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身体藏“尺子” 数学实践乐趣多——宜宾市南溪区长江学校二年级(2)班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
当数学遇上实践,当身体化身“尺子”,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宜宾市南溪区长江学校二年级(2)班的孩子们在陈银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身体尺”的探索之旅,把数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与实用。
活动一:家庭共探,发现身体里的“测量神器”
周末时光,南溪区长江学校二年级的孩子们摇身变成“小小测量员”,和家长一起开启了“发现身体尺”的探索任务。
![]()
![]()
家长们化身“助教”,和孩子一起发现、测量、记录孩子身体上的“尺子”,在亲子互动中,孩子们对这些“身体尺”的定义和特点有了直观认识,也为后续的实践测量埋下了好奇的种子。
![]()
![]()
活动二:操场实践,让“身体尺”大显身手
周一第三节课,阳光正好,南溪区长江学校二年级(2)班的孩子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来到操场,开展“身体尺”测量实践活动。
![]()
![]()
“测测旗台的宽度用什么尺好呢?”“我量大树的一周的长度选庹长!”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结合周末的探索经验,灵活选择“身体尺”。他们用“拃长”测量台阶的高度,用“步长”估算沙坑的长度,用“庹长”环绕大树……每一次测量都是一次思考,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成长。
![]()
在实践中,孩子们不仅巩固了“身体尺”的使用方法,更懂得了根据物体长度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子”,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当没有尺子时,我们的身体就能成为测量工具;原来数学不止在课本里,更在我们的一拃、一步、一庹中。
![]()
此次课外实践活动,既是对“做中学”理念的深度践行,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生动课堂。学生在探索身体“尺子”的过程中,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身体与测量的关联,用“数学的思维”判断不同“尺子”的适用场景,用“数学的语言”记录测量数据、分析实践结果。让长江学校二年级学生在动手探索、实践测量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来源:宜宾市南溪区长江学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