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1991年经原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建设,1995年正式运行,是我国首批运行的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弹道学的“国家队”,2024年顺利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实验室以“理想信念赋能,激活创新动能;实干担当助力,提升履职效能;改革发展破题,实现互融共促”为党建工作思路,逐步形成“贴近学生成长成才、贴近教师建功立业、贴近国家发展战略”的“三贴近”党建工作体系,谱写了新时代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精美华章。
赓续红色学府精神血脉 筑牢强军报国思想根基
实验室坚持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并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科研、育人、管理全过程,切实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思想政治和师风师德建设为引领,发扬和继承红色学府精神血脉,实施“匠心铸魂”工程,创新“1+2+6”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让红色基因成为师生的鲜亮底色,筑牢强军报国思想根基;以组织建设为依托,实施党建强基工程,优化党支部设置,选优配强“双带头人”,做好“样板支部”选育工作,激发基层组织工作新活力;以转作风、树新风为抓手,实施党建暖心工程,持续开展“情暖师生”活动,在保障发展中转变作风。
实验室党委教工第三党支部入选江苏省样板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书记入选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三横三纵”矩阵工作法入选学校首批“十佳百优”党支部工作法。
践行老科学家治学精神 厚植创新人才培养之基
实验室党委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实验室李鸿志、浦发、鲍廷钰等老一辈科学家治学精神和实验室发展史为宝贵育人资源,实施党建“四坚持四育人”工程:即坚持弹道文化育人理念,提升育人格局;坚持突出系统育人思维,完善育人体系;坚持实践育人协同机制,组建育人联盟;坚持打造育人品牌,凝练育人特色,探索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立德树人新路径。实验室党委先后打造“志道论坛”兵器学术讲堂等实践教育活动品牌,引导学生厚植以“献身”为核心的治学精神,将“南理工精神”“国防军工文化”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育人实践,让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新人的鲜亮底色。
近年来,实验室先后有1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兵工学会优秀论文、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实验室70%的毕业生前往国防单位就业,先后有33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
涵养协同攻坚发展根基 争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
实验室党委结合弹道学学科专业特色,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军铸剑”任务落实,探索形成“三横三纵”党建工作法;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涵养协同攻坚发展根基,坚持党委顶层谋划,支部推进落实,党员模范带动。围绕“有组织科学研究”等重点工作,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实验室的科研创新优势精准对接,把党员骨干嵌入科研关键岗位,针对“卡脖子”难题成立党员攻坚小组,实行“分项任务党员带头、节点进度支部监督”的推进模式;深化“联学共建”,推动各党支部与国防院所、军工企业开展共建活动,破解“产学研用”协同壁垒,构建实验室党委筹划布局、研究部牵头抓总、党支部组织落实、党员全员带头参与的科研工作格局。
近5年来,实验室牵头和参与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出版弹道学领域专著16本,承担重大专项、基础加强、自然科学基金、军品横向等科研项目600余项。实验室党委强化资源整合,发挥统筹协调优势,多次牵头组织或承办全国弹道学术会议、国际防务技术大会、国际弹道会议等高层次学术会议,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南京理工大学瞬态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委将深入领会和落实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使命、新挑战、新要求,扛牢“红色学府、理工名校、国防尖兵”的新使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黄 磊 秦 非 索晓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