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文保”遇见算法 千年皇家寺院即将焕新上线

0
分享至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吕庚青程健宋芳科刘姗孙珩力

  "数字化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题。"张掖大佛寺文物研究所副所长何多鸿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一句话概括了这座千年西夏皇家寺院在新时代的"保护与利用"逻辑。

  10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特别支持,甘肃省委网信办、省文物局主办,张掖、嘉峪关、酒泉市委网信办与敦煌研究院、中国甘肃网、凤凰网甘肃频道共同承办的"何以中国|壁画里的中国·当AI遇见小飞天"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张掖大佛寺。


  何多鸿介绍,过去三年,张掖大佛寺先后投入900余万元,实施了不可移动数字化项目和《北藏》经书数字化项目。今年9月,又投资327万元立项了4类佛经的数字化项目。

  "过去我们忙着‘救火’,现在终于可以给文物‘体检’。"何多鸿介绍,2024年竣工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对7000余卷明清佛经等进行微环境调控,实现库房恒温恒湿全覆盖。目前,该项目的验收工作正在进行中。


  在不可移动文物端,大佛殿、藏经殿等单体建筑已完成70个漫游点、95%工程量采集。敦煌研究院采用20×20厘米网格逐层扫描,精度极高;天津大学同步建立建筑模型,年底将交付包含三维数据库、线上漫游、硬盘双备份的"数字大佛殿"。

  "数字化的目的,最终要让老百姓看得见。"何多鸿透露,景区南配殿将改造为沉浸式数字展厅,中国美院已六易其稿,正在紧锣密鼓计划实施中。一旦上线运营,游客可戴上VR"穿越"西夏,被遮挡的壁画将以4K分辨率"重现真身"。


  此外,大佛寺数字体验示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该项目,将利用创新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技术将文化和科技相结合,弥补张掖大佛寺景区数字浏览内容的空白。其中,数字栩生以张掖大佛寺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为背景,利用"光场重建"技术、智能解耦以及AI实时换脸等技术手段,打造出高逼真数字人IP——云灼。

  "以借助数字人这一形式,向游客生动解读大佛寺的历史与文化,同时以虚拟展览的方式展示佛寺的珍贵文物,让古老的历史在现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平台。"何多鸿说,当游客与云灼公主互动时,仿佛穿越千年,与真正的西夏党项族公主亲密对话。同时,拍照换脸的趣味互动小程序等,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之美完美诠释于指尖间。


  "我们先做数字化,再谈开发利用,坚决不让‘未开放先受损’发生。"何多鸿如是说。

  当文保理念从"修"走向"防",从"看"走向"用",张掖大佛寺的探索证明: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让千年微笑永续的温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际在线 incentive-icons
国际在线
读懂国际 点赞中国 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434580文章数 28441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