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阶段,产教融合已成为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难题的核心路径。对高校而言,产教融合能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与师资结构;但从教育本质与学生发展视角看,最大利好还是在于学生发展。
广州商学院作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的民办本科院校,其深度产教融合实践不仅形成鲜明办学特色,更切实拓宽了学子就业出路,正如《汕尾日报》所肯定的“产教融合深,就业出路广”,为考生选择高校提供了重要参考。
![]()
广州商学院的产教融合,首先体现在学科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围绕金融、科技制造、贸易等高端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新商科+泛 ICT 融合”特色学科专业群。
大湾区作为全球经济活力区域,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学校的学科设置直接瞄准需求痛点,使学生入学即明确职业方向,所学知识与行业前沿紧密衔接。例如,ICT相关专业与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课堂接触行业主流技术与标准,避免知识断层,为进入科技制造、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奠定基础。
![]()
更关键的是,该校还邀请企业导师进校园授课,组织学生走进35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地见习。这种模式下,学生在真实产业场景中应用理论、解决问题,学生毕业时已具备岗位经验,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近三年,广商学子在全国 “挑战杯”、华为 ICT 大赛等赛事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300多项,这些成果成为毕业生就业“加分项”,历届毕业生获社会广泛认可便源于此。
此外,学校打造的全链条育人服务体系,为学生专注成长与就业准备提供支撑。拥有309万册纸质图书的“网红”图书馆、87个分布于教学楼与公寓的“小型图书馆”、204个实验实训中心,提供多元学习空间;63个学生社团、各类学术论坛与文化活动,助力提升综合素质。这种全方位保障,是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的延伸,为学生对接产业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
《汕尾日报》对广州商学院“产教融合深,就业出路广”的评价,是对其办学成果的客观认可。当前就业竞争激烈,高校能否为学生提供就业支撑,成为考生选择的核心考量。该校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从学科对接产业、实践链接岗位、国际化拓展空间三个维度,为学子构建广泛就业出路,既满足大湾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为学生实现职业理想提供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