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首相斯塔默喊 “不被吓倒”,更像演给美国看的戏码,中方的回应则戳破了这场闹剧的本质 —— 这件事从来不是谁 “施压” 谁,而是英国该履行的国际义务被政治算计拖成了烂摊子。中国从二零一八年买下这块地到现在 7 年过去,新使馆审批还在 “打转”,斯塔默的强硬表态,不过是给自家的 “失信” 找遮羞布。
![]()
我们先把事情德来龙去脉理清楚:中方二零一八年花 2.55 亿英镑买下伦敦皇家铸币厂旧址,设计方案请英国建筑师操刀,还特意降低 12% 高度适配周边风貌,连英方安全部门三轮初审都过了。按《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东道国给使馆建设提供便利是基本义务,可英方一会拿 “公众意见” 当借口,一会炒 “间谍风险” 冷饭,硬生生把常规审批拖成了政治拉锯战。
斯塔默说 “不会被吓倒”,可真正给他施压的从来不是中国。美国早把这事当成了拿捏英国的筹码:特朗普直接敦促他拒批项目,白宫还拿英美贸易协议要挟,放话 “不阻止就保留情报共享”,甚至威胁对英国钢铁加征 50% 关税。英媒看得明白,这座使馆早成了英美谈判的焦点,斯塔默所谓的 “抗压”,其实是在给美国递投名状 —— 毕竟比起中国的不满,他更怕得罪跨大西洋盟友。
更讽刺的是斯塔默的 “双重标准”。一边拖着中方项目,却又催着中国赶紧批英驻华使馆翻修;一边说 “对华政策不变”,一边跟着美国制裁 11 家中国企业,还莫名其妙让中国停买俄罗斯石油。这种 “既要合作赚钱,又要跟着反华” 的操作,把英国的摇摆心态暴露无遗:二零二四年中英贸易额达 1180 亿美元,英国 82% 的稀土、65% 的新能源汽车部件都靠中国,真把关系搞僵了,受损的是自家经济。
中方的回应其实是说到了点子上:“强烈不满” 是对 7 年拖延的态度,“敦促尽快批准” 是对国际法义务的重申,而 “双方相向而行” 则是给英国留的台阶。要知道中方早把姿态做足了:方案改了 5 次,还主动开放细节供核查,就算审批停滞了,还配合推进英方在华的项目。现在的僵局,完全是英方被美国绑着走的结果,跟 “中国施压” 压根不沾边。
斯塔默心里果真明白拖延的代价有多高吗?在外交上,中方完全能对等暂缓英驻华使馆审批,让英国在华领事服务卡壳;在经济上,伦敦金融城已经预警,政治操弄可能让中英贸易额降 15%,中国在英新能源的 23% 投资也可能转去法德。更丢人的是国际形象,向来标榜 “契约精神” 的英国,连 7 年前的承诺都兑现不了,难怪联合国前秘书长都质疑这会动摇多边外交根基。
说到底,斯塔默的 “强硬” 就是场自欺欺人的表演。中国要的从来不是谁的 “屈服”,而是按规则办事的公平;英国真正该对抗的也不是莫须有的 “压力”,而是被美国牵着鼻子走的被动。二零二五年 12 月的审批大限越来越近,要是英方还拎不清,继续把使馆项目当博弈筹码,最后只会既丢了信誉,又伤了利益。
中方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合作共赢得靠诚意,耍小聪明没用。斯塔默与其对着镜头喊口号,不如好好算算这笔账 —— 是跟美国站在一起丢实惠,还是按国际法办事护合作?答案其实早写在了 7 年的拖延史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