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40年,华师培养澳门超7成师资!

0
分享至

今年

欣逢澳门回归祖国26周年

华师在澳办学也迎来了40周年

近日 华师在三校区四校园举办了

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办学40周年育人成果展览

生动呈现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本次育人成果展览

包括学校简介以及在澳办学历史

办学成果、未来展望等四部分内容

以图片、文字、表格结合的方式

形成17块展板

全面、详细、生动展示

华师在澳办学40年的辉煌成就




展板前 大家纷纷驻足

细细品读华师在澳办学的历程

那些泛黄的史料影像

和朴实无华的文字

将40年深厚情谊娓娓诉说



四十载春风化雨

扎根澳门 育梦成光
从最初播种的星火

到如今桃李芬芳
每一步足迹

都写满坚守与热爱

开创性“量身打造”合作课程

澳门抛出办学橄榄枝


80年代华师校门

1984年3月7日,这天被时任澳门中华教育会秘书长李沛霖称为“这辈子难忘的日子”。他和当时的副理事长何德明两人手持新华社澳门分社推荐信,刚下车便直接赶往华师函授部,开门见山提出请求:希望华南师大能在澳门开展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办高等教育专业文凭课程。

这一请求的提出,是当时澳门诸多教育界人士的共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澳门,师范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当时澳门在职教师中四分之三完全没有师范学历,许多在职教师都面临着学历提升的问题。澳门教师教育发展的短板造成当地非高等教育师资中拥有专业教师资格的比例很低,严重影响了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时任函授部主任赵育生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华师在完成国家指令性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潜力,接受地方各单位委托代培师资和各种人才,学校成人教育逐步构建“多办学形式、多培养层次、多专业设置、多培养对象”的成人教育体系。华师把成人教育作为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潮起之时,这一教育板块为有效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扩大受教育机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彼时,许多澳门教育界人士一直为澳门教育的出路奔走,华师这一创举无疑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引进内地高校到澳门辅助办学的想法由此产生。

面对何德明和李沛霖的请求,时任函授部主任赵育生提议,可以先用函授教育的方式,在澳门开设教育专业专科。在认真研究过后,华师协调联系各方寻找解决方法,期望能早日促成这一“史无前例”的合作。


学校领导率队多次前往澳门考察调研,并及时向上级汇报请示,取得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这一开创性的事业同时得到了驻澳有关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以及国家教委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1984年8月,广东省高教局正式发文,批准华师在澳门举办高等函授教育。在双方的努力奔走下,粤澳师范教育的交流终于有了眉目。1985年春节前,双方达成协议,为澳门“量身打造”一项包括12个专业基础科目的函授在职进修课程。

“澳门班”正式开班


1985年,由华师主办、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协办的

五年制中文专业函授本科班顺利开学

1985年3月,由华师主办、澳门教育司和澳门中华教育会协办的教育专业函授专科班在澳门开办。合作课程由华师最具优势的教育学学科先行,以解决澳门师资力量上的“燃眉之急”。第一届课程开办时,澳门方面预计学员总数20人,结果最终注册入学达100余人,最终注册入学的教师占全澳教师的6%,且学员都是所在学校的校长、主任和教学骨干。同年,由华师主办、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协办的中文专业函授本科班也开学,招收澳门在职教师、新闻工作者、文秘人员等学生137人。

华师开设“澳门班”的创举,恰如及时之雨,让澳门师范教育犹如春木发枝、拔节展叶,进而拓展了华师与澳门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彼时,华师根据澳门社会的需要,适时调整办学的类型、层次、形式和专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1986年,教育专业专科和中文专业本科在澳门再度招生;1990年,新开设学前教育专科专业(后改为幼儿心理与教育专业专科),招收幼儿教育工作者;1994年开办地籍测量与土地规划专业学士学位课程,招收澳门地籍测量、土地规划工作者和相关人员。

回望来路 初心未改
展望未来 薪火长明

时光为卷 奋斗作笔
我们见证两地教育的发展

合作升级,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经过多年努力,华师对澳办学逐步突破“学历补偿”的基础定位,通过培养层次跃升、专业结构优化、课程实践深化等举措,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澳门输送适配本土发展的专业化力量。

