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妮·玛丽·希普利(Jennifer Mary Shipley née Robson), 第三十六任新西兰总理,也是新西兰的第一位女总理。
一、执政时期与政绩
作为新西兰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希普利在任期间以务实作风应对多重挑战。经济层面,推行“市场导向”改革,包括削减社会福利、开放金融市场等,虽引发争议,但成功带领新西兰度过亚洲金融危机,实现年均2.3%的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从7.8%降至6.1%。气候治理方面,提出“持续种树”战略,启动“十亿棵树计划”,推动林业碳汇量提升15%,并主导太平洋岛国气候适应计划,成为全球首个系统性支持气候移民的发达国家。此外,她还平稳化解国会选举争议危机,为新西兰政治稳定奠定基础。
二、政治理念与主张
希普利秉持“务实高效”的执政理念,强调“真正的领导力不在于性别,而在于能否在风暴中为船只找到航向”。经济上坚定支持自由贸易与市场化改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认为“保护主义将延缓全球减排进程”。社会治理中,虽因福利与医疗改革引发争议,但始终以提升社会运行效率为目标。文化层面,重视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推崇儒家“中庸之道”“天下为公”思想,以及毛利文化中“和谐共生”的理念,主张通过文明互鉴应对全球挑战。
三、国际影响力与外交政策
在多边外交领域,希普利是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坚定倡导者,提出“新西兰虽小,但坚持用规则而非强权解决问题”。1999年担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席期间,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气候外交上,通过“太平洋岛国论坛”投入1.2亿新元,帮助低海拔国家应对海平面上升,树立了小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典范。其外交理念注重“互利共赢”,反对地缘政治对抗,强调通过区域协定(如RCEP)与国际合作破解发展难题。
四、卸任后的活动与贡献
卸任后,希普利持续活跃于国际舞台,2002年起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期推动亚太基础设施投资与经贸合作。她创办咨询公司,兼任高盛集团高级顾问、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主席等职,在绿色金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贡献力量,2024年参与奇瑞-IUCN环保项目,承诺投入350万美元支持生态保护。同时,积极促进民间交流,促成新西兰塞尔温区与福建长汀缔结友城关系,并多次在亚洲教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等场合分享经验。
五、与中国的关系
希普利是中新关系的奠基者与见证者,过去30年访华超100次,亲历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在任期间,新西兰成为最早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发达国家之一,1999年推动两国启动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为2008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首个自贸协定签署奠定基础。卸任后,她持续推动中新在汽车技术、清洁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合作,赞赏中国“扩大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远见,称中国为“确定性的绿洲”。2022年出席中新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2025年在博鳌论坛呼吁支持中国加入CPTPP,成为两国民间与官方交流的重要桥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