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
2025年10月29日,由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暨科技部人类干细胞库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办,日中未来医学促进会协办的“中日未来医学交流会”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五楼报告厅如期举办。
首先由东北师范大学薛立峰副校长和校友李天然先生进行了大会致辞。薛立峰校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李天然大使提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医学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中日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表示本次交流会是中日加强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体现,意义重大。
![]()
随后,来自日方和中方的11位特邀讲者,在新药研发、智能科技、细胞代谢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罗志伟教授以“智能科技发展与未来健康社会建设”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总结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未来健康领域的重要意义;日本持田制药株式会社的林孔华教授介绍了治疗软骨损伤的再生医学产品开发成果,尤其是第三代人工软骨在治疗膝骨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优越性;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蔡晓蕊教授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详细解析了Samd9L变异介导的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日本大阪大学的刘克洋副教授详细介绍了日本再生医学的发展和未来,以及目前日本和中国之间在医药领域的合作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日本京都大学的赵弘毅博士分享了基于空间转录组学解释远程癌症影响下肝脏的组织异质性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福建师范大学陈骐教授以“DNA甲基化药物重塑肿瘤微环境”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详细介绍了内源性第二信使cGAMP分子及其合成酶cGAS信号通路在癌症和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干预此途径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东北师范大学的赵永云研究员就“基于核酸适配体来开发核酸药物和生物传感器”进行了精彩报告,分享了核酸药物研发的最新成果和核酸及蛋白质实时监测新技术;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杨研究员分享了氧化还原平衡相关的氨基酸代谢调控在铁死亡相关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的田苗苗副教授进行了题为“细胞代谢整合表观遗传修饰调控i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学术报告,阐述了免疫失衡在炎症性肠病和银屑病等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干预措施;东北师范大学的鲍永利教授介绍了干细胞干性维持关键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成果,分享了关于药靶筛选鉴定的具体思路以及对所遇到的难点和困境的深入思考;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淑跃副教授介绍了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促进房颤发生的机制。
![]()
期间,东北师范大学魏民副校长还与来自日本的专家、学者就下一步开展再生医学领域的共同科研课题、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深入交换意见,双方确定明年下半年双方将共同举办第二次中日再生医学交流会。会后,主办单位与日中未来医学促进会及相关专家举行了科研合作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合作迈出坚实一步。
最后,东北师范大学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日中未来医学促进会的各位老师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日未来医学的发展。
![]()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未来医学领域的中日专家学者搭建了一座桥梁,促进了彼此间的深入了解与广泛交流,同时也为青年学术新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及展示舞台,势必将推动中日双方未来进一步的科研协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