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一则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计划向教育部申报“宝鸡文理学院”更名为“陕西文理大学”,“西京学院”更名为“西京大学”。
![]()
若顺利获批,这两项更名将创下两个“第一”:全国首所命名为“文理大学”的高校,以及全国首所从“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民办本科院校。
其中,宝鸡文理学院的更名尤为引人关注。
目前,全国以“文理”命名的本科院校数量稀少。除独立学院外,仅有11所,其中公办8所,民办3所。重庆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等是其中知名度较高、排名较靠前的代表。
![]()
长期以来,“文理学院”这一命名方式备受争议。
一方面,其“存在感”较弱。这类名称既未突出学科优势,也未体现地域特色,导致公众认知度普遍不高。
尤其对高考生和家长而言,“文理”二字难以判断学校是偏文还是偏理,常令人在择校时感到困惑。
相较于“科技”“理工”“交通”“医药”“师范”等名称,“文理”的辨识度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这类命名也给学校未来升格“大学”带来困扰。“文理大学”这一称谓容易引发误解,甚至被质疑为“野鸡大学”。
正因如此,绍兴文理学院在筹备更名时,选择直接使用“绍兴大学”作为新名称,目前仍在等待教育部审批。这一做法既自信,也颇具魄力。
然而宝鸡文理学院的更名路径则更为创新:不仅争取到以省份命名,还保留了“文理”二字,开创了全国先例,其标志性意义不亚于今年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这一创新举措,也让其他文理学院看到了保留“文理”之名升格“大学”的可能性。
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该校办学历史较长,曾是湖南省属本科院校中少数拥有独立学院的学校之一,早年发展势头强劲。
当时,与湖南文理学院升格本科时间比较接近的湖南科技学院、湘南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等同类高校都未能抓住举办独立学院的机会,当年的风光程度可谓一时无两。
然而,受地域与校名等因素制约,其后续发展略显滞后,至今尚未完全达到升格“大学”的条件。而同期升本的湖南理工学院,则已经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公示,拟更名为湖南理工大学,目前待教育部审批。
尽管在全国知名度与排名上,湖南文理学院甚至高于宝鸡、绍兴两所同类院校,但在升格进程上却稍显落后,这真的让人十分揪心。
但是,值得欣喜的是,湖南文理学院再也不用愁今后更名大学时的命名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宝鸡文理学院的这次更名,无疑为全国各大文理学院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激励更多“文理学院”朝着“文理大学”的目标迈进。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