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博弈终局谈判启幕:中国双王牌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
10月30日,中国高级技术代表团应邀赴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展开终极谈判,这场持续月余的芯片产业博弈迎来决定性时刻。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引发的连锁反应,已让全球汽车产业链陷入生死考验,而中国手握的产业链主导权与稀土战略两张王牌,早已让博弈胜负失去悬念。
![]()
事件始于荷兰政府的误判性操作。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依据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以“管理问题”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资产,随后法庭迅速暂停中国籍CEO职务并实施股权托管,全程仅用七天的“法律闪电战”,实则是为阻止技术转移与产能回迁。此前,安世前CEO计划裁撤40%欧洲员工,关闭慕尼黑研发中心并迁移英国工厂设备,这一调整成为冲突导火索。
![]()
面对突袭,中国的反击精准而迅速。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实施出口管制,直指安世半导体核心命脉;安世中国随即宣布独立运营,拉通国内供应链保障本土供货;更关键的是全面转向人民币结算,连宝马、大众等欧洲车企重新下单时都不得不接受这一条件;同步收紧的稀土出口管制,则进一步扼住产业链咽喉。
![]()
这场博弈的核心,是安世半导体这一全球汽车产业“隐形冠军”的控制权争夺。这家起源于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的企业,虽主攻二极管等基础器件,却占据全球近40%车规级芯片市场,一辆汽车约3000颗芯片中其功率半导体占比15%-20%,东莞工厂更垄断70%车载常用芯片产能。
![]()
如今断供仅19天,欧洲汽车业每月损失数十亿美元,大众CEO亲赴荷兰求情,坦言“无备用方案”,宝马、奔驰生产线濒临停摆。
![]()
中国的双重王牌成为破局关键。第一张产业链主导权牌效果立竿见影:安世中国独立运营后迅速与比亚迪半导体等本土企业合作,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完成与上汽等企业的200亿大单,推动半导体行业人民币结算占比显著提升。第二张稀土牌更具威慑力:每台电动车需2-3公斤稀土永磁体,而中国掌控全球90%稀土精炼产能,特斯拉早已承认其不可替代性。
博弈的深远影响正在显现。人民币国际化迎来突破,半导体贸易美元结算的传统被打破,中荷贸易中欧元占比已降至61%的历史低位。欧洲战略自主性遭遇重创,马克龙“反胁迫工具”言论难掩产业困境,暴露其产业链短板。中国则完成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牌的转变,28nm BCD工艺量产更彰显技术自信。
如今代表团赴欧谈判,实则是给欧洲提供妥协台阶。荷兰已酝酿修改产业安全法案增设“产业链稳定性”豁免条款,欧盟内部分歧尽显。这场博弈的终极启示在于:全球化时代,产业链的规律不容政治操弄。谈判细节虽待敲定,但结局早已注定——唯有尊重市场规则与供应链逻辑,才能实现共赢。
您认为欧盟最终会做出哪些让步?欢迎在评论区预测谈判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