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岛市“乡风文明”小戏小剧优秀作品集中展演启动

0
分享至

秋日的西海岸新区,文化气息尤为浓郁。

10月29日下午,西海岸新区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水般落下又涌起,老人手里攥着节目单,孩童依偎在家长怀中瞪圆眼睛。随着开场音乐响起,青岛市“乡风文明”小戏小剧优秀作品集中展演的首场演出正式启幕,为市民带来7个优秀原创作品。

这场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委社会工作部、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文化盛宴,自9月启动以来,历经基层打磨、专家筛选,选出35个带着泥土芬芳的佳作,通过演出送往千家万户。

从“田间地头”到“舞台中央”

“从9月发动征集到10月确定首场剧目,两个月里我们像‘淘金’一样,从近百件作品里筛选出最贴近民心的佳作。”青岛市文化馆活动部负责人刘宗琦的话,道出了展演筹备的“民生导向”。为让小戏小剧真正成为“百姓的舞台”,活动创新构建“基层展演磨戏+市级评审选优”的培育链条,让每部入围作品都先在田间地头“过筛子”,再登上市级舞台。



观众认真观看展演节目

西海岸新区春天金珠艺术团的小剧《看孩子》,是这场“打磨战”的典型代表。剧目讲述的是张婶家因孙子与双胞胎外甥无人照看引发的家庭矛盾,最终通过妇联主任带来的托幼机构政策得以化解。“我们采风花了近3个月,听了十几个家庭的‘带娃苦’。”该剧主演兼剧团团长张坤芳回忆,为了让剧中的生活化细节打动人心,她们专门跑到亲戚家里观察日常带娃的细节。“蓉蓉给孩子冲奶粉时先试水温,张婶抱娃时下意识护着孩子后背,这些动作都是演员们从基层采风时学来的。”张坤芳表示。截至首场展演前,《看孩子》已在西海岸新区完成200余场基层演出,仅今年就演了50余场,简易的桌椅道具跟着演员跑遍了各个街镇,“张婶的育儿烦恼”成了居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市级评审则坚持“专业标准不降低,民生底色不褪色”。两轮筛选中,专家团队既看剧本的艺术架构,更重内容的群众共鸣。最终入选的35个作品,无一不是从百姓炕头听来的真故事,带着露珠、沾着泥土。这些作品涵盖柳腔、茂腔、方言小品等多种形式,既有对孝老爱亲的深情讴歌,也有对婚丧嫁娶陋习的幽默讽喻。每一场演出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文明实践课,用艺术语言传递着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重塑。

戏里戏外唱响“文明歌”

“娘,你别生气,筹建流水线需抢先,婚期可以往后延。”“儿女成家是俺夙愿,早抱孙子早把丁添。”随着茂腔对白响起,小戏《胶白情缘》率先登场,用茂腔韵味讲述了“致富与亲情”的故事。主人公志成要带领乡亲建辣白菜生产线,却因婚期推迟惹母亲不满。舞台上,扮演志成的李阳拉着母亲的手深情劝说,声腔里透着无奈与坚定,扮演母亲张大娘的宋维玲气得把围裙解下狠狠地摔到桌子上,生气地背过身抽泣擦泪,台下观众瞬间被带入戏中。专家龚鲁阳在现场点评时称赞:“这部剧叙事清晰,通过志成的担当、母亲的理解、儿媳的支持,把‘乡村振兴’的大主题装进了‘家长里短’的小故事,演员唱念做表基本功扎实,形象气质都透着朴实劲儿。”

首场演出的7个佳作各有亮点,却都紧扣“乡风文明”的内核。小戏《小长假》里,男主人公在值班与母亲生日之间选择坚守岗位,母亲最终理解并支持儿子的决定,展现出基层工作者的担当与家人的无私奉献;小剧《亲家王有财》通过亲家之间的误会矛盾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闹剧,王有财夫妇从最初的不解,到最终坦然接受节俭办婚事的新风,表演自然流畅,令人捧腹又发人深省;小剧《三胎之后》通过3位老人的表演展现重男轻女的观念冲突,演绎“换位思考”的家庭智慧,专家刘元鸣点评:“剧本结构巧妙,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式收尾,既幽默又温暖,让观众在笑声中领悟家庭和睦的道理。”



小剧《亲家王有财》弘扬节俭办婚事的新风。

最让人动容的是小戏《五颗扣子》。5位演员分别扮演抗美援朝的5位战士,在冲锋之前,他们把自己军装上的扣子当作党费交给卫生员,最后壮烈牺牲。“表演很到位。”一级演员张瑛在评审时感慨,“演员们的眼神、肢体、念白与音乐完美融合,尤其是卫生员的背影戏,没有一句台词,却用动作把人物演‘活’了,这种无声的力量比说教更动人。”

小戏小剧传递“大能量”

“以前觉得茂腔是‘老古董’,今天看了《胶白情缘》《小长假》《五颗扣子》这些小戏才知道,老剧种也能演新故事。”首场演出结束后,高校学生王琳告诉记者,她还把《胶白情缘》的唱段录了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想让更多年轻人看看,咱青岛的地方戏有多好听。”她说。这场仅120分钟的首场展演,虽未铺陈宏大叙事,却以“小而美”的艺术形态,在基层文艺培育、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文化激活三个维度,释放出乡风文明建设的鲜活动能。

对基层文艺力量而言,首场展演是“破茧成长”的契机。春天金珠艺术团作为由普通市民、个体户组成的“草根剧团”,此前仅在西海岸新区范围内演出,《看孩子》的亮相让他们收到了胶州市、即墨区等地社区的巡演邀请。“以前排戏全靠‘跟着感觉走’,这次专家点评说‘细节里有生活’,让我们更懂怎么演好百姓故事。”春天金珠艺术团团长张坤芳说。

在移风易俗层面,小戏小剧成了“政策宣传员”。《看孩子》中“托幼机构解育儿难题”的剧情,让在场不少年轻父母频频点头。“小戏不说教,却能让政策‘活’起来。”评委廉海平点评时提到,《看孩子》没喊“鼓励生育”的口号,却通过张婶的困境与转机,让观众感受到政策温度;《五颗扣子》不用空洞的口号诠释信仰,却以“五颗扣子”的托付,将信仰具象化,让英雄事迹直抵人心,让红色精神可触可感。这种“以情动人”的传播力,远胜传统宣讲。



茂腔小戏《五颗扣子》让英雄事迹直抵人心。

而对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来说,首场展演更像一颗“火种”,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让群众在自编自导自演中,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角,让“百姓演、百姓看”的文化氛围延伸到更多角落。

这场首场展演的意义,早已超越一次演出——它让基层文艺工作者看到了小戏小剧的“大价值”,让百姓近距离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更为青岛乡风文明建设埋下了一颗“以文化人、以艺润心”的种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易瞰青岛 incentive-icons
易瞰青岛
网易青岛地方站官方号
16994文章数 4953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