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关于房价的话题一直没有停过,总有人问:房价还会不会涨?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
看涨的和看跌的,各执一套说法,争来争去也没个定论
殊不知,随着时间进入到2025年下半年,局面真的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信号表明,楼市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对此,有机构预测,房价要到2025年底才可能稳住。王石也说过,楼市调整可能要持续三到五年。
这些判断不是随便说说,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市场变化作支撑。如果你能看懂2025年已经出现的四个明显变化,买不买房,心里自然就有底了。
![]()
.01
政策变了:从“刺激”变“托底”
这几年,从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就可以看出,这已经悄然调整,比如:长沙县推出“政府补1万、企业让1万”的优惠;海南也取消了普通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分;这些大招不是为了刺激,而是为了精准托底,防止市场过冷或者过热。
房地产税也在慢慢推进。上海最近调整了税率:首套房暂时免征;买第二套时,全家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米的部分也不用交税,超出部分才要交——这明显是为了保障基本居住需求,抑制炒房。
另外,今年3月国家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里也提到,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通过放宽公积金、盘活闲置房等方式释放需求。可以说,现在的政策更有针对性,也更克制了。
![]()
.02
市场分化:不再是“闭眼买都赚”
以前可以说是闭着眼睛买房都能赚,但这种大好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
现在的楼市明显两极分化。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住宅空置率高达21.3%,完全去化起码得五年时间,
像山东菏泽,短短几年常住人口减少了22.4万,房价比高峰期跌了30%还多。东北有些城市,甚至出现几万块一套的房子。鹤岗化越来越多了。
![]()
而一二线城市情况不同。虽然上半年二手房均价还在跌,但上海、杭州等地的核心区域、学区房、地铁房,价格依然坚挺。
城市群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像珠三角、长三角周边的三四线,因为产业转移和人口持续流入,房价跌幅也在慢慢收窄。
![]()
.03
开发商不好过:“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进入2025年,百城新房销量继续下滑,超过六成城市同比负增长。对此,王石指出,房企面临巨大挑战:到期债务高达5257亿,待售面积还有7.7亿平方米……
整个行业正在痛苦转型。用中银证券分析师的话说,就是:“增量变精、存量优化”。
“增量变精”,就是土地供应量减少,但更重质量。“存量优化”,就是城市更新。不光是老房改造,还包括大量非住宅项目翻新。
关于这一点,其实最近,住建部举行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中,针对在房地产开发方面,上面也明确提出:要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简单说,就是以后盖多少房,要看当地有多少人、多少真实需求。钱和地都要跟着人走。
另外还提到,要改革完善开发、融资、销售制度。说白了,以后要么是现房销售,要么加强对预售的监管。
这样一来,开发商过去那种快速拿地、快速盖房、快速扩张的模式就走不通了。未来,商业地产、物业服务和养老地产,成为房企转型的三大方向。运营能力,正在取代开发速度,成为房企新的竞争力。
![]()
.04
买房逻辑变了:投资转自住,量力而行才明智
这两年,买房的逻辑已经彻底变了。对普通人来说,是时候转变思维了。
现在买房,首先想的不是赚钱,而是住得舒不舒服,负担不负担得起。
数据显示,居民负债率已高达137%,月供占收入比例超过60%。在这种情况下,买房第一原则是:别勉强、别超负荷,量力而行!
另外,不要被市场情绪带骗,毕竟买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自己提心吊胆的。
同时,买房之余还要做好未来应急资金的储备,建议留24个月的贷款金,以应对不确定性。
![]()
王石曾说:“活得久才是真正的赢家”。这句话,或许也是在提醒我们:稳住,比什么都重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