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两个独居老人是情人,但是不同居,这样的生活儿女赞同,大家羡慕

0
分享至

我叫周云,今年六十有三。退休前是市图书馆的管理员,一辈子跟书打交道,性子也磨得跟书页一样,安静,甚至有些乏味。老伴走了十年,女儿远嫁北京,偌大的三居室里,只有我和窗台上那几盆半死不活的绿萝相依为命。日子就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无波无澜,直到我遇见了老方。

老方,方建国,比我大两岁,退休前是中学物理老师。我们是在老年大学的书法班认识的。他站在我旁边,身上有股淡淡的墨香和阳光晒过的味道,不像我这个年纪的男人,大多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暮气。他的字写得龙飞凤凤舞,力道十足,不像我,写的都是娟秀的小楷,小家子气。

那天收笔的时候,我的墨汁不小心溅到了他的白衬衫袖口上,像一朵突兀的乌云。我窘得满脸通红,连声道歉。他却摆摆手,笑呵呵地说:“没事没事,旧衣服了。倒是你这字,写得真好,像绣出来的。”

我心里一暖,多少年没人这么夸过我了。女儿只会说:“妈,你别老闷在家里写字,多出去走走。”仿佛我这点爱好是什么见不得人的怪癖。

一来二去,我们熟络了。他会帮我点评作业,我会在课后泡一壶他爱喝的铁观音。我们聊过去,聊现在,聊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我才知道,他老伴也走了五六年,儿子在上海做金融,忙得一年也回不来一次。我们就像两艘在时间海洋里漂泊的孤舟,偶然相遇,发现彼此的航线如此相似,便生出了结伴而行的念头。

是谁先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或许是那个初夏的傍晚,我们并肩在公园散步,他忽然握住我的手,掌心干燥而温暖。我没有挣脱,心里像被投进一颗石子,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活到这个岁数,我以为心已经老了,不会再为谁而跳动,可那一刻,我分明听到了自己如擂鼓般的心跳声。

我们恋爱了。这个词从我嘴里说出来,连自己都觉得有些荒唐。都这把年纪了,还学小年轻谈情说爱?可事实就是如此。我们会像年轻人一样约会,去看一场老电影,去逛新开的超市,他会给我买一支甜筒,看我吃得像个孩子。他甚至学会了用微信,每天早晚给我发消息,有时候是一段问候,有时候是一首他刚读到的诗。

我的生活,那杯温吞的白开水,被他搅动了,开始冒出甜丝丝的热气。我开始注意打扮,把压箱底的丝巾翻出来搭配衣服。我开始学着做他爱吃的红烧肉,尽管每次都弄得厨房一团糟。女儿视频通话时,敏锐地发现了我的变化。

“妈,你最近气色不错啊,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她在那头笑得促狭。

我犹豫再三,还是把老方的事告诉了她。我做好了被她盘问甚至反对的准备,毕竟“黄昏恋”这三个字,在很多人眼里,总带着点不那么光彩的意味,要么图钱,要么图房子,要么就是不正经。

没想到,女儿听完后,沉默了片刻,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妈,这是好事啊。我一直担心你一个人在家孤单,现在有方叔叔陪着你,我就放心了。”

我愣住了,眼眶有点发热。“你不反对?”

“我为什么要反对?”女儿在视频里笑得坦然,“妈,你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我远在北京,一年也回不了几次,没办法时刻陪着你。方叔叔人怎么样?对你好不好?你们要是觉得合适,就住到一起,也有个照应。”

女儿的开明让我既意外又感动。我把这话转述给老方,他也把我们的事告诉了他儿子。他儿子更直接,第二天就给我打来电话,恭恭敬敬地叫了我一声“周阿姨”,说了一堆感谢我照顾他爸的话,还说下次出差路过我们这儿,一定请我们吃饭。

孩子们都同意了,身边的朋友也都祝福我们。书法班的同学开玩笑说我们是“神仙眷侣”,小区里一起跳广场舞的大姐们更是羡慕得不得了。

“周云,你可真有福气,找了老方这么个儒雅的伴儿。”

“是啊,你看你们俩,多般配。孩子们也支持,不像我家那小子,我一提这事他就跟我急。”

听着这些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所有人都觉得,我们下一步理所当然该是搬到一起,搭伙过日子。老方也提过几次,他那房子比我的大,朝向也好,说让我搬过去,把我的房子租出去,租金就当我们的旅游基金。

这个提议听起来完美无瑕,既能相互照应,又能增加一笔收入。可我心里,却总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抗拒。

那天,老方又提起这事。“云啊,你看,孩子们都同意了,咱们也老大不小了,住一起多方便。你晚上睡觉老踢被子,我还能给你盖上。”

我看着他充满期待的眼睛,心里挣扎了很久,终于还是把真实想法说了出来。“建国,我……我不想搬过去。”

他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里掠过一丝失望和不解。“为什么?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吗?还是你觉得我图你什么?”

