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湛江硇洲岛,海风依旧带着南国特有的湿润,谭北湾的金色沙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海浪如常拍打着海岸,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海洋故事。
![]()
然而,2023年10月26日下午,这片美丽的海滩却见证了一场令人心碎的自然悲剧。
一位当地居民黄先生与朋友在沙滩上漫步时,远远望见一个巨大的白色身影静静地躺在沙滩与海水的交界处。
起初,他们以为那是一只活着的海豚在岸边休憩——在这片海域,邂逅“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并非完全不可能。
![]()
但随着距离的拉近,他们的心情逐渐沉重:这只长约三米、重达四五百斤的白色海豚一动不动,早已失去了生命的迹象。
“我们都认识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先生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痛惜,“走近确认它已经死亡时,我们的心都揪紧了。”

而更令人心碎的画面还在后头……
当他们仔细查看时,发现母海豚腹下竟露出了幼豚三分之二的身体,那个尚未完全来到世界的小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出生的瞬间。
这一发现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哀悼与猜测:“它会不会是想游近岸边寻求人类帮助,最终不幸搁浅?”“也许是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危险。”
![]()
每一条评论背后,都是公众对海洋生灵的深切关怀,有人呼吁:“希望当地能建立野生海洋生物观测救助站,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根据黄先生的描述,这只母海豚正值壮年,本该是种群中最具活力的个体。
那只未能完全产下的幼豚约有五六十斤重,“像小牛那么大”,可以想象,如果顺利降生,它本该在母亲的带领下,在湛江清澈的海水中自由嬉戏。

现场观察显示,母海豚体表没有明显外伤,初步判断死因是生产过程中幼崽卡住导致的难产。
硇洲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初步判断,这只白海豚“大约死亡了两天时间,死后被海浪冲到了岸边”。
目前,海豚母子的遗体已被相关部门带走,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处理与科学研究。

中华白海豚:需要更多守护的“海上明珠”
这次事件中逝去的中华白海豚,堪称海洋生态的“活化石”。
它们并非生来就是纯白色,幼崽时期呈深灰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斑点,最终成年后才变为纯白,因此常被渔民称为“五彩海豚”。
这些优雅的生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咸淡水交汇水域,以鱼类和乌贼为食。
![]()
它们的生存史充满艰辛:孕期长达10-11个月,通常每次只产一仔,繁殖率极低;目前中国海域现存种群仅约4000-5000头,每一只的生死都牵动着整个种群的命运。
在湛江海域,当地居民虽然偶尔会在海边发现死亡的江豚,但如此珍贵的白海豚死亡事件实属罕见。
![]()
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中华白海豚受到法律严格保护,它们的生存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栖息地破坏、海洋污染、渔业误伤等。
生命逝去的思考:我们该如何做得更好?
面对这场发生在眼前的生命悲剧,我们除了表达哀思,更需要思考如何将悲痛转化为保护行动。
![]()
海洋生态保护不仅仅是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每一个与海洋相邻而居的社区,每一个关心自然的个体,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完善的海洋生物观测与救助网络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更及时的报告和响应机制,或许未来在发现受困海洋生物时,我们能够提供更快速的援助。
![]()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让沿海居民和游客了解如何正确应对搁浅海洋生物,也是避免二次伤害的关键。
夕阳西下,谭北湾的潮水渐渐退去,仿佛要将这场悲伤的记忆一同带入深海。
那对海豚母子的生命旅程虽然戛然而止,但它们的故事应当成为我们加强海洋保护的新起点。
![]()
唯有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些海洋精灵在未来继续畅游在中国南海的碧波之中,让生命之歌不再如此突然地画上休止符。
图源网络,侵权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