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3月份的广州,虽然不像北方那般寒冷,但仍然有些乍暖还寒的味道。
时而冷、时而热的温度变化,让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梁兴初将军有些接受不了。
![]()
在军区大院内,他用力裹了裹身上的大衣,不由得冒出一句:“这样的‘鬼天气’快点结束吧,一凉我这身上就难受”。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梁兴初在革命年代多次负伤,也或多或少落下点病根,比如说气温一冷,膝盖、手腕等关节处就会疼痛无比。
话音刚落,身为军区政委的陶铸笑着说道:“你就知足吧,要是把你调到北边那些地方,一整个冬天你都好受不了”。
就在两人有一句没一句聊着的时候,陈仁麟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
见对方神色严肃,陶铸疑惑地问道:“慌慌张张地干什么?”
而他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径直将手中的一份电报递给了梁兴初。
“看看吧……”
梁兴初只是扫了一眼,眉头便紧皱了起来。
一旁的陶铸感到好奇,待他看完之后,也伸手将电报拿了过来。
片刻过后,三人皆是沉默了。
![]()
这封电报的大概内容就是,免去梁兴初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并且让他及时收拾行装,前往四川成都。
至于去成都干什么,电报中并没有交待。
在广州待了十二年时间,中央军委突然把他免职,并且调离这片熟悉的土地,梁兴初心中自然是有些不舍和抗拒的。
而且,去到成都之后干什么呢?一切还都是个未知数。
![]()
面对这个变故,沉默许久的梁兴初突然开口了:“职务什么的我都不在乎,但是我要先去见一个人”。
梁兴初要见的这个人究竟是谁?两人之间有何瓜葛?他赶到成都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还要从抗美援朝时期,梁兴初犯的那个错误开始说起。
1950年7月,时任38军军长的梁兴初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让他率领部队火速开赴东北。
那个时候,朝鲜战争已经爆发,而在美国的悍然干预下,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节节败退,战火眼看着就要烧到我国东北边境。
![]()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首长们商议之后,决定抽调原四野第十三兵团的38军、39军、40军,以及第42军、炮兵第1师、第2师、第8师等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守卫边疆。
在这期间,毛主席、周恩来总理也多次向美国发出警告,中国人民绝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友邻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可这番警告,最终却被美帝国主义给无视了,他们甚至还多次派出飞机,轰炸我国东边境内的民房、桥梁等基础设施。
![]()
忍无可忍之下,毛主席最终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定。
就这样,梁兴初的38军,成为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之一。
要知道,作为昔日四野的主力部队,38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解放了大半个中国,其战斗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而梁兴初作为这支部队的“主心骨”,其战略眼光和战场指挥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进入朝鲜后的第一场大战,他就“翻了车”。
![]()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正式打响。
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周密的部署,他命令38军迅速赶往熙川,与那里的42军协同作战,消灭驻扎在此地的南韩部队。
时间紧、任务重,梁兴初自然不敢耽搁,在接到命令的同一时间,便带领部队开始了急行军。
然而,这里的交通条件本就落后,而且在前线吃了败仗后撤的朝鲜人民军、以及如潮水般的难民们更是挤满了道路,这让他们的行军速度慢如蜗牛。
更要命的是,美军那边仗着手里有飞机,不断地对地面目标狂轰滥炸。
![]()
在敌人的一次空袭中,炸弹如雨点般落在了行军队伍中,其中一枚的弹着点恰好就在梁兴初乘坐的汽车不远处。
只听“轰”的一声,汽车被强大的冲击力掀翻,车内的几人也或多或少受了伤。
当梁兴初艰难地从车中挤出来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的作战科长王乾元竟一动不动。
“乾元,快出来,说不定敌人就要开始下一轮轰炸了”。
然而,任凭他怎么呼喊,对方都没有半点反应。
![]()
见此情形,梁兴初急了,连忙动手准备将他拉出来,却发现对方早已没了呼吸,而他的后背上、深深嵌入了几枚弹片,伤口处的鲜血潺潺流出。
这一幕,让梁兴初悲痛之余、又大为恼火。
毕竟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他与王乾元可以说是朝夕相处,早已产生了深厚的友情。而且,他还是那么的年轻,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大好的青春年华,就牺牲在了战场上,这怎能不让梁兴初痛心呢?