“不是的,你别误会!”我急忙解释,“你对我有多好,我心里都清楚。只是……我习惯了一个人住。这房子里,有我大半辈子的回忆。哪个抽屉里放着什么,哪块地板踩上去会响,我都一清二楚。我怕搬到你那儿,我会不习惯,会找不到自己。”

我越说声音越小,觉得自己的理由有些自私和矫情。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自我”,谈什么“空间”,不是笑话吗?

老方沉默了很久,久到我以为他要生气了。他只是叹了口气,重新握住我的手,说:“我明白了。云,是我考虑不周。我只想着怎么照顾你,却忘了问你愿不愿意被我这样照顾。你说的对,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哪怕是老夫老妻。我们不搬了,就现在这样,挺好。”

那一刻,我心里最后一点顾虑烟消云散。我庆幸自己爱上的是这样一个懂得尊重和理解我的男人。

于是,我们开始了一种在我们这个年纪看来有些“新潮”的相处模式——“同城恋人,各自独居”。

我们的家相隔三站公交车,不远不近。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去菜市场买菜,他提着重的,我拿着轻的,商量着晚上是吃清蒸鱼还是红烧排骨。然后,我们会回到其中一个人的家,一起做饭。他掌勺,我打下手,厨房里充满了烟火气和我们的笑语。吃完饭,我们会窝在沙发里看电视,聊着天,或者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靠在一起。

到了晚上九点,就像一个不成文的约定,他会起身告辞。“我回去了,你早点休息。”

“路上慢点。”我送他到门口,帮他理理衣领。

他会在我额头上印下一个晚安吻,然后转身下楼。我站在门口,听着他的脚步声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楼道里,才关上门。

回到空无一人的客厅,我并不觉得孤单,反而有一种奇异的满足感。白天,我们是亲密无间的爱人,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晚上,我们又回归到各自独立的世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我可以在我的小天地里,随心所欲地看书到深夜,或者毫无顾忌地敷一张面膜,不用担心会打扰到另一个人。他也可以在他的空间里,摆弄他的那些物理小玩意,或者和老朋友打电话聊到半夜。

我们有各自的家,各自的钥匙,各自的生活习惯,但我们共享着彼此的爱和时间。

这种“分居”的生活,起初让一些朋友不解。

“你们这不是瞎折腾吗?住一起多省事,水电煤气都能省一半。”广场舞的王大姐快人快语。

我笑着解释:“王姐,我们图的不是省事,是舒心。”

“舒心?两个人在一起,锅碗瓢盆的,哪有不磕碰的。离得近,看得清,矛盾也多。像你们这样,有点距离,反而看得见对方的好。”旁边一个比较明事理的大姐帮我解围。

渐渐地,大家不仅理解了,甚至开始羡慕我们这种生活方式。

有一次,书法班的李老师愁眉苦脸地跟我诉苦。她老伴去世后,儿子把她接去同住,本以为是享清福,结果生活习惯差异太大,婆媳关系紧张,儿子夹在中间两头受气,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周云,我真羡慕你和老方。”她叹着气说,“有个人疼,有个人爱,但又不用搅和进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去。想见面了,打个电话就到了;想自己待会儿,谁也不打扰谁。这才是老年人最理想的生活啊。”

我听着,心里百感交集。是啊,年轻时的爱情,是恨不得时时刻刻捆绑在一起,是占有,是融合。而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经历过婚姻的漫长磨合,更懂得“距离产生美”的真谛。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朝夕相处的捆绑,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陪伴。

我爱你,所以我愿意走进你的生活,分享你的世界。但我也爱我自己,所以我需要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安放我的灵魂和习惯。

我们的这种“刚刚好”的距离,也让我们的感情历久弥新。我们没有因为日夜相对而产生的审美疲劳和摩擦,每一次见面都充满了新鲜感和期待。我们会为对方准备小小的惊喜,他会带来一束新开的栀子花,我会给他织一条过冬的围巾。我们珍惜每一次共度的时光,因为我们知道,这并非理所当然。

女儿和老方的儿子也对我们的决定表示了百分之百的支持。女儿说:“妈,你们这生活方式太酷了!比我们年轻人还通透。保持独立,又能享受爱情,这才是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老方的儿子更是直接给我们俩的手机都办了亲情号,让我们煲电话粥不用担心话费。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依然是两个独居的老人,但我们不再孤独。我们是彼此的爱人,是生活里的伴侣,也是灵魂上的知己。我们一起面对身体的衰老,一起分享退休生活的乐趣,一起规划着未来的每一次旅行。

去年秋天,我们一起报团去了趟云南。在洱海边,他给我拍了很多照片。照片里的我,笑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他抓着我的手,在夕阳下轻声说:“云,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我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远方的苍山,眼眶湿润了。我也想告诉他,遇见他,我的晚年才从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变成了一壶醇厚甘甜的老茶,越品越有味道。

如今,在邻居和朋友们的眼中,我们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羡慕我们之间的那份默契和从容,羡慕我们儿女的理解和开明,更羡慕我们这种“你来我往,互不打扰”的爱情模式。

很多人问我,这样的生活,秘诀是什么?

