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不同往日。
在过去上大学要求很严格,哪怕是上个大专也会把门槛提得高高的,但考生还是非常配合,也非常积极,因为那时候工作可以包分配。
即便到后来不包分配了,也还可以拿着学校的毕业报到证、毕业证、学位证,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所以大学的底气很足,他们对考生入学的要求无可挑剔,但现在的情况呢?
即便是顶级985、211高校,估计也没底气说我的毕业生可以100%就业,而且还能完美就业,更何况大量的双非高校,他们有时候部分专业生源都严重不足,连续补招几次才能完成任务。
如此一来,大学的底气还有多少?
![]()
近日,看到一则让人不太理解的新闻报道,重庆一位考生是2025年参加高考的,是体育特长生,当时通过了高考体检,最后以502分的成绩顺利被某医科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录取。
没想到入学后事儿来了,在入学体检时发现,该男生存在色弱问题,最终被学校以入学体检不合格要求退学。
![]()
这到底是高考体检机构的问题,还是某医科大学的问题?
大学经过体检和复核,最终确认不合格,也不能转专业,只能安排退学,这也就意味着该考生要重新参加高考,目前重庆当地考试院已介入调查。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按照高考录取规则,入学体检不合格确实可以取消录取资格,但这里面的责任是考生的吗?
很显然不是,既然不是为什么要考上来承担后果呢?
这是其一,其二是,大学至于这样上纲上线吗?
![]()
张雪峰针对这件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学将该考生退学“太缺德”,在互联网时代居然干这种事?
那么我想张雪峰肯定不是情绪化表达,而是有深层次含义的。
正如我在前文所言,大学这样做至少有两个方面被人诟病:
其一,入学严格把关没有错,但如此上纲上线,要严格把控学生培养质量,似乎要对考生负责到底,毕业、就业以及未来发展都在学校的关注范围内。
但现实就是一个笑话,一所双非院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培养流水线化的现状下,该校敢保证他们所录取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行业人才吗?未来都能在行业内就业吗?
![]()
其二,体检的标准统一了没有?是否能寻求一个弹性的空间?这里面其实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高考那一关都过了,大学却在流水线化培养的当下,突然提高嗓门:色弱不行!
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一半的毕业生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因为一个色弱,以及未知和不确定的未来,将考生退学,合规性没有问题,但逻辑无法自洽,也无法获得更多认可。
此一时,彼一时,上纲上线的事情还是少做,毕竟谁都不能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做保障,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划线,有什么理由在中途让学生下车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