虽然心痛,但他却只能将这种情绪深深埋藏在心底,眼下至关重要的,是部队按时抵达熙川,完成作战任务。
![]()
10月28日,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外围。
可紧接着,一个新消息让梁兴初吃惊不已。
根据抓住的一名南韩俘虏交代,熙川的守军有南韩第8师、以及一个美军的黑人团。
听到这个情况,梁兴初犹豫了:“不是说这里只有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吗?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师?还有美军在这里!”
的确,当初喷老总给38军下达任务时,电报中明确写道“熙川守军仅有南韩的一个营”。
![]()
要知道,虽然38军兵力上有优势,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是十分落后的,而且敌人躲在防御工事里,加大了战斗的难度。
纠结了一番后,他决定暂缓攻击,等向志司汇报这一突发情况后,再采取行动。
然而,当梁兴初向志司汇报完,并且得到明确的回复,要求38军发起进攻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熙川的敌守军接到消息,早已逃之夭夭。
等到38军冲上熙川阵地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空无一人。
![]()
这件事,让彭老总大为恼火。
1950年11月13日,也就是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之后,各军军长被召集到大榆洞志司总部开会。
会议正式开始之前,屋子里的气氛还算融洽,各位将领之间还在相互开着玩笑。
毕竟第一次战役整体来说是一次胜利,志愿军入朝首战告捷,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然而,当会议正式开始之后,气氛却降到了冰点。
![]()
时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委的邓华站在众人面前,进行着战役总结,提到了38军贻误战机,导致敌人逃跑这件事。
就在这个时候,一言不发的彭老总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地望向了梁兴初。
会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邓华停止了发言,台下的众将领也马上收起笑容,而被紧盯着的梁兴初,心情也变得无比忐忑。
![]()
他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一下。
“情报有误……那里的敌人比预期的多……”
可话还没说完,彭老总就用一声怒吼打断了他。
“别给我找什么借口,情报有误怎么了?是不是已经给你下了死命令?”
“我看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违抗军令!”
就在彭老总对梁兴初进行严厉批评的时候,邓华出来打了圆场。
他把彭老总身前的茶缸端了起来,笑着说道:“老总,先喝口水”。
![]()
待到彭老总接过茶缸,“咕嘟咕嘟”喝起来,没法继续骂人的时候,邓华这才说:“38军平时打仗不差,梁军长的指挥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毕竟都是初来乍到嘛,第一仗谨慎了些、没打好,让他们后面将功补过不久行了嘛”。
喝了满满一茶缸水,再加上邓华的劝说,彭德怀心中的火气消了大半。
他看了眼邓华,又看了看满脸委屈的梁兴初,叹了口气说道:“下一仗要是再放跑了敌人,看我不军法从事!”
闻听此言,梁兴初也当即站起来表明态度。
“要是下一仗再打不好,您扒了我的皮”。
![]()
转眼之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开始了。
这一次,吸取教训的梁兴初不再畏手畏脚。
打德川的时候,他果断命令爆破组深入敌后,炸掉大桥,免得敌人再逃跑,随后又将部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同时向敌人发起猛烈的攻击。
而在打松骨峰的时候,38军将士们更是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
冲上敌人阵地之后,弹药也已经消耗殆尽,他们便和敌人展开白刃战,甚至随手捡起地上的石头、木棍作为武器,与敌人缠斗在一起。
可以说,第二次战役是梁兴初和38军的“翻身仗”,歼灭敌人2万有余,其高昂的斗志更成为志愿军的表率。
当战报传回志司总部后,彭德怀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止不住地点头,甚至还亲自提笔在战报上写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
也正因如此,38军有了“万岁军”的称号。
![]()
每当想起那段过往,梁兴初将军总是会感慨:“要不是邓华出面说情,我那天恐怕就要被彭老总给‘法办’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梁兴初的心中,是十分感激邓华的。
而在上世纪60年代,邓华离开了军队系统,前往四川担任副省长一职,而梁兴初则一直在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
在那段时间里,由于两人各有公务,再加上交通不便,很难见上一面,只能偶尔打个电话互相问候,
![]()
而当梁兴初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免去他广州军区副司令一职,并前往成都的时候,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这位“救命恩人”。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再度重逢,自然免不了忆往昔峥嵘岁月。
不久之后,中央军委再度下达命令,启用梁兴初为成都军区司令员。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常驻成都,与邓华见面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他们二人之间的友情,也被传为一段佳话,时至今日,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