我想了想,其实没什么秘诀。不过是在人生的黄昏,有幸遇到了一个愿意尊重你、理解你的人,然后用一种最舒服、最体贴的方式,去爱他,也爱自己。爱不是占有,不是牺牲,而是成全。成全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成全我们这段感情,能走得更远,更安稳。

就像现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窗外月色正好。我知道,在三站公交车之外的那个家里,老方也一定在灯下读着他心爱的书。我们各自安好,又深深地牵挂着彼此。明天一早,我的手机会准时响起,是他发来的消息:“早安,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公园走走吧?”

而我会笑着回复:“好啊,老地方见。”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简单,平静,却充满了看得见的幸福。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能有多久,但我知道,只要我们还在一起,每一天,都会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恩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中国芯片重大突破!比英伟达GPU快1000倍,或另辟一条新赛道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1 14:59:52
B站前员工三亚出差遭性侵?男方被拘检方不起诉,3个关键点太扎心

B站前员工三亚出差遭性侵?男方被拘检方不起诉,3个关键点太扎心

一丝不苟的法律人
2025-10-31 12:17:18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古二再爆王家卫录音,被蛐蛐明星达8人,最惨的是唐嫣和金靖

小海娱计
2025-11-01 11:20:41
皇马主帅一碗水端平!25岁巨星丢点+提前下场,姆巴佩进2球也被换

皇马主帅一碗水端平!25岁巨星丢点+提前下场,姆巴佩进2球也被换

体育知多少
2025-11-02 07:11:22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山姆又出事了!APP现不雅照,顾客隐私全部暴露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1 17:55:50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 郭正亮:全台几百万人鼓掌

“台独”沈伯洋被立案 郭正亮:全台几百万人鼓掌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02 00:17:04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外交部通告全球:就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行,强烈敦促日方反思纠错,罕见言辞引爆国际舆论

在新加坡生活
2025-11-02 00:26:12
美国过一次万圣节,就要扔掉10亿磅南瓜垃圾!他们为何不吃南瓜?

美国过一次万圣节,就要扔掉10亿磅南瓜垃圾!他们为何不吃南瓜?

怪罗
2025-11-01 23:02:19
南京法官开直播卖螃蟹,网友: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

南京法官开直播卖螃蟹,网友:看了几遍以为眼花了

现代快报
2025-10-31 23:58:07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将英语作为学校第二语言

越南语学习平台
2025-10-31 09:27:37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知名男演员自曝,被亲戚骗光所有积蓄

极目新闻
2025-11-02 10:28:03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千万不要得罪这个种红薯的小女人!她被小米投诉后居然反杀获胜

回旋镖
2025-11-01 18:25:05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价格暴跌,商家:预计还要降

鲁中晨报
2025-11-01 22:31:04
欲哭无泪!东风本田几千人的二厂倒了,如今官宣卖地,要盖成住宅

欲哭无泪!东风本田几千人的二厂倒了,如今官宣卖地,要盖成住宅

火山诗话
2025-11-02 09:56:39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反腐月报:6名中管干部被查

上观新闻
2025-11-01 15:41:09
为什么现在主流舆论要反对躺平

为什么现在主流舆论要反对躺平

大刘说说
2025-11-01 14:41:36
凌晨!安世中国,强烈反对,郑重声明!

凌晨!安世中国,强烈反对,郑重声明!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2 09:22:01
男方花30多万“闪婚”,新娘竟背负巨债!婚介查征信只是靠……

男方花30多万“闪婚”,新娘竟背负巨债!婚介查征信只是靠……

福建第一帮帮团
2025-11-01 19:04:21
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罕见措辞引发国际关注

中国商务部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表态,罕见措辞引发国际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01 16:15:43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吴亦凡监狱近况曝光:身染重病、夜夜痛哭!网友:这下彻底完了!

可乐谈情感
2025-11-02 03:45:56
2025-11-02 11:23:00
特特农村生活
特特农村生活
高分解说各个剧
2397文章数 1632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头条要闻

妻儿3人被丈夫发小杀害 妻子指甲里有凶手的DNA

体育要闻

NBA球员,必须吃夜宵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数码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数码要闻

新飞四十载品质坚守,破局新生再启新程

松弛感穿搭太适合秋冬了,减龄又好看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