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南海保健医生透露:毛主席可以长寿83岁,有三个秘诀

0
分享至

1953年初春的一个深夜,北京城还在寒风里打着盹,一盏孤灯却亮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保健医生例行查房,发现毛主席伏案批阅文件,脚边那壶已经凉透的茶冒着微白的雾气。这一幕后来被医生写进工作手册,成为研究毛主席健康习惯时缺不得的注脚——高龄八十三岁,自有他的“内在节拍”。



彼时,新中国刚走过四个年头,中央机关昼夜连轴运转,主席的作息更是出了名的不着常理:通宵读稿,随时开会,饿了喝碗粥,困了沙发打盹。常人看来,这种节奏迟早把人拖垮,可客观事实却摆在那里——1913年秋首次公开发表文章时,他二十岁;1976年盛夏离世时,他八十三岁。跨度六十三年,革命、战争、建设三座大山轮番压在肩头,身体却始终能给意志让路。医生们将原因归纳为三个关键词:动、淡、悟。

先说“动”。毛主席对身体锻炼的投入远不止外界传闻的游泳和登山。长沙求学时期,他把橘子洲头当成天然泳池,冬日照旧下水;赴法勤工俭学未成,他干脆沿湘江徒步千里,夜宿农舍。延安时期负重翻秦岭,50岁仍能健步如飞。新中国成立后,工作接待再繁忙,一有空便呼啦游泳队下水。1966年盛夏横渡长江,十五公里一口气游完,用现场医护的话说,“这速度够国际赛事领奖台”。动字背后,是“野蛮其体魄”理念。他不迷信昂贵器械,也不讲究花哨动作,坚持“手能扛,脚能走,心肺能拉满弦”。冷水浴更是几十年不曾间断:年过七旬仍要在温冷水里冲淋,再用粗毛巾猛擦到皮肤发红,借刺激促循环。简单、硬朗,却极合中国传统“动则生阳”的调养法门。



再谈“悟”。医生们一致认为,毛主席对生死的豁达态度,是维系健康的第二根支柱。1957年他在莫斯科面对中国留学生,语气轻松:“再活十五年就很好,如果能超额完成,那更妙。”场面友好,却道出他面对生命极限的安然。1960年蒙哥马利来访,闲谈时说“您肯定能到八十四”,主席哈哈大笑,回敬一句民间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种幽默感实为彻底的通透:死生同属自然过程,用不着提前焦虑,也不必刻意回避。内心少一层恐惧,生理便少一次紧绷,正如保健医生记录的感慨,“情志舒达,脉象自和”。

最后是“淡”。外界爱拿“毛氏红烧肉”做文章,仿佛餐桌上总飘着浓油酱色。真实场景却往往是两菜一汤:一碟清炒时蔬,一碟家常豆腐,一盅汤再添几粒米饭。肉菜出现,大多逢节庆或客人到访。荤素二八开,强调“多素、少荤、不过饱”,与今日营养学提倡的高纤低脂不谋而合。糖分摄入亦被严格控制,他爱茶胜过甜饮,外出携带的多是粗茶叶。1954年与梁漱溟同桌,见对方全素,笑称“梁先生清心寡欲,必能高寿啊”。语带玩笑,却也透露对饮食清淡的认同。医生们做过统计,主席每日盐摄入不超五克,油脂总量低于他那个年代平均水平,血脂指标常年维持在良好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套互相支撑的系统。剧烈运动后,如果没有清淡饮食,很容易出现高血压;情绪紧绷,再多锻炼也难以消化过剩激素。当动、淡、悟形成闭环,身体的代谢与心理的节奏便自然合拍。中南海保健组曾在内部讨论会上总结:基因是地基,生活方式是梁柱,心态是屋顶,缺哪一块都难撑起八十三年的健康。



有人好奇,极端工作压力下,他是否真的从不疲惫?答案当然是否定的。1961年夏夜,医生叮嘱:“主席,这药得按时吃。”他摆摆手:“不急,再看几页书。”对话短暂,却说明一个事实——他也会累,也需调养,只是对压力的耐受阈值远高于常人。这一“耐受”并非天生,而是长期遵循上述三条路径塑造出来的结果。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青年时期奠定的爆发力,不可能在长征途中跨越雪山草地;如果视死亡为洪水猛兽,身处战火纷飞还怎能胸有成竹;如果餐餐大鱼大肉,深夜写作再多也难免动脉硬化。三个秘诀合力,才让生命列车稳稳跑到八十三岁这一数字。



遗憾的是,年龄终究不敌规律,无论怎样的保健方案都无法让人永恒。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仪器停止跳动,医生合上记录本,翻到扉页仍写着那几个字——动、淡、悟。对研究者而言,这份薄薄的纸张比任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对后来人而言,这也是一份简洁却扎实的参考:身体要动,口味要淡,心态要悟。至此,八十三年生命旅程的底色,算是说清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芳芳历史烩 incentive-icons
芳芳历史烩
人人心藏历史敬畏, 感激岁月馈赠
5935文章数 165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