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9日讯从破解棉花“品种差、效益低”的老难题,到打造“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滨州市无棣县采用良种配良法,让“白色黄金”变成了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花”。
在无棣县西小王镇山东世耀农业发展集团的纱线加工车间,机器正高速运转,企业纺织厂区生产厂长邵光强告诉记者,这个纱线指标强力在240牛以上,主要用于出口非洲做蜡染布用,整个的拉力非常好。棉结基本上控制在300以下。
好产品源于好原料。西小王镇是无棣县棉花种植的核心区域,种植面积达6万亩,至今已经有20多年历史,但是之前的品种纤维短,强度低,加工企业收了也做不了高端产品,导致棉花的价格也卖不上去。为此,当地政府与山东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帮助企业与省农科院牵线联合育种,培育出“农兴5号”等优质棉种,并获得鲁棉338、鲁6269等8个优良品种独家经营权。
有了好品种,更要配良法,在山东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当地棉农采用“一膜三行”新型播种方式,相较于传统“一膜两行”,不仅提升了播种效率,还凭借良好的保墒增温效果,为棉花出苗创造更优条件。当地还采用机采棉模式进行种植,通过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的栽培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
与此同时,当地积极推动企业与棉农签订收购协议,企业为棉农提供种子,高于市场价进行回收,目前无棣县西小王镇有20多家棉花关联企业,形成了从“棉花制种良繁”到“家纺产品+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的完整产业链条,产值超6亿元,获评全国、省、市“农业产业强镇”,成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内陆棉区唯一一个以棉花全产业链发展为特色的农业产业示范强镇。
闪电新闻记者 李纪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