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在脸,富在腰.老辈人常说:福泽深厚女人,身上有3表现,显而易见

分享至

古籍《冰鉴》有云:“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意指人之神韵气魄,尽在双眼之中。而民间相术更进一步,认为人的运势福祉,不仅显于眉目,更藏于身形气度之间。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余庆”从何而来?古人相信,一个家庭的福运,很大程度上与家中女主人的气数息息相关。一个有福气的女人,便如同一尊镇宅的菩萨,能庇佑家宅安宁,人丁兴旺。

而一个女人是否身负福缘,据说身上便有三个显而易见的表现。

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便是从清末江南的一户书香门第说起,一桩离奇的婚事,一位神秘的道长,揭开了一个关于女人福气与家运兴衰的秘密。



01

江南水乡,苏州城外,住着一户姓魏的书香人家。主人魏思远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举人,靠着祖上留下的一间“翰墨轩”书斋,经营笔墨纸砚,日子过得清雅安逸。

他的独子魏承源,年方二十,生得一表人才,温润如玉,自小便在翰墨堆里长大,饱读诗书,更难得的是,没有半分读书人的酸腐之气。

就在这一年春天,魏家迎来了一桩大喜事。魏承源与城南绸缎庄孟家的千金孟婉晴,定了亲。

这孟婉晴,在整个苏州城都是出了名的美人。

她不仅容貌倾城,更难得的是性情温婉,知书达理,一手苏绣巧夺天工。更让人称道的是她的心善。

据说,她时常将自己绣好的手帕、扇套等物,托人卖掉,换来的银钱全都用来接济城外的流民。每逢初一十五,她都会亲自去寒山寺礼佛,为家人祈福。

这样一位才貌双全、心地善良的女子,能与魏家结亲,魏思远夫妇自然是乐开了花。魏承源更是对自己能娶到如此佳人,感到三生有幸。两人自订亲后,偶有在园林诗会上相见,总是眉目传情,羡煞旁人。

然而,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段金玉良缘的时候,一连串的怪事,开始悄无声息地降临到魏家。

先是魏思远,这位向来身子骨硬朗的老先生,在订亲礼送过之后没几天,突然就病倒了。

这病来得蹊,既不发烧,也不咳嗽,就是整日里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仿佛被抽走了精气神一般。

请遍了城里的大夫,都说脉象虚浮,却又看不出病根,只能开些温补的方子,吃下去却如泥牛入海,不见半点起色。

紧接着,是家里的“翰墨轩”书斋。

先是店里养了十几年的一对画眉鸟,一夜之间,无缘无故地死在了笼子里。

而后,一向小心谨慎的老师傅,在研磨一方上好的徽墨时,竟然失手将整方墨锭摔得粉碎。再后来,书斋后院那口相安无事上百年的老井,打上来的水,开始带着一股淡淡的腥味。

一桩桩,一件件,起初魏承源只当是巧合,可当他发现父亲鬓角的白发越来越多,精神越来越差,而家里的怪事也越来越频繁时,一种莫名的恐惧开始笼罩在他的心头。

02

这日午后,魏承源在父亲床前伺候汤药,看着父亲那张毫无血色的脸,心中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

他烦闷地走到大门口,想透透气,却见一个身穿青色道袍、手持拂尘的道长,正站在他家门口,对着宅子的大门,久久凝视,眉头紧锁。

那道长看起来仙风道骨,年纪不详,一双眼睛却清亮得如同古潭之水,仿佛能看透人心。

魏承源见状,心中一动,走上前去,恭敬地作揖道:“道长,您在此驻足,可是小人宅邸有何不妥之处?”

那道长缓缓回过神来,看了魏承源一眼,叹了口气,说出了一句让他摸不着头脑的话:“宅是好宅,人亦是善人。只可惜,一件上好的青瓷花瓶,却装了一樽苦酒,日夜浸泡,瓶身虽美,内里却已有了裂痕啊。”

魏承承源听得云里雾里,但隐约觉得这位道长不是凡人,连忙将他请进家中,并将家中近来发生的怪事和父亲的病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道长被请到魏思远的病床前,他没有号脉,也没有询问病情,只是伸出两根手指,在魏思远的眉心处轻轻一点。随即,他闭上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片刻之后,他睁开眼,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令尊此病,非药石可医。”道长沉声说道,“他这不是病,而是自身的元气,正在被人一缕一缕地抽走。若再过一月,怕是神仙难救。”

“元气被抽走?”魏承源大惊失色,“道长,这……这是何意?是何人所为?”

道长摇了摇头:“此非人力所为,而是一种‘气数’的相冲。你仔细想想,自令尊发病之前,你家中可曾有过什么重大的变故?或是……与什么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魏承源思来想去,家中并无任何变故,唯一的大事,便是他与孟婉晴的婚事。他立刻反驳道:“道长,您是说……此事与我的未婚妻有关?这绝不可能!婉晴她心地善良,待人温和,是苏州城里出了名的好姑娘,怎会与此事有关?”