紧扣澳门需求设置师范专业文凭课程


师范专业文凭课程开学

2012年2月,澳门特区立法会通过了《非高等教育私立学校教学人员制度框架》,明确规定幼儿、小学及中学教育阶段教师任职需具备“师范培训课程资格”特殊教育教师亦需补充相应师范培训资质,这是教师合法性任职的核心要件。早在2010年,华师与澳门合作启动“澳门教师师范专业文凭课程”,帮助澳门现职教师中“欠缺师范专业学历者”达到规定的师范专业学历要求,充实教师资格资质。

招收澳门籍学生来校就读全日制本科





华师紧密对接澳门基础教育师资需求,除了函授教育之外,还招收澳门籍学生来校就读全日制本科。自1989年以来,华师共录取澳门地区学生1231人,总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华师依托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面向澳门学生开展全方位教育,为他们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如举办港澳新生训练营,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学校国旗护卫队、运动队等,推荐参加“湾区青年”和创新创业训练营项目,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帮助同学们主动融入学校、走进社会、了解文化,提升对个人成长、澳门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信心。

研究生教育持续开展


2003年,122名澳门学生获授我校博士和硕士学位

华师聚焦澳门基础教育及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将理论教学与本地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多年来为澳门输送了一批兼具专业素养与研究能力的教育人才,成为澳门高层次师资补充、教育从业者学历提升的主渠道之一,进一步筑牢双方合作办学根基。


华南师大在澳门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脉络

早在1989年,华师就开始面向澳门地区招收在职兼读制硕士研究生,1997年则开始在澳招收博士研究生,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2000年,华师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合作开设研究生教学点,正式开展澳门研究生境外办学项目,随后教育学(学硕)、应用心理(专硕)、科学与技术教育(专硕)3个硕士专业分批获准在澳门开展研究生教学和培养,曾创造了连续3年在澳招生规模居全国高校之首的记录。





2024年7月,华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优计划”试点单位。为更好依托该项目培养好人才,华师分两批在澳门劳校中学、澳门培正中学、澳门菜农子弟学校、澳门濠江中学等6所学校建立“国优计划”研究生实践基地,并组织了50名教育硕士赴6所学校开展教育见习。

近日,华师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签署“共建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合作意向书”,双方决定共同开展博士研究生合作项目,标志着华师在澳的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更高层次、更全体系的新阶段。

教师培训迭代升级

进入新时代,特别是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粤澳两地在教师教育领域交流合作进入“制度化、可持续”的新阶段。华南师大针对澳门的教师培训在培训主体、受训人群、培训科目等多个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促进了粤澳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了大湾区之间文化认同和教育理念的融合。



自2018年10月起,受澳门教青局委托,华师与澳门业余进修中心联合承办“澳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面向澳门中小幼教学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截至今年7月,该项目累计举办151个专题培训,培训近3000人次,覆盖学科教学、通识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综合科学及教育技术等多个领域,有效促进了澳门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2024年10月,首个澳门教学人员研修及交流基地落户华师。基地的成立,不仅是深化粤澳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为澳门教学人员与内地教师搭建了高质量的合作桥梁,为推动澳门教育质量提升和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地落户华师后,华师会同澳门教青局首次举办了“澳门人工智能教育学校领导专项培训班”“澳门信息科技教育专题研习项目”,标志着粤澳教育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新阶段。

科学研究不断深化


第二届内地(大陆)与港澳台课程教材研讨会在广州举办

华师在合作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港澳研究布局。打造一批涉港澳研究和大湾区研究的高校智库,依托智库围绕港澳教育政策、湾区融合发展等主题提交咨政报告,多项决策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或获主要领导批示。同时,在服务大湾区跨境治理和大湾区教师教育发展方面形成华师特色,取得大量重要的理论成果。近五年来,华师获批港澳教育重大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11项,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此外,2021年成立的港澳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地缘优势,开展港澳问题的研究,努力打造成集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于一体的高端特色智库。2023年华师获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台教材综合研究基地,作为国家级教材研究专业机构服务国家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重大战略,为教材建设、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智力支撑。

