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届东盟峰会期间,韩国与马来西亚在吉隆坡签署防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构建政府对政府(G2G)框架,聚焦武器系统联合研发、生产,而非仅停留在采购层面,标志两国防务合作迈向新阶段——此前,韩国与马来西亚的军事合作历经近30年发展,从早期“单一装备出口”逐步升级为“全产业链协同”,形成覆盖装备采购、技术转让、联合研发生产的深度合作格局,尤其在这一合作谅解备忘录(MoU)签署后,两国的合作进入新阶段。
![]()
当前东南亚已经成为全球大国竞争的一大赛场、区域安全威胁上升,全球防务供应链重构。两国共识明确:未来军事自主不能依赖传统“供应方-客户”模式,需靠协作创新、技术共享与高性价比工业伙伴关系。
协议核心:从“采购”到“深度协作”
与普通采购合同不同,该G2G框架合作范围广,包括联合研发关键防务装备、共建军事装备生产线、联合向全球第三方销售合作研发的武器系统。合作重点锁定战斗机、海军舰艇及导弹系统,契合马来西亚军事现代化需求与韩国出口先进装备战略。
通过技术联合研发与工业共同持股,马来西亚将从“武器买家”升级为“有出口潜力的联合生产商”,两国共享研发成果、生产能力及国际销售收益。协议还计划建立共享知识产权体系、在马设生产基地,将马分包商纳入韩防务供应链。对马而言,可接触韩航空航天、导弹及海军装备的高科技生产体系;对韩而言,能在马六甲海峡这一关键通道获区域伙伴。
![]()
借助韩FA-50战机、K200步兵战车等技术,马有望从“客户”转型为“工业伙伴”,助力其减少对外国供应商依赖的防务目标;韩则从“销售方”变“合作伙伴”,承诺助力马防务工业发展。此外,两国航空认证体系对接,为联合生产扫清监管障碍。
韩国国防采办计划管理局局长石钟根表示,韩将以伙伴身份助马提升防务能力,并称马是东南亚关键国家,地理位置重要、发展潜力大。
韩马防务关系:从“单次采购”到“全面伙伴”
韩马防务合作数十年,1993年韩向马出口K200步兵战车,奠定合作基础;2023年马斥资约9.2亿美元购18架韩FA-50战机,强化自身空中力量;2025年10月协议签署前,两国达成军用航空器适航认证互认协议,为航空工业整合铺路。
马扼守马六甲海峡,全球25%贸易商品经此通行,对韩意义重大;马则借合作多元化防务供应链,减少对西方及俄罗斯装备依赖。
协议影响:军事、工业与地缘多重变革
两国武装部队互操作性提升,或开展联合演习、后勤协同及危机联合行动,尤其强化海上交通线安全与争议海域监控,在南海紧张、朝鲜导弹威胁下,增强东南亚战略纵深与防务协作多样性,马也能规模化部署现代化海空装备,强化专属经济区威慑与态势感知。
![]()
马以低成本获韩先进防务技术,提升本土劳动力技能与军工本地化比例;韩扩大东南亚工业布局,助力其“2030年成全球第四大武器出口国”目标(韩已与52国签防务合作MoU)。未来合作或延伸至无人机、AI指挥系统等新兴领域。
韩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联系,马则减少对西方依赖、提升防务主权,该合作或打破西方防务供应链垄断,为东盟国家提供新的能力建设路径。
关键武器协作背景
2023年马采购的FA-50战机,兼具训练与精确打击能力,性价比高,正全球推广;韩自主研发的KF-21隐形战机,技术先进,马若参与子系统研发将获巨大收益。
针对马专属海域安全挑战与韩海上交通线保障需求,联合生产或涵盖海上巡逻舰、护卫舰及适配东盟的模块化舰艇。
韩加速远程精确打击技术研发,马或通过合作获防空、反舰及对地打击导弹技术。
从“协议”到“落地”:关键步骤
要实现协议价值,需确立具体联合研发项目及成本分摊方案、界定联合生产机制、整合供应链与出口许可体系、协调装备认证与维护体系、对齐两国战略目标与预算,避免协议沦为“象征”。
若执行顺利,马将获高性价比防务能力,韩实现出口目标,还可能吸引其他东南亚国家加入类似合作,重塑印太防务采购网络。
该MoU是亚洲防务工业合作里程碑,将韩马关系从“买家-卖家”升级为“战略伙伴”。在印太军事竞争加剧背景下,对马而言,可获高科技装备、增强防务主权;对韩而言,拓宽出口路径、深化战略联盟。未来,这一合作将影响区域力量平衡与印太防务工业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