驻马店市消费维权志愿者协会。《中国消费者报》得知后专程派记者采访,刊登了“从单骑万里到聚众维权,薛宝君的初心没变”的专题报道。
有人问我跑了一辈子维权路累不累?我总指着这些物件笑笑:1997年那场小曹丹的医疗纠纷让我遇见《中国消费者报》、见证正义,2000年到2002年万里骑行路上《中国消费者报》陪我踏遍山河,现在带着志愿者为了消费者的满意和幸福接着奔波,这日子过得比啥都有劲儿。
我始终记得一句话:“生命系于维权”——这不是一句口号,更是我想继续做下去的事。而我理解的维权,从来不是“偏帮一方”,既要为消费者护好“钱袋子”,也会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毕竟公平的消费环境,需要买卖双方共同守护,和谐幸福的社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来守候。
在消费维权战线上工作了30多年痴心不改,万里骑行途中的艰难险阻更是常人难以想象,许多人笑我痴狂,但我一直坚持“消费者幸福满意就是我永远的梦想”!
消费维权 携手同行
“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的故事”
期待您的分享或留言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耿记安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7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