道长看着他急于辩解的样子,只是淡淡一笑:“痴儿,贫道并未说令未婚妻是恶人。只是,一个女人的福祸气数,玄妙非常,并非凡夫俗子的肉眼所能看穿。你只知她貌美心善,却不知她的‘相’与‘气’,是否能与你魏家的家运相合。”



03

见魏承源一脸的不解与不信,道长将他引至院中,指着天边的云彩说道:“你看那云,有的洁白如絮,有的乌黑如墨。人之气数,也如这云彩一般,有吉有凶。一个家族的运势,本如一池清水,若注入的是甘泉,则满池生机;若注入的是浊流,则合家遭殃。而新妇进门,便如这注入池中的水,是福是祸,影响甚巨。”

“道长,还请明示。到底该如何判断一个女子的福祸气数?”魏承源诚心求教。

道长抚了抚长须,缓缓说道:“古人观人,讲究‘精、气、神’。一个真正有福气的女人,身上必有三个显而易见的表现。这第一个表现,便是‘善在脸’。”

“善在脸?”魏承源喃喃道,“婉晴她面容和善,时常微笑,这难道不是善在脸吗?”

“非也,非也。”道长摇了摇头,“贫道所说的‘善在脸’,并非指简单的容貌和善,更不是指那刻意装出来的微笑。真正的‘善’,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宝光’。”

“宝光?”

“正是。”道长的表情严肃起来,“你仔细听好。心地纯善、福德深厚的女子,其双目之中,必含着一汪清泉,眼神清澈而坚定,不迷茫,不躲闪。你看她时,会感到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和安宁。更重要的是,当她真心微笑时,那笑意会从心底发出,先至眼角,再至嘴角,整个面庞会透出一层淡淡的柔光。这层柔光,便是‘宝光’,也叫‘慈心光’。此光能安抚人心,能镇压邪祟,能滋养家宅的生气。反之,若一个女子,虽然貌美,但眼神漂浮,笑意不达眼底,面容虽笑,却隐隐透着一股清冷之气,那便不是真善,其面相,也断不可称之为‘善脸’。”

道长看着魏承源,一字一句地说道:“贫道给你一个任务。你再去见你的未婚妻,这一次,不要用一个恋慕者的眼睛去看她,而是要用一个旁观者的心,去仔细观察她的双眼,她的笑容。看看她的脸上,究竟有没有那层‘宝光’。”

04

带着满腹的疑惑和一丝不情愿,魏承源再次来到了孟家。

孟婉晴依旧是那般温柔体贴。她见魏承源眉宇间带着愁容,便亲自泡了上好的碧螺春,柔声安慰他,说魏伯父吉人天相,定会好起来。

魏承源心中感激,但始终记着道长的话。他端起茶杯,借着喝茶的动作,悄悄地、仔细地观察着孟婉晴的脸。她的确很美,皮肤白皙,眉眼如画。她的眼睛,也如一泓秋水,清澈动人。

“承源哥,你在看什么?”孟婉晴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了头。

“没什么,只是觉得,婉晴你今日格外动人。”魏承源说着,努力挤出一个笑容。

孟婉晴听了,也笑了起来。那笑容,依旧是那么的甜美,那么的动人。可是,就在那一瞬间,魏承源的心,却猛地沉了一下。

他发现,她的笑容,确实是从嘴角开始绽放,但那份笑意,似乎在到达她美丽的眼眸之前,就消散了。她的眼睛里,虽然也带着笑的形状,却缺少了道长所说的那种能温暖人心的“光”。那双美丽的眼睛深处,似乎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难以察觉的清冷。

这个发现,让魏承源如遭雷击。他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他觉得,一定是自己心存偏见,才产生了错觉。

辞别了孟婉晴,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鬼使神差地,在孟家府邸不远处的一个茶馆里坐了下来。他想让自己冷静一下。

过了一个时辰,他竟看到孟婉晴换了一身素雅的衣服,提着一个食盒,独自从后门走了出来,朝着城外的方向走去。魏承源心中好奇,便悄悄地跟了上去。

他跟着孟婉晴,一路来到城外的一座破庙前。只见孟婉晴将食盒里的饭菜分给聚集在庙门口的几个乞丐,动作轻柔,言语温和。魏承源在远处看着,心中那刚刚升起的一丝疑虑,顿时烟消云散。他暗骂自己,怎么能怀疑这样一位善良的女子。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看到了让他永生难忘的一幕。

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乞丐,或许是太饿了,不小心打翻了孟婉晴递给他的那碗粥。热粥洒在了孟婉晴那绣着精致花纹的裙摆上。

