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31个省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比上年增加3412元,名义增长2.8%,按可比口径增长2.6%。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比上年增加113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其中,可比口径是指扣除物价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单位覆盖范围变化的影响。通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更多的小微企业新纳入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统计覆盖面更为全面。
这里的工资是指全部劳动报酬,既包括就业人员从单位实际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补贴等,还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整体上,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

有何特点?
从地域上来看,上海和北京的工资领跑全国,是年均工资能够突破20万元的地区。2024年上海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工资是239557元、私营单位113914元;北京的两项数字分别是224608元和106905元。
全国大多数省份非私营单位的年工资都在10万-16万元区间,共有九个省份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超过12万元,分别是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和宁夏,这意味着这九地的平均月工资最高能超过1万元。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以143712元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远超其他地区,且增速最快(3.2%);其次是西部地区,年工资110376元,增速2.2%;东北和中部地区的工资相差无几,分别是98889元和98090元。
从行业来看,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较大。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年工资是238966元,金融业为201883元,是唯二超过20万元的行业。住宿和餐饮业年工资最低,为60240元,不到前两大行业的三分之一。
其他年工资不超过10万元的行业还有:农、林、牧、渔业(67475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8159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8315元)、建筑业(89519元)和房地产业(91912元)。

“十五五”规划建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比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加强产业和就业协同,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支持企业稳岗扩岗。
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择业和用人观念引导,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就业支持和公共服务体系,稳定和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
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增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完善就业影响评估和监测预警,综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初次分配机制,促进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加强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促进和规范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支持勤劳创新合法致富,鼓励先富带后富促共富。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资料来源:财经杂志、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