华师育得良才众

万余人次沐春风

文化交流续新篇

四十载情藏字间

培养澳门70%的基础教育师资

“40年来,华师构建了‘专-本-硕-博’全覆盖的教师培养体系,培养了澳门70%基础教育师资,培育近2万名优秀教师和各类人才,被誉为‘澳门教师的摇篮’。”正如杨中民校长在华师庆祝在澳办学40周年联欢晚会上所说,40年来,华师充分发挥毗邻澳门的地缘优势、率先赴澳办学的先发优势、粤澳同根同源的文化优势和教师教育的学科优势,为澳门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极大地提升了澳门基础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为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作出华师贡献。


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走访慰问澳门市民郑炳坤

华师面向澳门的人才培养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2004年12月19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澳门参加庆祝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活动时到市民郑炳坤家做客,得知其女儿、儿子都是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他高兴地说:“华师大是咱们国内几个名牌师范院校之一,澳门要发展、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有了人才,有问题好解决、好办!”


华师代表团拜会崔世安先生


2005年,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后任特区行政长官)曾道:“二十年来,华南师大为澳门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对澳门的师资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澳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澳门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努力和贡献。”



时光荏苒,当年华师培养的众多优秀人才,如今多已成为澳门教育界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澳门的教育发展贡献智慧。澳门东南学校德育处助理主任、华师澳门校友袁金淑的人生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她本硕博均在华师就读。2016年博士毕业之际,导师对她的评价至今仍激励着她“在岗位上坚守教育理想,为教育事业、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2023年,袁金淑转任东南学校,2025年担任德育处助理主任,一路走来,华师校训一直指引她不断向前。

多年来,她持续关注青少年成长与教育发展,在《澳门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逾百篇,还出版了3部个人专著,努力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她也始终将“爱国爱澳”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重要使命。回首教育路,袁金淑很感激恩师的指引和华师校训的滋养,她相信,通过持续的教育实践,能够为澳门培养更多心怀家国、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袁金淑说:“我愿继续做一名点灯人,让更多微光汇聚,照亮澳门和国家的未来。”


现任职于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商训夜中学的教师黎洁谊,曾是全国首批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华南师范大学培养基地学员, 对于那一段学习经历,她深感难忘。“作为澳门教师,我既是华师教育学学士毕业,又曾参与华师的名师培训,深觉华师与澳门的合作办学满含温度与坚实力量。”黎洁谊说,澳门不少同行都是华师毕业,这份特别的“华师缘”让他们十分清楚,华师的课程不只是给澳门教师“充电”赋能,更精准对接澳门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它用专业的深耕,见证并认可澳门教师的每一步成长,也为澳门教育注入了鲜活养分。”

办学研究拓新境

融合发展新路径

承载殷切希望

华师携澳不断前行

探索粤澳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今年10月25日,“国际教育创新港(中国澳门)”授牌仪式在澳门举行,标志着华师国际教育创新港(中国澳门)正式落户澳门。未来,华师将牢牢把准“一国两制”实践新阶段的使命任务,强化大湾区“双一流”高校的责任担当,立足中国澳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以“政府一高校-社会”协同机制推进华师国际教育创新港建设。发挥国优书院、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港澳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和单位的优势,以“三中心+一书院”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培训工作模式,探索粤澳跨境高质量教育融合办学路径,开拓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四十年前,前辈们以‘改变求学不易’的初心开启了合作篇章,四十年后,愿新时代的教育人能以‘引领融合发展’的担当续写新篇。为澳门教育高质量发展、湾区教育一体化建设乃至教育强国战略实施,贡献更坚实的‘华师力量’。”李沛霖对新时代教育人提出殷切期盼。华师在澳办学的突出成效令华师澳门校友总会会长杨灿基深感振奋,他说:“华师与澳门的合作办学使澳门的教育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局面,培养出一批批有家国情怀的澳门学生,为建澳治澳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杨灿基祝愿华师能在未来为澳门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华师智慧与力量,为湾区建设、国家振兴、强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四十年光阴流转

合作办学的情谊历久弥新

在历史脉络中熠熠生辉

迈向未来

华师将继续发挥优势

为澳门教育事业深入发展

注入智慧与动能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华南师范大学文创商店

采写丨黄一灿 王旭初 卢梓颖

林静红 凌恩昀 吴梦萌

摄影丨刘晓晴 谢咏茹 徐诗缘

刘滟翎 庞家金 吴键鑫 梁倩宁

执行编辑丨凌恩昀 吴梦萌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陈婧 吴建国

初审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南师范大学 incentive-icons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官方网易号
1927文章数 383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