“对不起,仙女姐姐,对不起……”小乞丐吓得跪在地上,连连磕头。

“没关系,不打紧的。”孟婉晴的声音依旧温柔,她扶起小乞丐,还从袖子里掏出手帕,帮他擦了擦脸。

然而,就在她转身离开,走到无人注意的角落时,魏承源清楚地看到,她脸上那温柔的表情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厌恶和冰冷的神情。她低头看了看裙摆上的污渍,眉头紧锁,眼神里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嫌弃。

那一瞬间的表情变化,快得如同幻觉,但却被魏承承源看得清清楚楚。他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他失魂落魄地回到了道长那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道长听完,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痴儿,现在你可信了?那‘宝光’,乃是发自内心的慈悲,是装不出来的。她对乞丐的施舍,是‘行善’,而非‘心善’,不过是沽名钓誉之举罢了。”

看着魏承源痛苦的神情,道长继续说道:“罢了,贫道今日便再告诉你这第二个表现。所谓‘富在腰’。”

“富在腰?”

“不错。”道长点了点头,“此处所说的‘腰’,并非指胖瘦,而是指一个女人的中盘,也就是她的‘根基’。一个身负福泽的女人,其丹田之气必然是充盈的。这种充盈,会体现在她的步态上。她走路时,你会感觉她每一步都踩得很实,身形稳重,不动如山。这并非笨拙,而是一种天生的沉稳气度。这样的女子,如大地一般,能承载万物,自然能为一个家庭带来厚实的福运,稳住家宅的根基。”

“反之,”道长的语气变得严肃,“若一个女子,虽然体态婀娜,走起路来如弱柳扶风,姿态万千,但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她脚步轻浮,下盘不稳,给人一种飘忽无根之感。这种相,便是丹田气虚、根基不稳之相。这样的女子,自身气数单薄,如无根的浮萍,非但不能旺家,反而会因为她的‘虚’和‘飘’,慢慢耗散掉整个家族原有的福气和阳气。这,便是令尊元气流失的根源所在。”

听完道长的话,魏承源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孟婉晴走路的样子。她的确是步步生莲,体态轻盈,美得就像画中走出来的仙子。可如今细细想来,她的那种美,确实是一种飘在空中的美,缺少了一种脚踏实地的沉稳……



05

魏承源的心,彻底乱了。道长的话,和他自己的亲眼所见,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不愿意相信,那个他深爱着的、完美无瑕的孟婉晴,竟然会是耗散他家运的根源。可父亲日益沉重的病情,和家中接连不断的怪事,又让他不得不信。

这几日,父亲魏思远的病情又加重了。他已经开始说胡话,整日昏睡不醒,大夫来看过,也只是摇着头,让准备后事。

魏承源跪在父亲床前,看着父亲那张枯瘦如柴的脸,心如刀割。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下去了。

他再次找到了那位青袍道长。这一次,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犹豫和不信,只剩下决绝和痛苦。

“道长!”魏承-源一见到道长,便双膝跪地,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弟子愚钝,险些因为儿女私情,害了全家!您所说的那两个表现,‘善在脸’与‘富在腰’,弟子……都已印证了。婉晴她……她确如您所说。现在家父病危,家运衰败,弟子恳求道长,救我全家!”

青虚道长看着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悲悯:“痴儿,你可知,这世间之事,皆有因果。你与那女子有此姻缘,亦是前世的纠缠。如今要斩断这因果,你须有大决心,大毅力,否则只会反受其噬。”

“弟子明白!”魏承源的眼中含着泪,声音却异常坚定,“只要能救回父亲,保住魏家,无论让弟子做什么,弟子都愿意!哪怕要舍弃这段姻缘,哪怕要承受心碎之苦,弟子也绝不后悔!”

“你当真想好了?即便知道了最后的真相,会让你看到一个完全颠覆你认知的、甚至让你感到恐惧的她,你也要坚持下去吗?”

“弟子心意已决!”魏承源再次叩首,“还请道长告知弟子,那判断女子福运的第三个表现,究竟是什么?那最核心的、能改变一切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青虚道长看着跪在地上、眼神坚毅的年轻人,知道他已经放下了心中的执念。他点了点头,认可了魏承源的决心。

他缓缓地将魏承源扶起,看着他的眼睛,郑重地说道:“孩子,你要记住,无论你接下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要守住本心。你既已承诺,贫道便不再隐瞒。”

道长转过身,望向天边最后一抹晚霞,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在为一段即将逝去的因缘而惋惜。

他终于准备道出那个能“改变一切”的答案。

“好。”道长回过头,神情庄严肃穆,“你听仔细了。这第三个,也是最根本的一个表现,既不看脸,也不看腰。它藏在一个常人绝不会留意的地方,却是一个女人福祸之气的真正根源所在。这个表现,便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