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dmxwsh9999
![]()
![]()
![]()
![]()
![]()
大名县一蒜农将大蒜拉到站点进行大蒜分瓣。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一颗颗饱满的大蒜,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佳品,更是一些地方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的河北邯郸大名县,这片肥沃的土地正孕育着中国优质大蒜的“芯片”。面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大名县如何借助科技力量,让传统大蒜产业焕发新生机?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其中的奥秘。
制造“芯片” 大名种蒜的产业底气
提起大蒜,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大蒜之乡——山东金乡。但鲜为人知的是,山东金乡、河南杞县、江苏邳州等全国大蒜主产区,都要到邯郸大名县采购种蒜。这里,堪称全国数百万亩大蒜的“娘家”,中国优质大蒜的“芯片”正由大名制造。
![]()
催芽蒜黄蒜基地(大名县)贸易有限公司冷库储存着3000吨催芽蒜黄蒜,产品供不应求。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大名县坐落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大蒜种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里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以上,平均亩产蒜薹350公斤、用作种蒜的干蒜头1400公斤。万堤、黄金堤、红庙、营镇、金滩五个乡镇是大蒜主产区,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位居河北省首位,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万堤、营镇等五个乡镇地处漳河、卫河冲积的三角地带,淤泥黏实,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齐全,水质优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以紫皮大蒜为主的优质产品。”大名县科协二级主任科员邢伟刚分析道。大名大蒜具有蒜素含量高、耐储运、抗病性强等优点,其中75%以上用作种蒜供应全国各地,使大名成为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优质种蒜生产基地。
隐忧显现 大蒜产业遭遇成长烦恼
“种蒜是大名一张特色产业名片,但产业发展面临传统优势弱化、品种退化问题。”大名县洁特金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席刚强道出了产业发展的隐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部分地块出现土壤板结、肥力不足问题,加之病虫害困扰,大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
在河北工程大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室,博士生正进行组培实验。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作为省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洁特金田公司拥有一周内完成大名县120万亩耕地植保联防和统防作业的能力。该公司整合了108台农业机械团队、164架无人机飞防团队、7架直升机统防团队,形成了现代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在公司服务的催芽蒜黄蒜基地(大名县)贸易有限公司的冷库里,储存着3000吨催芽蒜黄蒜,产品供不应求,明年订单已达1.6万吨。
席刚强认为,除了品种退化,种植技术规程也是制约因素。“商品蒜追求个大,种蒜追求个匀,需要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技术规程。”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产业标准化不足的痛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蒜则是大蒜产业的芯片。面对产业发展瓶颈,科技赋能成为破局的关键。就在前不久,大名县洁特金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博士创新站的成立,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让席刚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科技赋能 构筑产业智力新高地
该博士创新站领衔博士王星,是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副院长,早已是大名的“常客”。他频繁往来于校园与企业之间,为大蒜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
在大名大蒜科技小院,大名县洁特金田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席刚强(左)介绍大蒜新品种。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大蒜是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里的重要原料,其种植健康得益于优质抗病高产品种,以及全过程的生物农业、有机农法栽培技术。”王星阐释了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他看来,大蒜新品种筛选研究和生物技术实验示范至关重要。
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在大蒜栽培、病虫害防治、育种、组培苗繁育等方面专家云集,还拥有大蒜亲本原种等珍贵种质资源。这些资源优势,为博士创新站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大蒜种得更好。除了大蒜新品种筛选外,我们还要推广大蒜水肥管理及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规程。”王星描绘出清晰的技术路线图。
10月24日,在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试验田里,十几畦大蒜苗已顽强地冲破地膜,绽放新绿。“每一畦都是一个不同的大蒜新品种,这里不仅进行品种实验,还开展降解膜实验。”王星指着实验田里的黑色地膜介绍,“这些都是可降解的全生物降解地膜,6至9个月可降解成有机质,被土壤吸收利用。在大蒜种植过程中,我们采用生物技术,比如生物菌剂辅助拌种、生物有机肥应用,促进大蒜健康生长。”
河北工程大学选择在洁特金田公司设立博士创新站,并非偶然。此前,双方已共建大名大蒜科技小院,积累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大名县是大蒜品种之乡,大蒜品种的‘娘家’,拥有优质的大蒜新品种资源库。”王星感慨道,“大蒜产业的根基在种蒜。我们在大名建立18个大蒜新品种的种质资源库,从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配套并轨研发,实现科研和效益的兼顾。”
博士创新站 点燃种业振兴新引擎
大名大蒜科技小院已取得阶段性研发成果:历经四年潜心研究,王星团队从21个大蒜品种中筛选出18个优良品种。基于外观品质、栽培性状、抗病性能、产量、口感等指标,又从中精选出3个品种,在大蒜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
席刚强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三个新品种:“‘引种3号’是高产紫皮蒜,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种植成本低、风险小。‘引种5号’是高产早薹蒜,蒜薹帽绿色、茎秆深绿色,抗灰霉病,耐储存,比当地红帽蒜薹早上市20天,售价高,同时蒜头产量也不低,实现薹蒜两用。‘引种18号’属于口感型香辣蒜,口感好、香辣适度,蒜泥细腻、黏度高,抗病力强,蒜瓣均匀,是高产白蒜品种。”这三个新品种既解决了品种退化问题,又优化了种植茬口安排。
![]()
王星博士(左)介绍大蒜组培苗的特性。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10月24日下午,王星带领记者参观河北工程大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室。实验室内,几名博士生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组培实验。
王星介绍说:“组培实验旨在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大蒜品种诱导脱毒苗,这种苗长得壮、产量高。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长年累月会积累毒性,而茎尖部位是无毒的,因此我们的组培实验从茎尖部位取样。组培成功后,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扩繁。”
组培技术为大蒜种植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传统种植一亩地需要350斤种蒜,一瓣蒜只能长出一棵苗;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一个蒜瓣可诱导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芽,培育出几百棵苗。更重要的是,组培苗是脱毒的,能大大降低种植成本,让蒜农得实惠。
关注大名县微生活,知晓大名新鲜事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不属于我站案例,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融媒大名
▍整理:大名县微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