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往,我对精致利己主义的理解大致为自私、功利主义,在规则范围内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多人又延伸解读出缺乏理想和道德等等。于是,用精致利己成为批评的利器。
彼时,我腹诽这个概念,因为利己是人的天性,“精致”利己至少还在规则范畴内,总比那些奉行丛林法则、不讲究吃相的粗糙利己者强,至少还保留着基本的体面,而且通过个人利益的诉求和博弈,才能制定出更具广泛共识、兼顾更多人权益的制度来。
近期,钱先生在一次访谈中重提精致利己主义,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权力。他提到最初提出精致利己的背景,好容易有一个资质优秀的学生,听课时总能给出精准的反应,钱先生丝毫不掩饰对这个学生的欣赏。后来这个学生请钱先生写留学推荐信,钱先生欣然同意。不料拿到推荐信后,这个学生就再也没来上过钱先生的课。
失望之余,钱先生甚至感到绝望,便提出精致利己主义的说法。“这么聪明的孩子,这么懂我的孩子,居然是利用我。”但他也表示理解,在现行制度下,学生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北大,但毕业后找工作的时候,家庭出身的因素就变得重要起来,“他必须依靠一种力量”,就是利用权力。也许有些年轻人会觉得,我是在“利用”权力实现理想,等掌握权力或者达到目标后,便可一展抱负,抛掉那些功利性和权力依附性,变得崇高起来。
精致利己者以为自己在利用权力,却被权力利用和控制,钱先生如是说。一旦被权力规训,就会变成既得利益者,恐怕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
精致利己,不在于自私和功利,尽管这些品质在道德上不够磊落,但也是我们人性底色之一,接纳这些是我们自己的课题。道德问题也不该成为指责别人的工具,真正可怕的是“权力”。
权力涉及控制和公共性。就像钱先生那个学生,他主动迎合权力上位者,完成自我规训,恐怕他并不喜欢钱先生的课程,否则也不会达到目的后立刻消失。但为了推荐信,他可以曲意逢迎,让钱先生误以为有一位如此“懂我”的学生。钱先生自己没有获得权力的快感,但这个学生在习得这样的权力规则后,他可能获得权力,掌握资源分配,这种权力的规训可能对他产生何种影响不得而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积极做奴才的人,一旦翻身成了主子,往往会加倍颐指气使,用权力带来的红利来补偿心理扭曲。
权力往往会对资源形成垄断,小到保安是否允许外卖员进小区,大到山川河流科技成果。当这种权力的“规训-控制”不断循环,成为一套自我繁殖的体系,便具有不断扩大的公共属性,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精致利己的危害不在于自私和功利,恰恰在于和权力的媾和,这是通过源源不断地这类人,权力系统才实现复制、繁殖和扩大,终于变成难以关进笼子的怪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