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的县令林清远近日遇到了一桩前所未有的奇案。
来报案的是城南富户周家的儿媳赵秀云,她状告邻居王寡妇“借夫不还”。这等稀奇事立刻引起了林清远的注意。
“大人明鉴,民妇实在是走投无路才来报官。”赵秀云跪在堂下,泪眼婆娑,“三个月前,王寡妇说她家屋顶漏雨,央求借我夫君李壮去帮她修缮。民妇一时心软就答应了,谁知这一借就是三个月不还啊!”
林清远微微皱眉:“借夫三月不归,你为何现在才来报案?”
赵秀云抹着眼泪:“起初王寡妇说还需要帮忙打理菜园,后来又说要修篱笆,总有不同的理由。民妇几次上门要人,她却避而不见。最近才听邻里传言,说王寡妇与我夫君...同进同出,状似夫妻。”
![]()
林清远命人传唤王寡妇和李壮到堂。不多时,一个身着素衣的年轻女子被带上堂来,她面容清秀,虽不施粉黛,却别有一番风韵。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低着头,不敢直视赵秀云。
“王氏,赵氏告你借夫不还,可有此事?”林清远问道。
王寡妇不慌不忙地行了一礼:“回大人,民妇确实请李大哥帮忙修过屋顶,但早已完工。李大哥是自愿留下来帮民妇做些杂活的,何来‘借夫不还’之说?”
“胡说!”赵秀云激动地指着李壮,“若他自愿,为何三个月不回家?定是你这狐媚子使了什么手段!”
李壮抬起头,张了张嘴,却又低下头去,一言不发。
![]()
林清远察觉其中必有蹊跷,便下令退堂,将三人暂且收押,准备进一步调查。
次日,林清远微服私访,来到城南周家附近。这一带住的多是些小商小贩,邻里之间往来密切。在一家茶摊上,林清远打听起了这桩“借夫”奇闻。
“这事儿啊,咱们街坊都知道!”茶摊老板压低声音,“那王寡妇本名王秀英,原是城外王家庄人,嫁到咱们这儿不到两年就守了寡。赵秀云和李壮成亲五年,一直没个孩子。”
“既如此,李壮为何要在王寡妇家一住三月不归?”林清远问道。
老板四下张望,声音更低了:“有人说王寡妇有妖术,迷了李壮的心窍;也有人说李壮是看上了王寡妇的美貌。但小的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哦?何以见得?”
“李壮是个老实人,平日里对妻子体贴入微,不像是会做出这种事的人。而且...”老板顿了顿,“王寡妇平日里深居简出,从不与男子往来,怎么突然就‘借’起人家的夫君来了?”
![]()
林清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走访了几户邻居,得到的说法大同小异。正当他准备返回县衙时,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进了一条小巷——正是应该在牢中的王寡妇!
林清远悄悄跟上,只见王寡妇七拐八绕,来到城西一处僻静的宅院前,轻轻叩门。开门的是个老妇人,将王寡妇迎了进去。
林清远绕到宅院后方,透过窗缝向内窥视。只见屋内床上躺着一个面色苍白的男子,王寡妇正小心翼翼地给他喂药。
“哥哥今日觉得如何?”王寡妇轻声问道。
男子虚弱地咳嗽几声:“好些了...秀英,这些日子辛苦你了。李壮兄弟他...还愿意帮忙吗?”
![]()
“哥哥放心,李大哥是好人,一直帮着我们。”王寡妇替他掖好被角,“只是...今日赵姐姐去衙门告了状,我们都被带到公堂上了。”
男子一惊,剧烈咳嗽起来:“这如何是好!不能连累李壮兄弟啊!明日我就去衙门说明真相...”
林清远心中一震,悄悄退了出来。
回到县衙,林清远立即提审李壮。在证据面前,李壮终于道出了实情。
原来,王秀英的哥哥王磊与李壮曾是军中同袍,在一次战役中,王磊为救李壮身负重伤,落下残疾。王秀英的丈夫早逝,她独自照顾重病的哥哥,生活艰难。李壮得知后,便时常前去帮忙。
![]()
“三个月前,王磊旧伤复发,需要人日夜照料。秀英一个弱女子,实在力不从心。”李壮解释道,“我念及王磊救命之恩,便决定暂时住下帮忙。又怕娘子不同意,只好谎称是去修屋顶。”
“那你为何不向妻子说明真相?”林清远问。
李壮苦笑:“王磊兄妹极重颜面,不愿让人知道他们的窘境。我答应过要为他们保密。况且...”他顿了顿,“我娘子一直盼着有个孩子,见我总去帮助别的女子,难免多心。”
林清远又提审王秀英,她的说辞与李壮一致。为验证真伪,林清远派人请来郎中,证实王磊确实重病在床,需要专人照料。
案情至此大白,但如何判决却让林清远犯了难。李壮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值得称赞;但欺骗妻子,三月不归,也确实有错。王秀英为照顾兄长求助,情有可原;但“借夫”不还,引起误会,也欠妥当。
![]()
三日后,林清远再次升堂。
堂下,赵秀云、李壮、王秀英三人跪成一排。衙外围观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都想看看这“借夫案”如何了断。
“本案已查明真相。”林清远朗声道,“李壮为报救命之恩,帮助王秀英照料其兄,本是义举;但隐瞒实情,欺骗妻子,确有不当。王秀英为救兄长求助,孝心可嘉;但方法欠妥,引起误会。赵秀云不明就里,告状维权,亦是情理之中。”
他顿了顿,继续宣判:“本官判决如下:李壮应向妻子赵秀云诚恳道歉,保证日后凡事坦诚相告。王秀英之兄王磊既是为救李壮而负伤,李家理应相助。从今日起,李壮可每日抽空去王家帮忙两个时辰,但须事先告知妻子,且不得逾时。”
![]()
三人闻言,皆感公平,叩首谢恩。
林清远又道:“本官见你们三家皆有难处,特拨官银五十两,助王磊治病;再命官媒为王秀英留意合适人家,助她重建家庭;至于李壮夫妇...”
他转向赵秀云:“你多年无出,可愿收养孤儿?本官可为你牵线。”
赵秀云惊喜交加:“民妇愿意!多谢大人!”
一年后,林清远路过城南,特意探访这三家人。王磊病情好转,已能下床行走;王秀英在官媒撮合下,嫁给了城东一位老实本分的木匠;而李壮和赵秀云收养了一对孤儿,家庭和睦。
![]()
最令人称奇的是,赵秀云和王秀英竟成了好友,两家时常往来,互相帮衬。曾经的“借夫”风波,反倒促就了一段邻里互助的佳话。
望着这其乐融融的景象,林清远不禁感慨:民间纠纷,往往不是是非分明,而是情义两难。为官者若能体察人情,通权达变,便可化干戈为玉帛,成就美事一桩。
![]()
读者朋友,若你身处林清远之位,又会如何决断这桩“借夫”奇案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