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守护进行时丨“精准治污+科技赋能”守护“鹤峰蓝”绘就生态宜居新画卷
今年以来,鹤峰县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总抓手,打出“立体防控+智慧溯源”组合拳,打破部门壁垒,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防治体系,推动污染治理从“单点管控”向“系统治理”转变。
交通绿色升级,城乡出行更低碳
结合山区交通特点,鹤峰县构建“城区+乡镇”联动绿色交通网络。城区新增及更新的58辆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占比达100%;容美镇、太平镇中心城区已开通9条公交线路;2025年已新建充电桩39个,并以容美镇物流产业园为核心,划定“绿色物流示范区”,从出行端减少碳排放。
扬尘智慧管控,施工治污零死角
为破解山区施工场地分散、监管难度大的问题,鹤峰县推行“智慧工地+属地监管”模式。明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地,必须安装PM10在线监测仪与高清监控设备,数据实时接入主管部门监管平台,一旦超标立即自动预警。今年以来,全县在建工地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要求,裸土覆盖率达100%。
面源变废为宝,治污增收两相宜
立足当地茶叶、玉米种植主导产业,鹤峰县重点破解秸秆焚烧难题。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组建巡查队,结合无人机巡查实现“人防+技防”全覆盖,从源头杜绝秸秆焚烧;建成2个秸秆回收加工点,推广“粉碎还田+生物质燃料”利用模式。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
科技赋能+网格联动,织密秸秆禁烧“天网”。在强化源头防控与资源利用的同时,鹤峰县进一步升级监管手段,将“系统智能监测+人工精准处置”模式深度应用于秸秆禁烧工作,依托“鹤峰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秸秆禁烧监管平台”,构建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防控网络,推动秸秆禁烧从“被动巡查”向“主动防控”转变。
该平台精心布设70个地面固定监控点位,重点覆盖主要农田、水源地周边等关键区域,监测数据每5分钟自动更新一次,可精准锁定火点位置、实时显示燃烧范围,为后续处置提供“靶向指引”。平台监测系统敏锐捕捉到异常信号,专责人员立即将情况报告给网格员。
接到指令后,网格员携带灭火工具赶赴现场,快速扑灭火点。“过去靠车辆巡查,一天最多跑3~5个村,还常因信息滞后错过最佳处置时机。”拥有5年巡查经验的覃正松感慨,“现在平台就是‘智能导航’,火点在哪、范围多大一目了然,从告警到处置完毕平均不超30分钟,再也不用‘瞎跑’了。”
自平台运行以来,全县已精准识别处置秸秆焚烧事件120余起,较传统巡查模式平均处置时长缩短50%,有效守护了茶园、农田生态环境,为“鹤峰蓝”筑牢坚实防线。
截至目前,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PM2.5平均浓度降至16微克/立方米,“鹤峰蓝”已成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福祉。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深化“精准+科技”治污模式,推动茶园生态种植、溇水生态旅游与环保治理深度融合,让“鹤峰蓝”长久常驻,为全县人民绘就更生态、更宜居、更幸福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恩施州生态环境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